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及其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113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广视角成像透镜组,以及具有此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此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及像侧面为凹面、一光圈、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及像侧面为凸面。当此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平衡透镜屈折力、有效地缩短系统的总长度及修正像差,提供较佳质量的广视角成像。

Wide angle imaging lens group and its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及其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广视角成像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医疗摄影装置或车用摄影装置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以及具有此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进步,使得摄影装置所需的感光组件(如CCD及CMOSImageSensor)的尺寸可以缩小并且符合小型化摄影装置的要求,因此带动消费性电子产品搭载小型摄影装置(MiniaturizedCamera)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发展趋势。以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为例,因为其便利可携性,现今的消费者多以手机拍照的方式取代使用传统数字相机的习惯。然而,消费者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要求日益提高,除外型美观外亦追求体积小及轻量化。因此,此一趋势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所搭载的小型摄影装置必须在整体尺寸上亦进一步小型化,方能容纳在外型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中。此外,由于消费者对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摄影功能要求日渐提高,加上光学镜头应用范围的多样化发展,例如车用摄影装置、影像辨识系统、智能家庭辅助系统及AR/VR娱乐产品等,传统小型化摄影装置提供的拍照视角已逐渐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朝向广视角化的发展。然而提高摄影装置的视角,会使得成像质量分辨率下降,且广视角成像装置通常在第一片透镜的位置使用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以增加收光范围,为了修正广角入射光线造成的像差,需要另外增加镜片以修正像差,种种因素将使得广角成像装置的镜头总长度增加。是以,如何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广视角成像装置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光圈、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四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此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0.5<|f1/f2|<1.2;以及0.1<|f/f4|<1.2。其中,f为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CT1、CT2、CT3及CT4,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1,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0.1<AT1/(CT1+CT2+CT3+CT4)<0.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及R2,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1<(R1+R2)/(R1-R2)<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0.2<V4/V3<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以下条件:45度<HFOV<85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该些物侧面及该些像侧面皆为非球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更满足以下条件:0.1<|f/f4|<1。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含如前述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如前述的成像装置。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纵向球差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场曲像差图;图1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场曲像差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场曲像差图;图3D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场曲像差图;图4D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场曲像差图;图5D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图6C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场曲像差图;图6D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符号说明10、20、30、40、50、60广视角成像透镜组11、21、31、41、51、61第一透镜12、22、32、42、52、62第二透镜13、23、33、43、53、63第三透镜14、24、34、44、54、64第四透镜11a、21a、31a、41a、51a、61a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b、21b、31b、41b、51b、61b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a、22a、32a、42a、52a、62a第二透镜的物侧面12b、22b、32b、42b、52b、62b第二透镜的像侧面13a、23a、33a、43a、53a、63a第三透镜的物侧面13b、23b、33b、43b、53b、63b第三透镜的像侧面14a、24a、34a、44a、54a、64a第四透镜的物侧面14b、24b、34b、44b、54b、64b第四透镜的像侧面15、25、35、45、55、65滤光组件16、26、36、46、56、66成像面17、27、37、47、57、67保护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n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一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凹面;/n一光圈;/n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n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凸面;以及/n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凸面;/n且该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n0.5<|f1/f2|<1.2;以及/n0.1<|f/f4|<1.2。/n其中,f为该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7 TW 1071422461.一种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一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凹面;
一光圈;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凸面;
且该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5<|f1/f2|<1.2;以及
0.1<|f/f4|<1.2。
其中,f为该广视角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CT1、CT2、CT3及CT4,且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光轴上之间距为AT1,该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1<AT1/(CT1+CT2+CT3+CT4)<0.4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及该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及R2,该广视角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