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235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氨法脱硫氧化装置,脱硫塔内依次设置多级喷淋层、塔釜,塔釜中依次设置第一气液分布板、第二气液分布板、第三气液分布板;第一、第二气液分布板之间形成氨分布区;氨分布区内在第一和第二气液分布板之间还设置氨水分布器;第二和第三气液分布板之间形成吸收区;第三气液分布板和塔底之间形成氧化区;氧化区内在第三气液板下侧设置若干级氧化风分布器,任一级氧化风分布器上均对应设有气液板;在氧化风分布器上方还设置流体搅拌器。该装置通过非机械分区,将脱硫塔釜分为氨分布区、吸收区、氧化区,控制各区PH值不同,同时辅助以流体搅拌和多层气液分布,改善气液和液液传质,使吸收氧化同时最优化。

An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and oxid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法脱硫氧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和化工
,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二氧化硫是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燃烧烟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由于其进入大气中后,不仅会带来酸雨等环境问题,而且会对人体产生生理危害,是废气治理的主要污染物。目前对烟气SO2的净化技术主要是采用湿法脱硫,湿法脱硫中广泛采用的吸收剂有CaCO3(石灰石-石膏法)、NaOH(钠法)、MgO(镁法)、NH3(氨法)作为吸收剂,其中由于氨法脱硫工艺不产生废水、副产物(NH4)2SO4可以作为化肥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氨法脱硫与钙法、钠法相比,对氧化率的要求高,如果氧化率低,未氧化的亚硫酸铵会在硫铵浓缩操作中分解,释放出氨和酸性气,造成操作间异味、环境与设备腐蚀等。由于吸收剂NH3的自身特点,氧化率又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制约。氧化率与PH值的关系是:PH值越高,氧化效率越差;PH越低,氧化效率越高;而SO2的吸收效率则是PH值越高,吸收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由于氧化率与吸收效率的差异性,近年来,兼顾高效氧化和高效吸收一直是业内的难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由上及下依次设置多级喷淋层、塔釜;其特征在于:/n所述塔釜内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第一气液分布板、第二气液分布板、第三气液分布板;/n所述第一气液分布板和第二气液分布板之间形成氨分布区;所述氨分布区内在第一气液分布板和第二气液分布板之间还设置氨水分布器;/n所述第二气液分布板和第三气液分布板之间形成吸收区;/n所述第三气液分布板和塔底之间形成氧化区;所述氧化区内在第三气液板下侧设置若干级氧化风分布器,任一级氧化风分布器上均对应设有气液板;在氧化风分布器上方还设置用于增加气液接触的流体搅拌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由上及下依次设置多级喷淋层、塔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釜内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第一气液分布板、第二气液分布板、第三气液分布板;
所述第一气液分布板和第二气液分布板之间形成氨分布区;所述氨分布区内在第一气液分布板和第二气液分布板之间还设置氨水分布器;
所述第二气液分布板和第三气液分布板之间形成吸收区;
所述第三气液分布板和塔底之间形成氧化区;所述氧化区内在第三气液板下侧设置若干级氧化风分布器,任一级氧化风分布器上均对应设有气液板;在氧化风分布器上方还设置用于增加气液接触的流体搅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区在第三气液分布板和塔底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氧化风分布器、第四气液分布板、一级氧化风分布器、流体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搅拌器包括封闭的圆盘管、在圆盘管上与之连通的多个流体分布管;且所述流体分布管设为斜向下与圆盘管切线成夹角a的短管;
所述流体搅拌器通过流体输送管与位于塔外的搅拌循环泵连通;所述搅拌循环泵与脱硫塔底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级氧化风分布器与二级氧化风分布器相距1000~2000mm,二级氧化风分布器与塔底相距700~1000mm;和/或,
所述的第四气液分布板设在二级氧化风分布器上方300~500mm处,所述的流体搅拌器设在一级氧化风分布器上方500~800mm处,所述的第三气液分布板设在流体搅拌器上方200~300mm处;和/或,
所述第一气液分布板与第二气液分布板相距400~600mm;所述氨水分布器处于第一气液分布板与第二气液分布板中间;和/或,
所述氨分布区的第一气液分布板设在低于正常液位500~1000mm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液分布板、第二气液分布板、第三气液分布板、第四气液分布板均为孔隙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玺冒兰军孟祥立孙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