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79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3
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的床体一侧设有翻身牵引机构,翻身牵引机构上设有翻身布,翻身牵引机构包括转轴,翻身布一侧与转轴连接;翻身牵引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转轴两端的连杆,转轴与连杆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杆固定在床体一侧上;两根连杆其中一根上设置可调轴承,可调轴承包括内外圈,可调轴承的外圈穿设固定在连杆上,可调轴承的内圈外壁设有齿,在可调轴承内还设有“Y”形拨杆,“Y”形拨杆通过拨杆轴座设置在可调轴承内,“Y”形拨杆其中两端靠近齿设置,另一端向上并与调节杆铰接。采用上述结构,其能够实现更加轻松的翻身动作,仅需一人也能够实现患者翻身目的,同时能够避免医护人员手动为患者翻身导致的腰部劳损的情况。

A turning over device of sick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床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病床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病床只有调控床头和床尾的功能,而气垫床垫对于皮肤受压起到一定防止压疮的发生的作用,但不透气,对于偏瘫或者全身瘫痪的患者每隔两小时还是需要翻身。同时患者也会有大小便失禁,更换床单很费力、费时。而现有的机械翻身床在患者床单弄脏或者湿润的时候更换床单很麻烦,操作起来不时是很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其能够实现更加轻松的翻身动作,仅需一人也能够实现患者翻身目的,同时能够避免医护人员手动为患者翻身导致的腰部劳损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的床体一侧设有翻身牵引机构,翻身牵引机构上设有翻身布,翻身牵引机构包括转轴,翻身布一侧与转轴连接;所述的翻身牵引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转轴两端的连杆,转轴与连杆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杆固定在床体一侧上;两根所述的连杆其中一根上设置可调轴承,可调轴承包括内外圈,可调轴承的外圈穿设固定在连杆上,可调轴承的内圈外壁设有齿,在可调轴承内还设有“Y”形拨杆,“Y”形拨杆的中点通过拨杆轴座活动设置在可调轴承内,“Y”形拨杆其中两端为顶紧件,顶紧件靠近齿设置,另一端向上并与穿过可调轴承的调节杆通过铰接销轴铰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床体一侧上设有侧边延伸板,侧边延伸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缺口,在转轴上的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连接轴,连接轴活动设置在缺口内,且连接轴能够轴向转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床体远离侧边延伸板的另一侧上设有用于放置翻身布的翻身布盒。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侧壁上设有“U”形的连接架,在翻身布的两端均设有端部杆,其中一个端部杆上设有截面为“J”形的连接挂板,连接挂板与连接架挂接实现翻身布一端与转轴的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床体在靠近侧边延伸板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卡,连接卡采用角度不小于180°的圆弧板,连接卡的截面直径与翻身布远离连接挂板的另一端上的端部杆直径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靠近可调轴承的一端穿过可调轴承设置,在靠近可调轴承的转轴一端上设有转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病床翻身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一个人对患者的翻身动作,并且保持翻身动作,便于将患者一侧垫高或进行传单更换;(2)装置直接安装在现有的病床上,无需另行配置病床;(3)在不使用时,装置能够放下,不影响病床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不使用翻身机构时的床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翻身机构时的床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翻身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调轴承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翻身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卡结构示意图。