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30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盖内的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气口、出气腔、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水道;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水道连通,所述第一水道还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出气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把风冷阀府板、风冷缸套改水冷,开通水道,实现缸盖水冷+缸套水冷+阀座板水冷,水流方向低进高出,充分冷却压缩气体,空压机排气温度控制在180℃以下。

A cooling water channel structure of ai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道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压机排气温度在210℃,冷却装置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其阀片、缸套高温易变形,导致空压机窜油量上升。如公开号CN20299140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矿井空压机的润滑油冷却器,包括外壳,外壳上的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端部借助螺钉固定连接端盖,外壳内设置管道及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油口处,所述端盖上设置把手。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空压机主要采用润滑油冷却器用于冷却,无法实现对缸盖、阀座和缸套的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缸盖、阀座和缸套的冷却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盖内的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气口、出气腔、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水道;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水道连通,所述第一水道还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出气腔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阀座板内的第二进水口、第二水道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水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还与第一出气口连通。优选地,还包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套内的第三进水口和第三水道,所述第三进水口与第三水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三水道设置在缸套压缩腔的外围。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把风冷阀府板、风冷缸套改水冷,开通水道,实现缸盖水冷+缸套水冷+阀座板水冷,水流方向低进高出,充分冷却压缩气体,空压机排气温度控制在180℃以下,窜油量比水冷缸盖+风冷阀座板+风冷缸套空压机下降70%。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的主视图;图1(b)为本技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的侧视图;图1(c)为本技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的后视图;图2为图1(b)在A-A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b)在B-B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1(b)在C-C面的剖视图。图中,1为缸盖,2为阀座板,3为缸套,11为第一水口,12为第一出气口,13为出气腔,14为第一进水口,15为第一水道,21为第二进水口,22为第二水道,23为第二出气口,31为第三进水口,32为第三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如图1(a)和图4所示,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盖1内用于注入冷却水的第一进水口14,布置在缸盖1内用于接入冷却水并冷却缸盖1的第一水道15,第一水道15与第一进水口14连通,布置在缸盖1内用于排出冷却水的第一出水口11,第一出水口11与第一水道15连通,由此,冷却水可以自第一进水口14流入,流经第一水道15对缸盖1进行冷却,最后经第一出水口11排出;布置在缸盖1内的出气腔13用于接入空气压缩机的活塞压缩而形成高温压缩气体,布置在缸盖1内的第一出气口12用于将出气腔13中的高温压缩气体排出;出气腔13中的高温压缩气体的温度在210℃,虽然高温压缩气体能够将热量传递到缸盖1上,但经过第一水道15的冷却以及第一出气口12的及时排除,可以有效的将排气温度控制在180℃以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阀座板2内用于注入冷却水的第二进水口21,布置在阀座板2内用于接入冷却水并冷却阀座板2的第二水道22,第二水道22与第二进水口21连通;布置在阀座板2内的第二出气口23用于接入空气压缩机的活塞压缩而形成高温压缩气体,第二出气口23还与第一出气口12连通,由此,高温压缩气体可以流经第二出气口23后进入第一出气口12排出,同时,高温压缩气体可以流经第二出气口23时将热量传递给阀座板2,经过第二水道22的冷却后,阀座板2以及排气温度会得到降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c)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套3内用于注入冷却水的第三进水口31,布置在缸套3内接入冷却水并冷却缸套3的第三水道32,第三水道32与第三进水口31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水道32设置在缸套3的压缩腔(图中未标识)的外围。本说明书中针对“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的参考指代的是结合所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短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地方的出现并非必须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方式组合。因此,结合一个实施例中所示出或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整体地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或性质无限制地组合,只要该组合不是非逻辑性的或不能工作。另外,本申请附图中的各个元素仅仅为了示意说明,并非按比例绘制。由此描述了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地进行各种改变、修改和改进。这种改变、修改和改进意于在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盖内的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气口、出气腔、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水道;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水道连通,所述第一水道还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出气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缸盖内的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气口、出气腔、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水道;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水道连通,所述第一水道还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出气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空气压缩机的阀座板内的第二进水口、第二水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琼杨仕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