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包括:活动门扇、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下方的驱动机箱、及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上方的上轨道组件,所述驱动机箱埋于地面完成面以下,所述驱动机箱包括:夹持装置、承重下导轨、滚轮组件、门扇连接装置、驱动机构、及下导轨固定装置,所述承重下导轨设于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组件在所述承重下导轨上滚动,所述门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活动门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上承重上驱动功能的驱动机箱放置在地面完成面以下,使得地面以上的活动门扇通透性大大增强,能够实现与幕墙系统分格完全一致,二者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现代幕墙结构洞口的要求。
A buried smooth automatic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
本技术涉及自动门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玻璃幕墙门洞的地埋式平滑自动门。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建筑上使用的自动平滑门种类繁多,如图1与图2所示,传统的平滑自动门的驱动机构1(即门机)位于门扇2上方,其驱动机构1的高度为100mm到200mm之间,这一庞大的机构一般突出幕墙3,从各个角度看均占用了大量的可视空间,影响了全玻幕墙的整体布局、协调性及通透性。在现代越来越多建筑采用全玻幕墙的情况下,普通上驱动的自动平滑门很难满足幕墙协调性与通透性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安装于幕墙系统中。包括:活动门扇、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下方的驱动机箱、及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上方的上轨道组件,所述驱动机箱埋于地面完成面以下。所述驱动机箱包括:夹持装置、承重下导轨、滚轮组件、门扇连接装置、驱动机构、及下导轨固定装置,所述承重下导轨设于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组件在所述承重下导轨上滚动,所述门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活动门扇。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滚轮组、及防倾覆轮,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所述防倾覆轮用于平衡所述滚轮组件处的力偶,防止所述滚轮组件倾斜或脱轨。进一步地,所述防倾覆轮独立安装,或所述防倾覆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上轨道组件包括:固定在幕墙系统上的上导轨安装组件、设于所述上导轨安装组件上的上导轨、及设于所述上导轨内部且位于所述活动门扇上方的上滑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靠近门洞上角的位置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下方设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通过螺栓从下方固定在所述上导轨上,所述检修口位于所述上滑动组件上方,所述检修口的数量与所述活动门扇的数量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上滑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上导轨内部的固定座、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为滑块或滚轮。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为铝型材轨道、或钢制槽状轨道、或钢制管状轨道。进一步地,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为钢结构件,所述驱动机箱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门扇为带框门扇、或全玻门扇。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连接带、滚轮连接机构、及张紧机构,所述连接带套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张紧机构将所述连接带张紧,所述滚轮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带上,所述滚轮组件设于所述滚轮连接机构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主动轮旋转,继而带动所述连接带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滚轮组件沿着所述承重下导轨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带为皮带、链条、钢丝中的任一种。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将上承重上驱动功能的驱动机箱放置在地面完成面以下,使得地面以上的活动门扇通透性大大增强,能够实现与幕墙系统分格完全一致,二者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现代幕墙结构洞口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上驱动的滑动门的原理立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上驱动的滑动门的原理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地埋式平滑自动门的立面图;图4为本技术地埋式平滑自动门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地埋式平滑自动门中驱动机箱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地埋式平滑自动门中上轨道组件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地埋式平滑自动门中上导轨与上滑动组件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自动门安装于幕墙系统1中。所述自动门包括:活动门扇2、设于所述活动门扇2下方的驱动机箱3、及设于所述活动门扇2上方的上轨道组件4,所述自动门通过所述上轨道组件4与所述幕墙系统1。