图中:床体1,翻身牵引机构2,翻身布3,翻身布盒4,侧边延伸板5,缺口6,转轴7,连杆8,连接轴9,转轮10,可调轴承11,连接架12,齿13,顶紧件14,“Y”形拨杆15,拨杆轴座16,调节杆17,铰接销轴18,端部杆19,连接挂板20,连接卡2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中,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所述的床体1一侧设有翻身牵引机构2,翻身牵引机构2上设有翻身布3,翻身牵引机构2包括转轴7,翻身布3一侧与转轴7连接;所述的翻身牵引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转轴7两端的连杆8,转轴7与连杆8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杆8固定在床体1一侧上;两根所述的连杆8其中一根上设置可调轴承11,可调轴承11包括内外圈,可调轴承11的外圈穿设固定在连杆8上,可调轴承11的内圈外壁设有齿13,在可调轴承11内还设有“Y”形拨杆15,“Y”形拨杆15的中点通过拨杆轴座16活动设置在可调轴承11内,“Y”形拨杆15其中两端为顶紧件14,顶紧件14靠近齿13设置,另一端向上并与穿过可调轴承11的调节杆17通过铰接销轴18铰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床体1一侧上设有侧边延伸板5,侧边延伸板5上设有至少两个缺口6,在转轴7上的连杆8的端部固定设有连接轴9,连接轴9活动设置在缺口6内,且连接轴9能够轴向转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床体1远离侧边延伸板5的另一侧上设有用于放置翻身布3的翻身布盒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7侧壁上设有“U”形的连接架12,在翻身布3的两端均设有端部杆19,其中一个端部杆19上设有截面为“J”形的连接挂板20,连接挂板20与连接架12挂接实现翻身布3一端与转轴7的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床体1在靠近侧边延伸板5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卡21,连接卡21采用角度不小于180°的圆弧板,连接卡21的截面直径与翻身布3远离连接挂板20的另一端上的端部杆19直径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7靠近可调轴承11的一端穿过可调轴承11设置,在靠近可调轴承11的转轴7一端上设有转轮10。本装置的原理如下: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患者躺在翻身布3上方,当需要进行翻身时,将翻身布盒4内的翻身布3部分取出,同时翻转翻身牵引机构2,接着利用连接挂板20挂在连接架12上,使翻身布3整个包住患者,此时调节调节杆17至一端的临界位置,转动转轮10,转轮10带动转轴7转动,使翻身布3一端在转轴7上实现卷绕,由于可调轴承11内其中一个顶紧件14的作用,使可调轴承11的内圈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因此不必担心因操作者无力导致脱手的情况,当患者翻身至90°左右状态后,操作者可进行患者一侧的垫高动作,完成之后拨动调节杆17至另一端临界点,缓慢反向旋转将患者放下。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一个人对患者的翻身动作,并且保持翻身动作,便于将患者一侧垫高或进行传单更换;同时装置直接安装在现有的病床上,无需另行配置病床;另外在不使用时,装置能够放下,不影响病床的正常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床体(1)一侧设有翻身牵引机构(2),翻身牵引机构(2)上设有翻身布(3),翻身牵引机构(2)包括转轴(7),翻身布(3)一侧与转轴(7)连接;/n所述的翻身牵引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转轴(7)两端的连杆(8),转轴(7)与连杆(8)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杆(8)固定在床体(1)一侧上;/n两根所述的连杆(8)其中一根上设置可调轴承(11),可调轴承(11)包括内外圈,可调轴承(11)的外圈穿设固定在连杆(8)上,可调轴承(11)的内圈外壁设有齿(13),在可调轴承(11)内还设有“Y”形拨杆(15),“Y”形拨杆(15)的中点通过拨杆轴座(16)活动设置在可调轴承(11)内,“Y”形拨杆(15)其中两端为顶紧件(14),顶紧件(14)靠近齿(13)设置,另一端向上并与穿过可调轴承(11)的调节杆(17)通过铰接销轴(18)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床体(1)一侧设有翻身牵引机构(2),翻身牵引机构(2)上设有翻身布(3),翻身牵引机构(2)包括转轴(7),翻身布(3)一侧与转轴(7)连接;
所述的翻身牵引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转轴(7)两端的连杆(8),转轴(7)与连杆(8)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连杆(8)固定在床体(1)一侧上;
两根所述的连杆(8)其中一根上设置可调轴承(11),可调轴承(11)包括内外圈,可调轴承(11)的外圈穿设固定在连杆(8)上,可调轴承(11)的内圈外壁设有齿(13),在可调轴承(11)内还设有“Y”形拨杆(15),“Y”形拨杆(15)的中点通过拨杆轴座(16)活动设置在可调轴承(11)内,“Y”形拨杆(15)其中两端为顶紧件(14),顶紧件(14)靠近齿(13)设置,另一端向上并与穿过可调轴承(11)的调节杆(17)通过铰接销轴(18)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床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1)一侧上设有侧边延伸板(5),侧边延伸板(5)上设有至少两个缺口(6),在转轴(7)上的连杆(8)的端部固定设有连接轴(9),连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琛南雁周利李小琼肖碧莲皮旻赵明玉
申请(专利权)人: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