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514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包含背光模组、显示面板、透光保护板、光学感测器及红外光源。背光模组提供可见光朝上方行进,并具有反射层来阻挡可见光朝下方行进。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上方,并依据可见光来显示信息。透光保护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方并让信息穿透。光学感测器设置于背光模组的下方。红外光源提供红外光到位于透光保护板上或上方的生物体。生物体反射红外光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反射的红外光通过透光保护板、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而被光学感测器所接收,使光学感测器获得代表生物体的图像的图像信号,实现屏下式图像感测功能。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under screen infrared bio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交叉引用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9年9月16日递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IRLEDLIGHTINGINTEGRATEDWITHLGPINLCDFODSOLUTION”的美国临时申请案62/900,812;2019年11月26日递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LGPFINGERPRINTAPPLICATIONRULER”的美国临时申请案62/940,445的优先权,且将上述申请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及OLED等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现今的移动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通常配备有使用者生物识别系统,包括了例如指纹、脸型、虹膜等等不同技术,用以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其中例如应用于手机或智慧型手表等携带型装置,也兼具有行动支付的功能,对于使用者生物识别更是变成一种标准的功能,而手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n一背光模组,提供可见光朝上方行进,该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层,阻挡该可见光朝下方行进;/n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方,用于依据该可见光来显示信息;/n一透光保护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方,让该信息穿透;/n一光学感测器,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下方;以及/n一红外光源,提供红外光到位于该透光保护板上或上方的一生物体,该生物体反射该红外光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该反射的红外光通过该透光保护板、该显示面板及该背光模组而被该光学感测器所接收,使该光学感测器获得代表该生物体的一图像的一图像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6 US 62/900,812;20191126 US 62/940,4451.一种具有屏下式红外线生物感测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背光模组,提供可见光朝上方行进,该背光模组具有一反射层,阻挡该可见光朝下方行进;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方,用于依据该可见光来显示信息;
一透光保护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方,让该信息穿透;
一光学感测器,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下方;以及
一红外光源,提供红外光到位于该透光保护板上或上方的一生物体,该生物体反射该红外光而产生反射的红外光,该反射的红外光通过该透光保护板、该显示面板及该背光模组而被该光学感测器所接收,使该光学感测器获得代表该生物体的一图像的一图像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设置于该透光保护板的下方,并且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穿过该透光保护板的一抗反射层,该抗反射层避免该红外光被反射而无法到达该生物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于该透光保护板内进行全反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穿透该透光保护板而照射在该生物体的一自由端上,由该自由端耦合进该生物体中而产生该反射的红外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该透光保护板的该生物体的一峰部将该反射的红外光耦合进该透光保护板中,使该峰部对应的该图像的一部分呈现亮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与该生物体之间的一距离介于10mm至30mm之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穿透该透光保护板而照射在直接接触该透光保护板的该生物体的一峰部上而产生该反射的红外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的红外光耦合进该透光保护板中,使该峰部对应的该图像的一部分呈现亮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与该生物体之间的一距离介于10mm至30m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至少包含:一发光单元,发出该红外光;以及一特定曲率透镜,覆盖该发光单元来改变该红外光的光发散角度与光场,该发光单元包含发光二极管或雷射二极管,该雷射二极管包含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至少包含:一发光单元,发出该红外光;以及一光学膜,设置于该发光单元上,该光学膜贴合于该透光保护板上并覆盖该发光单元,来改变该红外光的光发散角度与光场,该发光单元包含发光二极管或雷射二极管,该雷射二极管包含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包含光栅、菲涅耳透镜或元件、或绕射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与该背光模组的一可见光源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同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源的多个发光单元与该背光模组的一可见光源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一导光板的同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发光单元与所述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交错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同一侧,并且排列成一直线。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发光单元与所述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同一侧,并且排列成两直线。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发光单元与所述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同一侧,并且排列成两直线,且所述的多个发光单元的分布面积小于所述的多个可见光发光二极管的分布面积。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同龙王伟榕周正三
申请(专利权)人: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