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463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外侧设置外置天线,机身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机身的前侧设置激光探头,机身的中部设置主控模块,机身的上部设置固定夹,固定夹的包含上下两部分,并通过防脱螺丝进行紧固,固定夹的中部设置CT取电装置,所述CT取电装置与主控模块电性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精确度高,可自动完成弧垂测量、分析、传输和预警等工作,在弧垂装置基础上增加可视化功能,实时监测线路周边是否存在外破隐患,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监控力度,降低了工作强度,并易于推广使用。

Multifunctional sag monitoring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安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供电网络有着数千万公里的架空输电线路,多数线路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因而电力工作者进行线路的巡查维护是非常艰苦的工作。输电线路的弧垂是作为线路安全的重要指标,但是这一指标仍然沿用传统的现场测量方式,即需定期巡线并现场测量各输电线路的弧垂高度,这对于地方电网的安全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弧垂过长,就会导致输电线路松夸,最终导致输电杆塔倒塌,对电网影响较大。输电线路弧垂监测是保证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输电线路弧垂是指架空线上任一点与该点距两悬点连线的垂向距离。现有的输电线路弧垂监测装置存在测量精度低、体积大、使用安装不便、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可自动完成弧垂测量、分析、传输和预警等工作,同时具备可视化监控功能。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外侧设置外置天线,机身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机身的前侧设置激光探头,机身的中部设置主控模块,机身的上部设置固定夹,固定夹的包含上下两部分,并通过防脱螺丝进行紧固,固定夹的中部设置CT取电装置,所述CT取电装置与主控模块电性相接。优选的,机身的内部装有锂电池、天线、激光探头、电源管理模块、激光测距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主控电路板。优选的,外置天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相连。优选的,激光探头与激光测距模块相连。优选的,固定夹内部装有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精确度高,可自动完成弧垂测量、分析、传输和预警等工作,在弧垂装置基础上增加可视化功能,实时监测线路周边是否存在外破隐患,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监控力度,降低了工作强度,并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应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框图。图中:1-CT取电装置、2-防脱螺丝、3-机身、4-外置天线、5-激光探头、6-固定夹、7、第一摄像头、8-第二摄像头、9-主控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包括机身3,机身3为金属壳体,所述机身3的外侧设置外置天线4,机身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摄像头7和第二摄像头8,机身3的前侧设置激光探头5,机身3的中部设置主控模块9,第一摄像头7和第二摄像头8与主控模块9相连,通过拍照方式分别监控线路左右两部分通道,机身3的上部设置固定夹6,固定夹6的包含上下两部分,并通过防脱螺丝2进行紧固,使设备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架空导线上,固定夹6的中部设置CT取电装置1,所述CT取电装置1与主控模块9电性相接。CT取电装置1为整套装置能量来源,位于固定夹6内部,与主控模块9相连,当线路电流大于等于30A时,取电装置启动,为内置锂电池充电。其中,机身3的内部装有锂电池、天线、激光探头5、电源管理模块、激光测距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主控电路板;外置天线4与无线通信模块相连,因金属壳体具有屏蔽作用,所以天线外置,曾强通信能力;激光探头5与激光测距模块相连,用于探测测试点距离地面高度l,然后将数据传给主控模块9,控制模块通过公式H=L-l,得出此时实际弧垂高度。当该高度超过预警值时,通过无线模块将告警信息发给后台;固定夹6内部装有防滑垫,用于将设备固定在导线上,增大两者之间摩擦力,阻止装置因风力等因素在导线上滑动。主控模块9为整套装置的核心,主要包括核心板、电源管理模块、激光测距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摄像头控制模块等。核心板负责数据处理、预警分析、任务管理,控制其他模块协同运行,是整套装置的大脑;电源管理模块负责装置能量采集、能量存储以及能量分配,是装置运行的动力来源;激光测距模块负责控制激光探头55的发射与接收,然后将数据传送给核心板,起到数据采集与传输的作用;摄像头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摄像头的启停控制、图像数据的编码、压缩;无线通信模块主要受核心板控制,作为数据信息的传输通道,负责将图像数据、告警信息、状态信息等发送回主站,同时将主站下发的指令发送给核心板,从而实现远程控制。整套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通过固定夹6固定在A、B两级杆塔之间的架空输电线路导线上,线路电流大于等于30A时,取电装置启动,为置于金属壳体中的锂电池充电,同时为设备运行提供能量;装置安装好后,将导线水平高度L(一般由客户提供)通过后台指令的方式下发给前端核心板,核心板将数据保存到FLASH中;然后远程控制激光探头5发射激光束,进行首次数据测量(无风),测距原理为记录测量激光束往返目标(地面)所用的时间T,然后通过光速C和大气折射系数N进行距离计算,并将计算值赋值给l,即l=1/2(N*C*T),通过公式H=L-l,算得弧垂初始值,并进行保存;正常工作时,激光测距模块控制激光探头5间歇性(时间间隔可远程设置)发送探测信号(激光束)监测线路最低点距离地面高度l,每次分10组激光束发射,计算得10组弧垂值,然后通过冒泡排序法选出最小值,作为本次测量的实时弧垂高度,最大限度的排除外接干扰,进而亦能够分析出弧垂变化趋势,当弧垂值超过预警值(可由客户自己设定)时,装置产生告警信号并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后台,同时再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巡视人员手机上,使其及时掌握弧垂情况,做出应对措施。同时,装置具备可视化监控功能,摄像头定时进行拍照,经无线模块发送给后台,可对线路最低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判断是否存在大型机械等外破隐患,从而实现外破隐患远程掌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3),所述机身(3)的外侧设置外置天线(4),机身(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摄像头(7)和第二摄像头(8),机身(3)的前侧设置激光探头(5),机身(3)的中部设置主控模块(9),机身(3)的上部设置固定夹(6),固定夹(6)的包含上下两部分,并通过防脱螺丝(2)进行紧固,固定夹(6)的中部设置CT取电装置(1),所述CT取电装置(1)与主控模块(9)电性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3),所述机身(3)的外侧设置外置天线(4),机身(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摄像头(7)和第二摄像头(8),机身(3)的前侧设置激光探头(5),机身(3)的中部设置主控模块(9),机身(3)的上部设置固定夹(6),固定夹(6)的包含上下两部分,并通过防脱螺丝(2)进行紧固,固定夹(6)的中部设置CT取电装置(1),所述CT取电装置(1)与主控模块(9)电性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多功能弧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东徐学来何飞翔杨宁杨栋栋
申请(专利权)人: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