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163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涉及烘烤操作控制技术领域,对中包烘烤器增设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通过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流量、压力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模块上传至微控制器模块,做成流量烘烤曲线;通过长时间现场观察,得出耐材烘烤的温度与流量和烘烤时间的关系,在原有烘烤模式上进行改造,编写自动化程序,通过PID调节,根据设定的流量和时间自动调节煤气阀门,达到烘烤预设的流量曲线。实施后耐材烘烤质量大幅提升,有效的降低了盛钢水容器耐材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

A baking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for the flow mode of refractory in Tund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烘烤操作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原有的钢包、中包耐材烘烤采用手动模式进行烘烤,烘烤流量和时间受人工操作变化大,造成耐材烘烤不能按照预设的曲线进行烘烤,耐材烘烤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其有效的解决采用手动模式进行烘烤,烘烤流量和时间受人工操作变化大,造成耐材烘烤不能按照预设的曲线进行烘烤,耐材烘烤质量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包含服务器终端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设置在中包烘烤器上的数据采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含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所述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包含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包含模数转换模块、放大电路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依次通过模数转换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包含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为变阻器,所述第一电阻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一种基于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对中包烘烤器增设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通过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流量、压力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模块上传至微控制器模块,做成流量烘烤曲线;步骤2,对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的微控制器模块进行程序编制;步骤3,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的流量和压力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终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具体包含如下步骤;步骤2.1,设定流量烘烤模式,录入包号,开始自动烘烤,同时通过电子报表自动采集开始时间、包号和流量;步骤2.2,设定流量600,烘烤一小时,同时采集时间和流量参数;步骤2.3,设定流量800,烘烤1小时,同时采集时间和流量参数;步骤2.4,设定流量1200,烘烤2小时,同时采集时间和流量参数;步骤2.5,自动烘烤结束,关闭阀门,同时自动采集结束时间。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采用手动模式进行烘烤,烘烤流量和时间受人工操作变化大,造成耐材烘烤不能按照预设的曲线进行烘烤,耐材烘烤质量差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现场观察,得出耐材烘烤的温度与流量和烘烤时间的关系,在原有烘烤模式上进行改造,编写自动化程序,通过PID调节,根据设定的流量和时间自动调节煤气阀门,达到烘烤预设的流量曲线。实施后耐材烘烤质量大幅提升,有效的降低了盛钢水容器耐材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放大电路模块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中包烘烤设定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包含服务器终端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设置在中包烘烤器上的数据采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含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所述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包含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包含模数转换模块、放大电路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依次通过模数转换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包含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为变阻器,所述第一电阻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级放大结构的放大电路模块,设计三重放大结构,显著提高放大器的转换速率,设计巧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服务器终端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设置在中包烘烤器上的数据采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含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所述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包含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服务器终端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设置在中包烘烤器上的数据采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含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所述流量模式烘烤控制系统包含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存储器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包耐材流量模式烘烤操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包含模数转换模块、放大电路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依次通过模数转换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包含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为变阻器,所述第一电阻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林周正东承平陈希云展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