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07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下端内表面前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框体的下端内表面后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滑轨,所述框体的前端外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靠近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且固定杆的外表面远离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靠近套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凹槽远离框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窗框进行固定,同时固定机构内置,不易与外界空气接触而生锈,窗框上的滑槽内部灰尘便于清理。

Window frame of external wall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
本技术涉及外墙窗框
,具体为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
技术介绍
外墙窗框是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方便后期安装窗户而事先预留的一种窗户安装框体,以便于施工,该框体通常是先利用螺栓固定于窗口,然后再通过水泥及胶水与窗口之间进行粘合密封,但现有的外墙窗框存在一定的缺陷,窗框固定需要多组螺栓在窗框各个拐角逐个固定,十分麻烦,同时螺栓外置很容易生锈。为此,提出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窗框进行固定,同时固定机构内置,不易与外界空气接触而生锈,窗框上的滑槽内部灰尘便于清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下端内表面前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框体的下端内表面后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滑轨,所述框体的前端外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靠近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且固定杆的外表面远离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靠近套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凹槽远离框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盖板,且盖板与凹槽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卡合在窗口中后,通过旋转凹槽内部的套筒,通过转动套筒,套筒利用第一螺纹与固定杆之间发生旋转,从而调节套筒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通过固定杆贯穿框体与窗口墙面将框体固定在窗口上,并利用固定片对框体与固定杆之间进行固定,固定好框体后,通过铰链转动盖板,利用盖板对凹槽进行闭合以便于对凹槽内部的固定机构进行防护,外界灰尘落入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后会影响安装在框体上的窗户移动,当窗户通过滑轨滑动时与框体的两侧内表面接触,从而挤压气囊,气囊中的气体被挤压后通过导气管流动至吹风口处排出,利用气流吹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的灰尘,将灰尘通过第一排尘口与第二排尘口排出,避免灰尘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内部影响窗户的使用。优选的,所述滑轨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排尘口,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远离滑轨的一端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尘口,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吹风口,所述框体的两侧内表面下端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气囊,且气囊与吹风口之间活动安装有导气管。外界灰尘落入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后会影响安装在框体上的窗户移动,当窗户通过滑轨滑动时与框体的两侧内表面接触,从而挤压气囊,气囊中的气体被挤压后通过导气管流动至吹风口处排出,利用气流吹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的灰尘,将灰尘通过第一排尘口与第二排尘口排出,避免回灰尘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内部影响窗户的使用。优选的,所述气囊贯穿于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排尘口与第二排尘口靠近滑轨的一端高于远离滑轨的一端。第一排尘口与第二排尘口靠近滑轨的一端高于远离滑轨的一端便于灰尘的排出。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贯穿于套筒的内部,且固定杆与套筒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套筒,套筒利用第一螺纹与固定杆之间发生旋转,从而调节套筒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棱角。套筒外表面设置棱角便于通过扳手转动套筒。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贯穿于框体的内部,所述固定片与框体之间转动连接。通过固定杆贯穿框体与窗口墙面将框体固定在窗口上,并利用固定片对框体与固定杆之间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凹槽的面积相同。通过盖板对凹槽进行闭合以便于对凹槽内部的固定机构进行防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卡合在窗口中后,通过旋转凹槽内部的套筒,通过转动套筒,套筒利用第一螺纹与固定杆之间发生旋转,从而调节套筒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通过固定杆贯穿框体与窗口墙面将框体固定在窗口上,并利用固定片对框体与固定杆之间进行固定,固定好框体后,通过铰链转动盖板,利用盖板对凹槽进行闭合以便于对凹槽内部的固定机构进行防护,外界灰尘落入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后会影响安装在框体上的窗户移动,当窗户通过滑轨滑动时与框体的两侧内表面接触,从而挤压气囊,气囊中的气体被挤压后通过导气管流动至吹风口处排出,利用气流吹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中的灰尘,将灰尘通过第一排尘口与第二排尘口排出,避免灰尘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内部影响窗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凹槽与盖板相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筒与固定杆相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排尘口与第二排尘口相结合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框体与气囊相结合视图。图中:1、框体;2、第一滑槽;3、第二滑槽;4、滑轨;41、第一排尘口;42、第二排尘口;43、吹风口;44、气囊;45、导气管;5、凹槽;51、盖板;52、铰链;53、套筒;54、固定杆;55、第一螺纹;56、第二螺纹;57、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如图1所示,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的下端内表面前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框体1的下端内表面后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3,且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3之间设置有滑轨4;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5,且凹槽5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套筒53,所述套筒53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杆54,所述固定杆54的外表面靠近套筒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55,且固定杆54的外表面远离套筒5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56,所述第二螺纹56靠近套筒5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片57,所述凹槽5远离框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盖板51,且盖板51与凹槽5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5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滑轨4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排尘口41,所述第二滑槽3的内部远离滑轨4的一端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尘口42,所述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3的两侧均开设有吹风口43,所述框体1的两侧内表面下端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气囊44,且气囊44与吹风口43之间活动安装有导气管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1卡合在窗口中后,通过旋转凹槽5内部的套筒53,通过转动套筒53,套筒53利用第一螺纹55与固定杆54之间发生旋转,从而调节套筒53与固定杆54之间的距离,通过固定杆54贯穿框体1与窗口墙面将框体1固定在窗口上,并利用固定片57对框体1与固定杆54之间进行固定,固定好框体1后,通过铰链52转动盖板51,利用盖板51对凹槽5进行闭合以便于对凹槽5内部的固定机构进行防护,外界灰尘落入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3中后会影响安装在框体1上的窗户移动,当窗户通过滑轨4滑动时与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下端内表面前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框体(1)的下端内表面后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3),且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3)之间设置有滑轨(4),所述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5),且凹槽(5)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套筒(53),所述套筒(53)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杆(54),所述固定杆(54)的外表面靠近套筒(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55),且固定杆(54)的外表面远离套筒(5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56),所述第二螺纹(56)靠近套筒(5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片(57),所述凹槽(5)远离框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盖板(51),且盖板(51)与凹槽(5)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下端内表面前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框体(1)的下端内表面后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3),且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3)之间设置有滑轨(4),所述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5),且凹槽(5)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套筒(53),所述套筒(53)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杆(54),所述固定杆(54)的外表面靠近套筒(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55),且固定杆(54)的外表面远离套筒(5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56),所述第二螺纹(56)靠近套筒(5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片(57),所述凹槽(5)远离框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盖板(51),且盖板(51)与凹槽(5)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施工的外墙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排尘口(41),所述第二滑槽(3)的内部远离滑轨(4)的一端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尘口(42),所述第一滑槽(2)与第二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鸿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