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77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有至少两组热泵机组,各热泵机组包括顺序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蒸发器均位于气流循环通道外的环境空气中,冷凝器均位于气流循环通道内;气流循环通道上设有排湿口和新风口,其中至少一组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设置在排湿口处;所述排湿口和吸风口上设置有孔口开度可调节的孔板结构;暖湿空气,一部分自排湿口流出后流过排湿口处的蒸发器,另一部分与新风口补进的新风混合,再一起流过各冷凝器被加热成高温干燥空气,自出风口送回到干燥间内进行新一轮干燥作业。

A two effect drying heat pump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系统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含湿物料(例如新鲜烟叶)的烘干过程因其“等焓”特性,即在烘干过程中只是部分干燥空气显热转换成为了含湿物料水分汽化的潜热,显热+潜热所组成的总热量(焓值)并没有减少,烘干装置出风焓值与进风焓值在忽略烘干装置漏热条件下是相等的,因而烘干过程的余热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意义和商业意义。目前,对外排湿型烘干装置余热进行回收的热泵机组,大多是通过旋转式风门的开闭,间断性将排湿气流送往蒸发器,利用蒸发器吸收排湿气流的热量;这种热回收方法主要存在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烘干装置排湿不稳定为了节约能源,烘干装置在烘干气流闭路循环一段时间湿球温度上升到目标值上限才打开风门,补入新风排出湿气;烘干装置中湿球温度一旦降低到目标值下限,立即关闭风门停止外排湿,直到湿球温度再次达到目标值上限开始下一轮排湿;这种通过风门的开闭,周期性的间断性的排湿,对热回收装置产生“热震荡”,造成热回收装置也不能稳定运行。第二个问题是余热回收效率太低烘干装置排湿时排出的暖湿气流,忽有忽无,忽大忽小,与蒸发器所需风量很难匹配;为了解决暖湿气流忽有忽无、忽大忽小造成蒸发器无法稳定运行问题,通常做法都是将暖湿气流先与蒸发器进风混合,之后再进入蒸发器;而暖湿气流与蒸发器进风混和,导致暖湿气流温度降低、水蒸汽浓度降低、焓值降低、余热回收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干燥间连通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有至少两组热泵机组,每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顺序连接并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各所述蒸发器均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外的环境空气中,各所述冷凝器均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上还设置有排湿口和新风口,其中至少一组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排湿口处回收排湿气流余热,与直接自环境空气吸收热量的热泵机组共同组成两效烘干;所述排湿口和吸风口上设置有孔口开度可调节的孔板结构,使烘干装置排湿过程连续均匀,热量回收连续稳定;所述干燥间内高温干燥空气与含湿物料热湿交换之后生成的暖湿空气,自所述热泵机组进风口进入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部分暖湿空气自所述排湿口流出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后再流过所述排湿口处的蒸发器,另一部分暖湿空气与所述新风口补进的新风一起流过各所述冷凝器被加热成为高温干燥空气,自所述热泵机组出风口送回到所述干燥间内进行新一轮干燥作业。较佳地,所述排湿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热泵机组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新风口布置在所述排湿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上。较佳地,所述排湿口和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孔口开度可调节的孔板结构。较佳地,所述孔板结构,包括:第一孔板,其上布置有多个通风区域;第二孔板,其上与所述第一孔板上各所述通风区域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配风口,且所述配风口能覆盖所述通风区域;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第一孔板重叠设置,各所述配风口与各所述通风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第一孔板之间可相对移动,相对移动过程中各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重叠部分改变,实现空气流量的调节。较佳地,沿所述第一孔板的横向或纵向间隔均布有多个所述通风区域,沿所述第二孔板的横向或纵向间隔均布有多个所述配风口;且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的形状、尺寸相同。(形状已经包括了边廓)较佳地,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均呈矩形状。较佳地,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第二孔板之间的移动方向沿着所述通风区域的排列方向。较佳地,相邻所述通风区域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配风口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所述配风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通风区域在所述第一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之间移动方向上的尺寸。较佳地,所述通风区域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较佳地,所述通风区域上均布有至少一排通风孔,每排均布有多个所述通风孔。较佳地,还包括有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孔板为固定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为移动孔板,所述固定孔板固定在需要调节空气流量的风道断面上,所述移动孔板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孔板上,且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移动孔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孔板移动。较佳地,各所述蒸发器上下设置。较佳地,所述循环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较佳地,各所述蒸发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机。较佳地,所述循环风道内靠近所述排湿口出设置有第三风机。较佳地,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一与所述排湿口连通的动静压转换管,自所述热泵机组进风口进入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的部分暖湿空气顺序流经所述动静压转换管、所述排湿口。较佳地,所述动静压转换管为一弯折管,且两端呈喇叭状。较佳地,包括有两组热泵机组,其中一组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位于所述排湿口处回收排湿气流余热,与直接自环境空气吸收热量的热泵机组共同组成两效烘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运行时,其中至少一组热泵机组从环境空气中吸收热量输入烘干间内,在烘干装置内与含湿物料进行热湿交换产生暖湿出风即排湿气流;其中至少一组热泵机组从来自排湿口的暖湿出风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流中吸收热量再次输入烘干间内,由于混合气流温度、水蒸汽浓度、焓值都高于环境空气,从而使该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蒸发压力、制热量、制热能效比都明显提高,形成了热量的正反馈循环。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的纵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固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移动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排湿口和新风口上的空气流量精准均匀调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烟叶烘干热泵机组,包括气流循环通道1,气流循环通道1包括有热泵机组进风口4和出风口3。该外排湿型两效烟叶烘干热泵机组还包括有至少两组热泵机组,每组热泵机组包括顺序连接并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有至少两组热泵机组,每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顺序连接并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n各所述蒸发器均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外的环境空气中,各所述冷凝器均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上还设置有排湿口和新风口,其中至少一组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排湿口处回收排湿气流余热;/n暖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部分暖湿空气自所述排湿口流出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后再流过所述排湿口处的蒸发器,另一部分暖湿空气与所述新风口补进的新风一起流过各所述冷凝器被加热成高温空气,自所述出风口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流循环通道,还包括有至少两组热泵机组,每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顺序连接并构成一供制冷剂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
各所述蒸发器均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外的环境空气中,各所述冷凝器均位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上还设置有排湿口和新风口,其中至少一组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排湿口处回收排湿气流余热;
暖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部分暖湿空气自所述排湿口流出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后再流过所述排湿口处的蒸发器,另一部分暖湿空气与所述新风口补进的新风一起流过各所述冷凝器被加热成高温空气,自所述出风口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热泵机组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新风口布置在所述排湿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所述气流循环通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口和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孔口开度可调节的孔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结构,包括:
第一孔板,其上布置有多个通风区域;
第二孔板,其上与所述第一孔板上各所述通风区域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配风口,且所述配风口能覆盖所述通风区域;
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第一孔板重叠设置,各所述配风口与各所述通风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第一孔板之间可相对移动,相对移动过程中各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重叠部分改变,实现空气流量的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孔板的横向或纵向间隔均布有多个所述通风区域,沿所述第二孔板的横向或纵向间隔均布有多个所述配风口;且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的形状、尺寸相同(形状已经包括了边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均呈矩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排湿型两效烘干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李成伟王恒韦林林诸葛水明徐学冲周萍马骥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