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定位机构、导向滑轨、承载盒、定位柱、定位弹簧,承载机架为空心柱状框架结构,定位机构对称分布在承载机架两侧,导向滑轨嵌于承载机架前端面,承载盒后端面通过滑块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导向滑轨与一条定位柱连接,其中定位柱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盒下端面相抵,导向滑轨内设一条定位弹簧。本新型可有效实现对多种不同直径、长度的钢筋预制件构成的检测点保护作业,一方面本新型现场安装及拆除作业操作简便且工作效率高;另一方面拆卸方便,零部件更换调整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且重复利用率高。
A protection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points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属于隧道监控量测
技术介绍
目前,在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监测测点装置是由一根直径22mm长约500mm的钢筋制成的预埋件,外漏端焊接50mm*50mm的钢板作为贴片板。这种测点装置配合全站仪来使用是现在比较通用的监控测量技术,采用这种反光片装置存在很大弊端,(1)反光片容易被隧道内尘土掩盖,(2)喷浆容易将测点掩埋,(3)测点不能重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4)反光片容易脱落。对测量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对测点保护的装置都过于复杂且操作不便,实际应用不强,大多都还没有对测点反光片的专门保护装置,所以会影响到监控量测的准确度,导致工作的不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保护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测点保护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实现对多种不同直径、长度的钢筋预制件构成的检测点保护作业,同时,一方面本新型现场安装及拆除作业操作简便且工作效率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监测点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拆卸方便,零部件更换调整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且重复利用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定位机构、导向滑轨、承载盒、定位柱、定位弹簧,承载机架为空心柱状框架结构,定位机构至少四个,对称分布在承载机架两侧,且位于承载机架同一侧的各定位机构沿承载机架轴线自上而下均布,导向滑轨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机架前端面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承载盒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滑块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机架轴线呈0°—90°夹角,定位柱数量与导向滑轨数量一致,且一条导向滑轨均与一条定位柱连接,其中定位柱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盒下端面相抵,且定位柱轴线与导向滑轨轴线间呈0°—60°夹角,导向滑轨内设一条定位弹簧,并与定位弹簧同轴分布,定位弹簧下端面与导向滑轨底部相抵,上端面与定位柱后端面相抵。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为螺栓、卡箍及销钉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盒包括承载槽、透明密封端盖、定位夹具,所述承载槽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所述透明密封端盖包覆在承载槽上端面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所述定位夹具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槽内并以承载槽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槽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反光表示条。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内另设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槽底部,所述接线端子前端面位于承载槽内,后端面位于承载槽底部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与导向滑轨间通过销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柱与滑块间通过棘轮机构相互铰接。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实现对多种不同直径、长度的钢筋预制件构成的检测点保护作业,同时,一方面本新型现场安装及拆除作业操作简便且工作效率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监测点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拆卸方便,零部件更换调整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且重复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承载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包括承载机架1、定位机构2、导向滑轨3、承载盒4、定位柱5、定位弹簧6,承载机架1为空心柱状框架结构,定位机构2至少四个,对称分布在承载机1架两侧,且位于承载机架1同一侧的各定位机构2沿承载机架1轴线自上而下均布,导向滑轨3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机架1前端面并与承载机架1轴线平行分布,承载盒4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滑块7与导向滑轨3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机架1轴线呈0°—90°夹角,定位柱5数量与导向滑轨3数量一致,且一条导向滑轨3均与一条定位柱5连接,其中定位柱5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3内并与导向滑轨3间通过滑块7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盒4下端面相抵,且定位柱5轴线与导向滑轨3轴线间呈0°—60°夹角,导向滑轨3内设一条定位弹簧6,并与定位弹簧6同轴分布,定位弹簧6下端面与导向滑轨3底部相抵,上端面与定位柱5后端面相抵。其中,所述的定位机构2为螺栓、卡箍及销钉中的任意一种。重点说明的,所述的承载盒4包括承载槽41、透明密封端盖42、定位夹具43,所述承载槽41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所述透明密封端盖42包覆在承载槽41上端面并与承载槽41同轴分布,所述定位夹具43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槽41内并以承载槽41轴线对称分布在承载槽41底部。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承载槽41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反光表示条44。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承载槽41内另设接线端子45,且所述接线端子45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槽41底部,所述接线端子45前端面位于承载槽41内,后端面位于承载槽41底部外侧。同时,所述的滑块7与导向滑轨3间通过销钉8连接,且所述的定位柱5与滑块7间通过棘轮机构9相互铰接。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通过定位机构将承载机架包覆在待保护的钢筋预制检测点外表面,然后导向滑轨分别对承载盒、定位柱、定位弹簧进行安装,并通过滑块调节承载盒、定位柱定位位置,并通过定位弹簧对承载盒及定位柱进行辅助定位,最后将相应信息识别标识安装到承载盒内,从而完成本新型装备。完成装配作业后,一方面通过承载机架实现对钢筋预制检测点外表面进行强化保护,防止外力冲击造成的钢筋预制检测点损毁及被粉尘等掩盖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承载盒对识别标识进行密封防护,防止因划伤、磨损及化学腐蚀造成的识别标识数据信息丢失、辨识不清及结构受损等严重信息辨识情况发生,从而达到对隧道钢筋预制检测点进行整体保护的目的。此外,在进行安装保护时,另可根据需要,通过导线将承载盒的接线端子与钢筋预制检测点的钢筋预制件进行电气连接,同时通过导线将接线端子与检测用的全站仪等检测设备进行电气连接,从而同时实现对电路系统进行同步保护的目的。在完成保护作业后,一方面可直接通过松开定位机构实现对本新型与钢筋预制检测点间松脱拆卸,从而达到对本新型进行整体回收的目的;另一方通过对承载盒内的信息识别标识进行拆除和更换,满足不同使用要求时信息标识作业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本新型重复利用率和使用灵活性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实现对多种不同直径、长度的钢筋预制件构成的检测点保护作业,同时,一方面本新型现场安装及拆除作业操作简便且工作效率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监测点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拆卸方便,零部件更换调整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且重复利用率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定位机构、导向滑轨、承载盒、定位柱、定位弹簧,所述承载机架为空心柱状框架结构,所述定位机构至少四个,对称分布在承载机架两侧,且位于承载机架同一侧的各定位机构沿承载机架轴线自上而下均布,所述导向滑轨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机架前端面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盒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滑块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机架轴线呈0°—90°夹角,所述定位柱数量与导向滑轨数量一致,且一条导向滑轨均与一条定位柱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柱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盒下端面相抵,且所述定位柱轴线与导向滑轨轴线间呈0°—60°夹角,所述导向滑轨内设一条定位弹簧,并与定位弹簧同轴分布,所述定位弹簧下端面与导向滑轨底部相抵,上端面与定位柱后端面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定位机构、导向滑轨、承载盒、定位柱、定位弹簧,所述承载机架为空心柱状框架结构,所述定位机构至少四个,对称分布在承载机架两侧,且位于承载机架同一侧的各定位机构沿承载机架轴线自上而下均布,所述导向滑轨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机架前端面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盒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滑块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机架轴线呈0°—90°夹角,所述定位柱数量与导向滑轨数量一致,且一条导向滑轨均与一条定位柱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柱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前端面与承载盒下端面相抵,且所述定位柱轴线与导向滑轨轴线间呈0°—60°夹角,所述导向滑轨内设一条定位弹簧,并与定位弹簧同轴分布,所述定位弹簧下端面与导向滑轨底部相抵,上端面与定位柱后端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盒包括承载槽、透明密封端盖、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明明,陈峰宾,王金星,曹月泽,李自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