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具体为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各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患者的呼吸功能减退,进行呼吸训练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空气堆积训练是最常采用的增加最大肺吸气量的呼吸训练方法,其特点是第1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然后再连续第2次吸气,甚至连续第3、4、5次吸气,然后缩唇呼尽肺内气体,在训练时,大多患者都会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吸气/呼气次数比约为2-5/1,采用此方法进行吸气训练时,可使肺得到最大的膨胀,同时腹壁压也显著增加,现有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给予患者的反馈也比较单一,使得患者难以坚持进行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腰带,所述壳体顶部内壁左右端均固定设置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腰带(2),所述壳体(1)顶部内壁左右端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3),且两组伸缩杆(3)的另一端均贯穿壳体(1)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抵板(4),所述抵板(4)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活动杆(5),所述活动杆(5)顶端贯穿壳体(1)底部中央,且活动杆(5)顶端通过应力弹簧(6)与壳体(1)顶部内壁中央固定连接,两组伸缩杆(3)之间顶部位置横向活动设置有转杆(7),且转杆(7)位于活动杆(5)前侧,所述转杆(7)外壁中部套接有齿轮,且活动杆(5)前侧竖向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槽底均匀设置有齿轮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腰带(2),所述壳体(1)顶部内壁左右端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3),且两组伸缩杆(3)的另一端均贯穿壳体(1)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抵板(4),所述抵板(4)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活动杆(5),所述活动杆(5)顶端贯穿壳体(1)底部中央,且活动杆(5)顶端通过应力弹簧(6)与壳体(1)顶部内壁中央固定连接,两组伸缩杆(3)之间顶部位置横向活动设置有转杆(7),且转杆(7)位于活动杆(5)前侧,所述转杆(7)外壁中部套接有齿轮,且活动杆(5)前侧竖向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槽底均匀设置有齿轮啮合的齿牙,所述转杆(7)外壁左侧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壳体(1)顶部右侧插接有连动杆,且连动杆底端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转杆(7)顶部外壁套接有主动轮,且主动轮位于壳体(1)上方,所述壳体(1)顶部圆心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外壁套接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转动杆顶端固定设置有圆盘,且圆盘顶部设置有安装杆(8),所述安装杆(8)右侧外壁顶部固定设置有导电片一(9),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透明罩(10),且安装杆(8)位于透明罩(10)内,所述透明罩(10)顶部右侧滑动设置有滑动件(11),且滑动件(11)底部设置有与导电片一(9)配合的导电片二(12),且导电片二(12)位于透明罩(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式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1)包括与导电片一(9)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河军,谭杰文,陈荣山,林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