所述活动门扇2可以为带框门扇、或全玻门扇,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扇2为全玻门扇,全玻门扇能够实现与幕墙系统1分格完全一致,与所述幕墙系统2融为一体,更加符合现代幕墙结构洞口的要求。请参阅图5,所述驱动机箱3埋于地面完成面以下,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箱3通过螺栓14固定在地面下方。所述驱动机箱3包括:夹持装置5、承重下导轨6、滚轮组件7、门扇连接装置8、驱动机构9、及下导轨固定装置10。所述承重下导轨6设于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10上,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10可以为钢结构件或者其他结构件,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10能够承受所述驱动机箱3、所述活动门扇2及其他零部件的重量。所述滚轮组件7是安装于所述承重下导轨6上的运动组件,所述驱动机构9驱动所述滚轮组件7在所述承重下导轨6上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门扇2的启闭。所述滚轮组件7包括: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滚轮组、及防倾覆轮。所述滚轮组可以是一个滚轮,也可以由多个滚轮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共同完成运动功能。为了减少地面挖槽的深度,一般所述活动门扇2的重心是偏离所述承重下导轨6的,导致所述滚轮组件6处产生力偶,所述防倾覆轮的作用就是平衡该力偶,防止所述滚轮组件6倾斜或脱轨,所述防倾覆轮可以独立安装,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夹持装置5用于夹住所述活动门扇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5为玻璃夹,玻璃夹与全玻门扇之间设有胶垫,起到防滑密封的作用。所述门扇连接装置8的作用是连接所述滚轮组件6与所述夹持装置5,即将所述滚轮组件6的往复运动变成所述活动门扇2的启闭运动。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连接带、滚轮连接机构、及张紧机构,所述连接带套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张紧机构将所述连接带张紧,所述滚轮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带上,所述滚轮组件7设于所述滚轮连接机构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主动轮旋转,继而带动所述连接带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滚轮组件沿着所述承重下导轨往复运动。具体地,所述连接带可以为皮带、或链条、或钢丝。本技术中所述驱动机箱3能够实现驱动和承重结构的地埋安装,即所述驱动机箱3安装于地面完成面之下,所述活动门扇2位于地面以上运行,与周边幕墙系统1融为一体,从外观看,自动门完全融入周边幕墙环境。请参阅图6,所述上轨道组件4包括:固定在幕墙系统1上的上导轨安装组件11、设于所述上导轨安装组件11上的上导轮12、及设于所述上导轨12内部且位于所述活动门扇2上方的上滑动组件13。所述上导轨安装组件11的作用是将所述上导轨12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幕墙系统1上,使整个自动门具备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和抵抗一定风压的能力。所述上导轨12的形式可以是开模的铝型材轨道,也可是钢制槽状或管状的轨道,其作用是对所述活动门扇2进行导向,并防止所述活动门扇2倾倒,提高系统稳定性,并具备一定抵抗风压的能力。所述上滑动组件13是安装于所述活动门扇2上方的运动导向结构,其沿着所述上导轨12运动。所述上滑动组件13包括:设于所述上导轨12内部的固定座131、设于所述固定座131上的滑动部件132,所述滑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安装于幕墙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门扇、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下方的驱动机箱、及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上方的上轨道组件,所述驱动机箱埋于地面完成面以下,所述驱动机箱包括:夹持装置、承重下导轨、滚轮组件、门扇连接装置、驱动机构、及下导轨固定装置,所述承重下导轨设于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组件在所述承重下导轨上滚动,所述门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活动门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安装于幕墙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门扇、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下方的驱动机箱、及设于所述活动门扇上方的上轨道组件,所述驱动机箱埋于地面完成面以下,所述驱动机箱包括:夹持装置、承重下导轨、滚轮组件、门扇连接装置、驱动机构、及下导轨固定装置,所述承重下导轨设于所述下导轨固定装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组件在所述承重下导轨上滚动,所述门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活动门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滚轮组、及防倾覆轮,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所述防倾覆轮用于平衡所述滚轮组件处的力偶,防止所述滚轮组件倾斜或脱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覆轮独立安装,或所述防倾覆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组件包括:固定在幕墙系统上的上导轨安装组件、设于所述上导轨安装组件上的上导轨、及设于所述上导轨内部且位于所述活动门扇上方的上滑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埋式平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靠近门洞上角的位置设有检修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丁,刘典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门老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