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24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净化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超滤膜单元和纳滤膜单元,超滤膜单元包含超滤膜池及其置入其中的超滤膜组件,超滤膜组件的产水管连通纳滤膜单元的一段纳滤膜,一段纳滤膜的浓水端同时连通一段回流泵和二段前的段间增压泵,二段纳滤膜的浓水端同时连通二段回流泵、冲洗水回流电动阀和电动调节阀,一段产水和二段产水直接汇合后外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装置集成化程度高,流程短,避免了中间单元腐蚀生锈或滋生微生物等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纳滤单元两段膜堆且单段膜堆实现段间内回流,可根据水质状况调节纳滤单元的回流量和回收率,提高了系统的抗污染能力和系统回收率;装置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

A short process double membran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简化超滤和纳滤之间流程,规避二次污染风险的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饮用水水源的复杂性增加,水源随季节性变化较大,不断有突发性的饮用水污染事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痕量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双膜系统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成为当前研究的技术热点。但是目前设计的双膜系统流程较长,超滤产水需要经过产水箱和保安过滤器再进入纳滤系统,不仅增加了投资和运行成本,也使经过超滤处理之后的水,沿程经过较多容器、管道,管器件容易腐蚀生锈或滋生微生物,增加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超滤单元和纳滤单元,超滤单元包含超滤膜池及置入其中的超滤膜组件;所述超滤膜池为抗污染性浸没式超滤膜池;超滤膜池中有超滤膜组件,所述超滤膜组件通过超滤产水泵出水,超滤产水管一端连通超滤反洗水箱的,所述超滤产水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一段纳滤膜的进水端;所述纳滤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一段纳滤膜和二段纳滤膜;所述超滤膜组件的产水管连通所述一段纳滤膜;所述一段纳滤膜的浓水端连通所述二段纳滤膜的进水端,所述一段纳滤膜的产水端与所述二段纳滤膜的产水端连通作为产水外排;所述一段纳滤膜的浓水端与所述一段纳滤膜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一段浓水回流泵;所述二段纳滤膜的浓水端与所述二段纳滤膜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二段浓水回流泵。优选的,所述超滤膜组件与所述一段纳滤膜之间依次连通有超滤产水泵和纳滤增压泵;所述超滤产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五电动阀连通所述超滤反洗水箱;所述超滤产水泵和所述纳滤增压泵之间连通有第六电动阀;所述纳滤增压泵的进水端还连通有加药装置。优选的,所述超滤反洗水箱的另一端依次连通第三电动阀和冲洗泵后,与所述一段纳滤膜的进水端连通。优选的,所述一段纳滤膜的浓水端和所述二段纳滤膜的进水端之间连通有段间增压泵。优选的,所述二段纳滤膜的浓水端还连通有第四电动阀,进行冲洗水回流;所述二段纳滤膜的浓水端还连通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后端连通有第三电磁流量计,进行浓水外排。优选的,所述超滤膜池的曝气管连通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曝气管间连通有第一电动阀。优选的,所述超滤膜组件与所述超滤反洗水箱的底部连通有超滤反洗泵,所述超滤反洗泵与超滤膜组件间连通有第二电动阀。优选的,所述一段纳滤膜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电磁流量计;所述二段纳滤膜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电磁流量计。优选的,所述一段纳滤膜的进水端和所述二段纳滤膜的进水端均设有压力表。优选的,所述一段浓水回流泵的出水端以及所述二段浓水回流泵的出水端均设有流量计。本技术有益效果:将超滤产水直接进入纳滤系统,无需中间缓冲水箱和保安过滤器,减少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防止了中间单元腐蚀生锈或滋生微生物等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纳滤单元只设计两段膜堆,且单段膜堆实现段间内回流,可根据水质状况灵活调整纳滤单元的回流量和回收率,段内回流避免了二段浓水回流到一段带来的二次污染,进而提高系统回收率;流程短,结构紧凑,装置集成化程度高,全部实现自动化运行,保障了装置的稳定运行,节省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运行原理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运行期间运行跨膜压差(TMP)和产水回收率示意图。其中:1-超滤膜池;2-超滤膜组件;3-曝气管;4-第一电动阀;5-鼓风机;6-超滤产水泵;7-加药装置;8-超滤反洗泵;9-第二电动阀;10-超滤反洗水箱;11-纳滤增压泵;12-压力表;13-一段纳滤膜;14-一段浓水回流泵;15-流量计;16-段间增压泵;17-二段纳滤膜;18-二段浓水回流泵;19-电动调节阀;20-第一电磁流量计;21-第二电磁流量计;22-第三电磁流量计;23-冲洗泵;24-第三电动阀;25-第四电动阀;26-第五电动阀;27-第六电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为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且具体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只是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部件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技术所必须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滤单元和纳滤单元,超滤单元包含超滤膜池(1)及置入其中的超滤膜组件(2);/n所述纳滤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一段纳滤膜(13)和二段纳滤膜(17);所述超滤膜组件(2)的产水管连通所述一段纳滤膜(13);/n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浓水端连通所述二段纳滤膜(17)的进水端,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产水端与所述二段纳滤膜(17)的产水端连通作为产水外排;/n所述超滤膜组件(2)通过超滤产水泵(6)出水,超滤产水管一端连通超滤反洗水箱(10)的,所述超滤产水泵(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进水端;所述超滤膜池(1)为抗污染性浸没式超滤膜池;/n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浓水端与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一段浓水回流泵(14);所述二段纳滤膜(17)的浓水端与所述二段纳滤膜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二段浓水回流泵(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滤单元和纳滤单元,超滤单元包含超滤膜池(1)及置入其中的超滤膜组件(2);
所述纳滤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一段纳滤膜(13)和二段纳滤膜(17);所述超滤膜组件(2)的产水管连通所述一段纳滤膜(13);
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浓水端连通所述二段纳滤膜(17)的进水端,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产水端与所述二段纳滤膜(17)的产水端连通作为产水外排;
所述超滤膜组件(2)通过超滤产水泵(6)出水,超滤产水管一端连通超滤反洗水箱(10)的,所述超滤产水泵(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进水端;所述超滤膜池(1)为抗污染性浸没式超滤膜池;
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浓水端与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一段浓水回流泵(14);所述二段纳滤膜(17)的浓水端与所述二段纳滤膜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二段浓水回流泵(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2)与所述一段纳滤膜(13)之间依次连通有超滤产水泵(6)和纳滤增压泵(11);所述超滤产水泵(6)的出水端通过第五电动阀(26)连通所述超滤反洗水箱(10);所述超滤产水泵(6)和所述纳滤增压泵(11)之间连通有第六电动阀(27);所述纳滤增压泵(11)的进水端还连通有加药装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流程双膜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反洗水箱(10)的另一端依次连通第三电动阀(24)和冲洗泵(23)后,与所述一段纳滤膜(13)的进水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莎莎杨运李天玉王志栋王龙龙刘安波成海亮祁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仓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