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及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283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包括进气管、测试设备和排气管,包括:所述测试设备上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形成测试通道的中间部以及设于所述测试通道的内部的导流件,所述中间部上设有火花塞和观测窗口,且所述导流件可调节由所述进气管流入所述所述测试通道的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发动机,以通过一有效的火花塞可视化测试装置,通过调节导流件的弯折度以可以获得不同气体流动状态下的火花塞火弧发展情况,可作为火花塞测试强有力的工具。

A spark plug ignition test device and engine for gasolin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汽油机发动机点火
,尤其涉及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汽油发动机是靠火花塞点燃油气混合气进行工作的,火花塞的打火能量、打火稳定性与发动机可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且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更高能量的打火装置也在持续开发当中,但这会对火花塞测试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领域多运用定容燃烧弹进行火花塞测试,然而该火花塞测试存在以下问题:1.定容燃烧弹内部空间较大,而进气管直径通常较小,导致内部气体流动混乱,无法有效控制所需气流状态。2.测试空间内部一般为球体或圆柱体,气体流经通道截面边缘为弧形时,无法产生上下左右均对称的流道。3.定容燃烧弹金属质量较大,热惯性大,对进气加热到所需温度需要较长的时间。4.定容燃烧弹造价高昂,测试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及车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包括进气管、测试设备和排气管,所述测试设备上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并于中部形成测试通道的中间部以及设于所述测试通道内部的导流件,所述中间部上设有火花塞和观测窗口,且所述导流件可调节由所述进气管流入所述所述测试通道的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的壁部设有沿径向贯通所述测试通道的装配部,且所述测试通道的截面面积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道和所述排气管的排气道的截面面积相同。<br>一实施例中,所述观测窗口包括用于观测火花塞火弧情况的石英玻璃和设于所述石英玻璃的周向边缘的金属边框,所述装配部包括安装所述金属边框的第一装配通槽。一实施例中,所述火花塞通过安装座装配在所述中间部上。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中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火花塞通过火花塞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配合装配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的周向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装配部还包括安装所述安装座的第二装配通槽。一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通道为方形通孔,所述安装座为对应所述测试通道的一侧部的安装板,所述观测窗口设于与所述安装座相邻的剩余侧部中的至少一侧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通过改变弯折度调节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的导流板。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基板和铰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附近设有通孔,所述导流件通过所述通孔与螺丝的配合装配在所述端部内。一实施例中,所述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进气管上靠近进气道的进气阀门、以及套接在所述进气管外壁部的加热器和/或设在所述排气管上的排气阀门,在所述打火测试装置包括所述加热器和所述进气阀门时,所述进气阀门设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道入口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利用以上所述的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对发动机的火花塞和点火线圈进行测试。综上,本技术通过测试窗口(石英玻璃)提供一个有效的火花塞可视化测试装置,通过调节导流件的弯折度以可以获得不同气体流动状态下的火花塞火弧发展情况,可作为火花塞测试强有力的工具。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导流件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图4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其包括:进气管1、测试设备2和排气管3,压缩空气经进气管1流入测试设备2进行火花塞点火测试后,经排气管3流出。该技术提供的测试装置中的测试设备2包括分别连接进气管1及排气管3的端部21、设于两个端部21之间并形成测试通道200的中间部22(中间部22为位于两个端部21之间的壁部)、以及设于测试通道200的内部(靠近进气管1的端部)以能够调节由进气管1的进气道流入测试通道200的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的导流件23,该中间部22上设有火花塞22a和观测窗口22b,火花塞22a用于产生火弧(不会点燃空气),观测窗口22b用于观测火花塞火弧发展情况。本技术通过导流件23创造出压缩空气不同的气流状态,并通过观测窗口22b更好地为火花塞性能测试以获取各测试工况下火弧的发展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中间部22的壁部设有装配火花塞22a和观测窗口22b的装配部220;具体地,端部21为一金属圆柱,测试通道200为贯穿该金属圆柱的轴向的方形孔,装配部220为于中间部22的壁部沿径向贯通测试通道200且分别对应方形孔边部的方形通槽,且该测试通道200的截面面积(通气部分)与进气管1的进气道和排气管3的排气道的截面面积(通气部分)相同,以保证端部21内部的测试通道200的尺寸与进气管1的进气道和排气管3的排气道一致,从而有效控制由进气道流入测试通道200及排气道的内部压缩气体流动状态。可以理解,控制好进气管1的气体流动状态,也就相当于间接控制容器内部的空气流动(即流速、压力、温度等),容易观察气体流动状态对火弧发展的影响。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测试通道200优选为方形通孔,也即进气管1的进气道和排气管3的排气道也为传输压缩空气的方形通道,而导流件23为安装于端部21内的导流板,以在放置导流件23(导流板)后,在端部21内形成的测试通道200(气体通道)截面上下左右均对称,可消除以往不对称的弧形截面(沿径向越向上截面越小)对测试造成的影响。可以理解,测试通道200还可为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等多边形通孔。如图3所示,导流件23为弯折度可调以改变测试通道内压缩空气气流流向(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的金属导流板。详细地,一并参考图4和图5,该导流件23(导流板)包括第一基板23a和铰接于第一基板23a的一端的第二基板23b,通过调节第一基板23a相对第二基板23b的末端位置,实现对第一基板23a与第二基板23b之间的弯折度(导流件23的弯折度)的调节(改变)。在第二基板23b与第一基板23a完全重叠,也即是第二基板23b与第一基板23a的末端距离为零时,该弯折度为0°,在第二基板23b与第一基板23a完全展开,也即是第二基板23b与第一基板23a的末端距离最远时,该弯折度为180°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3a上远离第二基板23b的一端附近设有通孔23c,在根据需要调整导流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包括进气管(1)、测试设备(2)和排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2)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进气管(1)及所述排气管(3)的端部(21)、设于两个所述端部(21)之间并于中部形成测试通道(200)的中间部(22)以及设于所述测试通道(200)内部的导流件(23),所述中间部(22)上设有火花塞(22a)和观测窗口(22b),且所述导流件(23)可调节由所述进气管(1)流入所述测试通道(200)的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包括进气管(1)、测试设备(2)和排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2)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进气管(1)及所述排气管(3)的端部(21)、设于两个所述端部(21)之间并于中部形成测试通道(200)的中间部(22)以及设于所述测试通道(200)内部的导流件(23),所述中间部(22)上设有火花塞(22a)和观测窗口(22b),且所述导流件(23)可调节由所述进气管(1)流入所述测试通道(200)的压缩空气气流流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22)的壁部设有沿径向贯通所述测试通道(200)的装配部(220),且所述测试通道(200)的截面面积与所述进气管(1)的进气道和所述排气管(3)的排气道的截面面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窗口(22b)包括用于观测火花塞火弧情况的石英玻璃(221)和设于所述石英玻璃(221)的周向边缘的金属边框(222),所述装配部(220)包括安装所述金属边框(222)的第一装配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22a)通过安装座(22c)装配在所述中间部(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油机火花塞打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2c)的中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火花塞(22a)通过火花塞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2c)上;所述安装座(22c)的周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冶麟杜家坤陈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