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建专利>正文

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713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所述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包括圆柱筒体、盖板、万向缓冲机构、密封机构、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所述圆柱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所述盖板通过外螺纹管与圆柱筒体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万向缓冲机构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在圆柱筒体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棒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一端与球形头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棒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开设的圆形通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具有加压应力具有良好抗震性以及消除了盖板与圆柱筒体产生内应力过大的的优点。

A posterior spinal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荷导致的损伤,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保持脊柱的整体性,在脊柱内部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受到破坏。在脊柱邻近节段发生病变后,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刚性融合手术,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选择性的植骨融合为一体,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的内固定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内固定技术通常应用脊柱复位装置进行治疗,脊柱复位装置主要包括复位本体和与其适配的椎弓根钉。现有技术中,用于人体脊柱创伤辅助治疗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器虽然非常普遍而且具有较大的疗效,但是在生理力学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其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不是很大,加压应力抗震性不好,同时容易因为外螺纹管的摆动以及振动造成盖板与圆柱筒体产生内应力过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圆柱筒体(1),所述圆柱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3),所述圆柱筒体(1)顶部设有圆形开口,且所述圆柱筒体(1)靠近圆形开口处的内侧壁设有一段内螺纹段(2);/n盖板(6),所述盖板(6)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所述盖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7),所述盖板(6)通过外螺纹管(7)与圆柱筒体(1)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2)螺纹连接;/n万向缓冲机构(5),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包括硅胶活塞(51)、半球形腔(52)和球形头(53),所述硅胶活塞(51)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并与所述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后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柱筒体(1),所述圆柱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棒(3),所述圆柱筒体(1)顶部设有圆形开口,且所述圆柱筒体(1)靠近圆形开口处的内侧壁设有一段内螺纹段(2);
盖板(6),所述盖板(6)上开设有圆形通腔,且所述盖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7),所述盖板(6)通过外螺纹管(7)与圆柱筒体(1)圆形开口处的内螺纹段(2)螺纹连接;
万向缓冲机构(5),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所述万向缓冲机构(5)包括硅胶活塞(51)、半球形腔(52)和球形头(53),所述硅胶活塞(51)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并与所述圆柱筒体(1)内的中空腔滑动接触,且所述硅胶活塞(51)开设有半球形腔(52),所述半球形腔(52)内安装有滚动接触的球形头(53);
密封机构(8),所述密封机构(8)设置在圆柱筒体(1)内部;
第一连接棒(3),所述第一连接棒(3)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体(1)的底部;
第二连接棒(4),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一端与球形头(5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棒(4)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6)开设的圆形通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米承良
申请(专利权)人:郝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