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75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包括形变部和设置于所述形变部周侧的固定部,所述形变部具有使所述翅片的截面呈“1”字形的第一状态和向设定方向弯折而使所述翅片的截面呈“卜”字形的第二状态,且所述形变部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在翅片上划分出形变部,使翅片的形状能够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相邻两个翅片之间间距的改变,有效提升翅片的换热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提高压缩机频率而造成的能耗增加的问题,保证了在相同的压缩机频率和风量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with adjustable sheet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空调机组的换热器结构均是由一个蒸发器组件、气管、液管组成,其中蒸发器组件的翅片片距均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品牌的空调机组为了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均选择提高压缩机频率来实现,然而此方法虽效果明显,但其会造成功率成倍提升,且耗能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换热效果而采用提高压缩机频率所造成的能耗提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翅片形状可调而适应不同换热需求的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包括形变部和设置于所述形变部周侧的固定部,所述形变部具有使所述翅片的截面呈“1”字形的第一状态和向设定方向弯折而使所述翅片的截面呈“卜”字形的第二状态,且所述形变部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所述翅片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开设有U形切槽,所述U形切槽的内部形成所述形变部,所述U形切槽的外部形成所述固定部。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形变部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拉动杆和驱动部,所述形变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拉动杆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形变部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拉动杆进行移动。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多个翅片,且一根所述拉动杆与同一所述换热管上的所有所述翅片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过孔,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翅片固定设置。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根,所述拉动杆与所述换热管一一对应。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有所述拉动杆远离所述翅片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连接杆进行移动。所述驱动部包括电磁吸引器。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拉动杆的材料包括磁性材料。所述电磁吸引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磁吸引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处。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边板,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边板上,且所述拉动杆的端部突出所述边板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空调机组具有普通运行模式和强劲运行模式:在所述普通运行模式时,所述翅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强劲运行模式时,所述翅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电机,在所述翅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电机处于第一转速,在所述翅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机处于第二转速,所述第二转速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转速的数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在翅片上划分出形变部,使翅片的形状能够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相邻两个翅片之间间距的改变,有效提升翅片的换热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提高压缩机频率而造成的能耗增加的问题,保证了在相同的压缩机频率和风量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片距可调的换热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翅片;2、形变部;3、固定部;4、驱动机构;5、拉动杆;6、换热管;7、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换热装置,包括翅片1,所述翅片1包括形变部2和设置于所述形变部2周侧的固定部3,所述形变部2具有使所述翅片1的截面呈“1”字形的第一状态和向设定方向弯折而使所述翅片1的截面呈“卜”字形的第二状态,且所述形变部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也就是说,相邻两个翅片1之间的间距形成过风通道,利用过风通道的气流将翅片1上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翅片1换热,在翅片1的截面为“1”时,翅片1的状态为平板状结构,此时相邻两个翅片1之间的间距尺寸为两个翅片1之间的垂直距离,而在翅片1的截面为“卜”时,翅片1的状态为中部的部分向翅片1的一侧弯折而形成一定角度,而形成形变部2,此时的形变部2之间的间距尺寸为两个翅片1之间的垂直距离乘以形变部2所弯折的角度,从而实现了减小翅片1间片距的目的,而片距越小,翅片1的换热效率越高,从而形变部2实现了增加换热效率的目的,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压缩机频率等方式而造成能耗增高的问题。所述翅片1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开设有U形切槽,所述U形切槽的内部形成所述形变部2,所述U形切槽的外部形成所述固定部3,也即通过U形开槽在翅片1上形成一个可以弯折的舌头形状的形变部2,舌头的一个边沿形成了形变部2的折弯轴,形变部2在折弯轴的控制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折,从而达到改变翅片1形状的目的。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带动所述形变部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驱动机构4能够为形变部2的弯折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拉动杆5和驱动部,所述形变部2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拉动杆5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形变部2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拉动杆5进行移动,当驱动部将拉动杆5向第一个方向拉动时,拉动杆5带动所述形变部2向第一方向弯折,而当驱动部将拉动杆5向第二方向拉动时,拉动杆5带动所述形变部2向第二方向弯折,或者翅片1的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部2在弹性的作用下向其原始形状进行恢复,并在此过程中带动拉动杆5向第二方向移动,实现了拉动杆5的复位。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上设置有多个翅片1,且一根所述拉动杆5与同一所述换热管6上的所有所述翅片1均固定连接,其中形变部2的弯折形状与换热管6的长度方向相同,此时的拉动杆5与换热管6平行,并且同一拉动杆5带动同一换热管6上的所有形变部2进行弯折,能够有效的避免部分形变部2形变而造成翅片1之间产生干涉,造成翅片1及换热装置的损坏。所述固定部3上设置有过孔,所述换热管6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翅片1固定设置,从而使换热管6与翅片1进行可靠固定,并且避免形变部2产生形变时换热管6与翅片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所述换热管6的数量为多根,所述拉动杆5与所述换热管6一一对应,也即一根拉动杆5带动一根换热管6上的所有翅片1进行弯折。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连接杆7,所有所述拉动杆5远离所述翅片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杆7上,且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连接杆7进行移动,从而保证所有形变部2的弯折方向相同以及弯折角度相等。所述驱动部包括电磁吸引器,利用电磁吸引器将连接杆7或拉动杆5进行吸引拉动。所述连接杆7和/或所述拉动杆5的材料包括磁性材料。所述电磁吸引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磁吸引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处,保证连接杆7能够整体进行移动,保证所有翅片1的形变部2弯折的可靠性。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边板,所述驱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1),所述翅片(1)包括形变部(2)和设置于所述形变部(2)周侧的固定部(3),所述形变部(2)具有使所述翅片(1)的截面呈“1”字形的第一状态和向设定方向弯折而使所述翅片(1)的截面呈“卜”字形的第二状态,且所述形变部(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1),所述翅片(1)包括形变部(2)和设置于所述形变部(2)周侧的固定部(3),所述形变部(2)具有使所述翅片(1)的截面呈“1”字形的第一状态和向设定方向弯折而使所述翅片(1)的截面呈“卜”字形的第二状态,且所述形变部(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开设有U形切槽,所述U形切槽的内部形成所述形变部(2),所述U形切槽的外部形成所述固定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带动所述形变部(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拉动杆(5)和驱动部,所述形变部(2)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拉动杆(5)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形变部(2)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拉动杆(5)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上设置有多个翅片(1),且一根所述拉动杆(5)与同一所述换热管(6)上的所有所述翅片(1)均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上设置有过孔,所述换热管(6)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翅片(1)固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的数量为多根,所述拉动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锦国黄海威周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