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53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包括上仓、下仓和联接上下两仓之间多根垂直且呈规则布置的收尘极金属管,收尘极金属管上端与上仓底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收尘极金属管下端与下仓顶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上仓与下仓藉由收尘极金属管贯通,上仓底部孔板四周与框架上梁焊接固定,下仓顶部的孔板四周与框架下梁焊接固定,两个孔板的开孔位置上下对应,装置主体固定在金属框架内,上仓与下仓之间的收尘极金属管外表面呈裸露状态,相邻两根收尘极金属管之间有间隙,外界空气可自然通过这些间隙与收尘极金属管进行热量交换,收尘极金属管中心位置布置有电极线。

A multi tube electrostatic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油烟废气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处理高温油烟废气的常见工艺有在喷淋塔后段安装高压静电设备构成两级处理,喷淋塔用以降低烟气温度并对废气进行初级净化处理(如去除粒径在2μm以上的尘粒及粒径在1-2μm之间的油雾粒子),高压静电设备藉由直流电场吸附喷淋尾气中的水雾及次微米级的粒子,高压电场内同时产生少量游离态氧原子以氧化分解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上述工艺处理高温油烟废气时,喷淋塔内由于高温蒸发产生大量水汽,虽经后段高压静电吸附,仍有未吸附的水汽经后端排气筒排空,在排气筒出口附近冷凝形成“白烟”现象。尽管目前法规对排气筒水汽排放没有严格要求,但此现象仍被排放源附近居民投诉举报,且此现象不但影响观感同时降低局部大气能见度。因此,减少排气筒“白烟”现象已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包括上仓、下仓和联接上下两仓之间多根垂直且呈规则布置的收尘极金属管,收尘极金属管上端与上仓底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收尘极金属管下端与下仓顶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上仓与下仓藉由收尘极金属管贯通,上仓底部孔板四周与框架上梁焊接固定,下仓顶部的孔板四周与框架下梁焊接固定,两个孔板的开孔位置上下对应,装置主体固定在金属框架内,上仓与下仓之间的收尘极金属管外表面呈裸露状态,相邻两根收尘极金属管之间有间隙,外界空气可自然通过这些间隙与收尘极金属管进行热量交换,收尘极金属管中心位置布置有电极线,电极线上端固定在上仓内部的吊架上,吊架藉由支柱绝缘子固定及与收尘极金属管绝缘,吊架通过安装于上仓侧壁的高压穿墙套管与外部直流高压电源连接,电极线下端藉由悬挂重锤保持绷直状态,并由定位网格使电极线保持在收尘极金属管中心位置,定位网格藉由支柱绝缘子固定及与收尘极金属管绝缘,上仓侧面设有检修门,上仓顶部设有废气出口,下仓侧面设有废气入口及检修门,下仓侧下边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与下仓连通。本技术将电场收尘极金属管暴露于空气中,藉由空气的自然流动带走烟气热量,增加金属管内壁的水汽凝结同时降低烟气温度以减小烟气工况体积,从而减少排气筒出口处“白烟”现象并提升高压静电净化处理效果。同时收尘极金属管内壁的冷凝水可减轻油污及尘粒粘附现象,由此减少电场清理维护频次,提升装置运行可靠性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废气出口,2-上仓,3-检修门,4-框架,41-框架上梁,42-框架下梁,51-收尘极钢管,52-支柱绝缘子,53-重锤,54-孔板,55-电极线,56-高压穿墙套管,57-吊架,58-定位网格,6-下仓,7-排污管,8-废气入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包括上仓2、下仓6和联接上下两仓之间多根垂直且呈规则布置的收尘极金属管51,收尘极金属管51上端与上仓2底部的孔板54对应孔位密封连接,收尘极金属管51下端与下仓6顶部的孔板54对应孔位密封连接,上仓2与下仓6藉由收尘极金属管51贯通,上仓2底部孔板54四周与框架上梁41焊接固定,下仓6顶部的孔板54四周与框架下梁42焊接固定,两个孔板54的开孔位置上下对应,装置主体固定在金属框架4内,上仓2与下仓6之间的收尘极金属管51外表面呈裸露状态,相邻两根收尘极金属管51之间有间隙,外界空气可自然通过这些间隙与收尘极金属51管进行热量交换,收尘极金属管51中心位置布置有电极线55,电极线55上端固定在上仓2内部的吊架57上,吊架57藉由支柱绝缘子52固定及与收尘极金属管51绝缘,吊架57通过安装于上仓2侧壁的高压穿墙套管56与外部直流高压电源连接,电极线55下端藉由悬挂重锤53保持绷直状态,并由定位网格58使电极线55保持在收尘极金属管51中心位置,定位网格58藉由支柱绝缘子52固定及与收尘极金属管51绝缘,上仓2侧面设有检修门3,上仓2顶部设有废气出口1,下仓6侧面设有废气入口8及检修门3,下仓6侧下边设有排污管7,排污管7与下仓6连通。使用中,高温油烟废气先经喷淋塔降温及初级净化处理后再由废气入口8进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废气在下仓6汇集后分流,自下向上流经多根垂直且呈规则布置的收尘极金属管51,废气通过金属管管壁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外界空气吸收废气热量,废气中的水汽在管壁冷凝,电极线55周围因外部直流高压电源的作用产生不均匀电场,废气中的尘粒及油雾粒子荷电后被电场力吸附到收尘极金属管51内壁,这些被吸附的尘粒、油雾及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下仓6,再通过与下仓贯通的排污管7排出。净化后的洁净气体1到达上仓2,由上仓2顶部的废气出口1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仓、下仓和联接上下两仓之间多根垂直且呈规则布置的收尘极金属管,收尘极金属管上端与上仓底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收尘极金属管下端与下仓顶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上仓与下仓藉由收尘极金属管贯通,上仓底部孔板四周与框架上梁焊接固定,下仓顶部的孔板四周与框架下梁焊接固定,两个孔板的开孔位置上下对应,装置主体固定在金属框架内,上仓与下仓之间的收尘极金属管外表面呈裸露状态,相邻两根收尘极金属管之间有间隙,外界空气可自然通过这些间隙与收尘极金属管进行热量交换,收尘极金属管中心位置布置有电极线,电极线上端固定在上仓内部的吊架上,吊架藉由支柱绝缘子固定及与收尘极金属管绝缘,吊架通过安装于上仓侧壁的高压穿墙套管与外部直流高压电源连接,电极线下端藉由悬挂重锤保持绷直状态,并由定位网格使电极线保持在收尘极金属管中心位置,定位网格藉由支柱绝缘子固定及与收尘极金属管绝缘,上仓侧面设有检修门,上仓顶部设有废气出口,下仓侧面设有废气入口及检修门,下仓侧下边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与下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式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仓、下仓和联接上下两仓之间多根垂直且呈规则布置的收尘极金属管,收尘极金属管上端与上仓底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收尘极金属管下端与下仓顶部的孔板对应孔位密封连接,上仓与下仓藉由收尘极金属管贯通,上仓底部孔板四周与框架上梁焊接固定,下仓顶部的孔板四周与框架下梁焊接固定,两个孔板的开孔位置上下对应,装置主体固定在金属框架内,上仓与下仓之间的收尘极金属管外表面呈裸露状态,相邻两根收尘极金属管之间有间隙,外界空气可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力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