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4061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具有合成工艺复杂、产品纯度差、溶剂回收困难、产品收率低、副产物多、热稳定性差、影响阻燃性能且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降温至30℃以下,加入溴素,制出溴化剂;2)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脂肪醇与卤代烷烃的混合溶剂,控制温度不超过40℃,搅拌状态下将步骤1)制得的溴化剂与1,5‑环辛二烯同时滴加至反应装置,升温至体系回流反应,四溴环辛烷结晶析出;3)回收套用催化剂;4)脱溶干燥四溴环辛烷。本发明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合成技术领域。

A synthesis method of tetrabromocyclooct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燃剂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四溴环辛烷也称1,2,5,6四溴环辛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溴系阻燃剂,美国雅宝化学产品牌号为BC-48,该阻燃剂主要应用于膨胀聚苯乙烯、结晶及HIPS,SAN树脂、粘合剂、涂料、织物处理聚氨酯等产品的阻燃使用。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阻燃剂,也是阻燃剂研究和开发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四溴环辛烷的主要生产方法是以三氯甲烷为溶剂,以溴素、环辛二烯为原料直接溴化得到产品。工艺过程是先将三氯甲烷加入到反应釜中,降温0℃以下,同时滴加环辛二烯与溴素,低温保温5小时,升温至30℃保温5小时,物料经脱溶、干燥得到四溴环辛烷产品产品。该法的反应后处理困难,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且对设备要求较高,直接使用溴素作为溴化试剂,产品杂质多、收率低、热稳定性差,严重影响了该产品的阻燃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路径简单,收率相高,杂质含量少,产品后处理方法简单易行,热稳定性能高,节省成本且环保的四溴环辛烷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溴化剂的合成: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定量的催化剂,降温至30℃以下,向体系中加入定量的溴素,制备出溴化剂;2)四溴环辛烷的合成: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脂肪醇与卤代烷烃的混合溶剂,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0℃,搅拌状态下将步骤1)制得的溴化剂与1,5-环辛二烯(COD)同时滴加至反应装置中,滴加完毕,升温至体系回流反应,四溴环辛烷产品随反应进行,以白色固体结晶析出;3)催化剂回收套用:向步骤2)制得的四溴环辛烷体系中加入定量的水,回收水溶性的催化剂经脱水干燥后循环使用;4)四溴环辛烷脱溶干燥:将步骤3)制得的四溴环辛烷半成品水洗除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真空条件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后,减压蒸出残留水分,产品以白色颗粒形式结晶析出,后经过100℃真空干燥制得成品。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溶剂与所述溴素的加入的质量之比为5-10: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所述季铵盐为四甲基氯化铵、四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所述季铵盐的加入量与步骤1)中所述溴素加入量的摩尔质量比为3-5:1。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混合溶剂为脂肪醇与卤代烷烃的混合溶剂,所述脂肪醇为在水中溶解度低于20%的长链脂肪醇,为正丁醇、异丁醇、正己醇、异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卤代烷烃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卤代烷烃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保持一致;所述混合溶剂中脂肪醇与卤代烷烃质量比为1-5:1,所述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步骤2)中所述1,5-环辛二烯(COD)加入质量的10-20倍。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溴化剂与1,5-环辛二烯(COD)的摩尔质量比为2-3:1。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水洗回收催化剂所用水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3:1。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真空条件下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的温度为110-1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反应路径简单,收率相高,杂质含量少,节省成本且生产过程环保,产品后处理方法简单易行且热稳定性能高的四溴环辛烷合成方法。(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使用的自制温和的溴化剂,显著提高了产品的热稳定性和对溴的综合利用率高;通过热稳定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热稳定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催化剂可以循环套用,符合绿色环保理念。(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其制备方法具有对环境危害小,产品收率高,产品质量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生产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实施例一合成一种四溴环辛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溴化剂的合成:在480g有机溶剂二氯甲烷中加入369g季铵盐四甲基溴化铵,降温至30℃以下,向体系中滴加入96g溴素Br2,使其全部溶解,制成溴化剂;2)四溴环辛烷的合成:向反应装置内加入正丁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共583g,其中正丁醇为437g,二氯甲烷为146g,控制反应温度低于40℃,搅拌状态下将步骤1)制得的溴化剂与32.4g的1,5-环辛二烯同时滴加至反应装置中,滴加完毕,升温至体系回流反应,四溴环辛烷产品随反应进行,以白色固体结晶析出;3)催化剂回收套用:向步骤2)制得的四溴环辛烷体系中加入960g的水,回收水溶性的季铵盐四甲基溴化铵经脱水干燥后循环使用;4)四溴环辛烷脱溶干燥:将步骤3)制得的四溴环辛烷半成品经水洗除杂,取有机相,采用真空条件下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采用真空条件下,控制真空度为-0.9Mpa,温度为120℃,缓慢通入水蒸气,气提出有机溶剂后减压蒸出残留水分,产品以白色颗粒形式结晶析出,于100℃真空干燥得成品收率97.8%,纯度为98.9%,5%WLT210℃。实施例2合成一种四溴环辛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溴化剂的合成:在960g有机溶剂二氯乙烷中加入504g季铵盐四乙基溴化铵,降温至30℃以下,向体系中滴加入96g溴素Br2,使其全部溶解,制成溴化剂;2)四溴环辛烷的合成:向反应装置内加入异辛醇和二氯乙烷的混合溶剂共270g,其中异辛醇为135g,二氯乙烷为135g,控制反应温度低于40℃,搅拌状态下将步骤1)制得的溴化剂与27g的1,5-环辛二烯同时滴加至反应装置中,滴加完毕,升温至体系回流反应,四溴环辛烷产品随反应进行,以白色固体结晶析出;3)催化剂回收套用:向步骤2)制得的四溴环辛烷体系中加入1008g的水,回收水溶性的季铵盐四乙基溴化铵经脱水干燥后循环使用;4)四溴环辛烷脱溶干燥:将步骤3)制得的四溴环辛烷半成品经水洗除杂,取有机相,采用真空条件下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采用真空条件下,控制真空度为-0.9Mpa,温度为130℃,缓慢通入水蒸气,气提出有机溶剂后减压蒸出残留水分,产品以白色颗粒形式结晶析出,于100℃真空干燥得成品收率98.7%,纯度为99.0%,5%WLT210℃。实施例3合成一种四溴环辛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溴化剂的合成:在672g有机溶剂三氯甲烷中加入966g季铵盐四丁基溴化铵,降温至30℃以下,向体系中滴加入96g溴素Br2,使其全部溶解,制成溴化剂;2)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n1)溴化剂的合成:/n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定量的催化剂,降温至30℃以下,向体系中加入定量的溴素,制备出溴化剂;/n2)四溴环辛烷的合成:/n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脂肪醇与卤代烷烃的混合溶剂,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0℃,搅拌状态下将步骤1)制得的溴化剂与1,5-环辛二烯(COD)同时滴加至反应装置中,滴加完毕,升温至体系回流反应,四溴环辛烷产品随反应进行,以白色固体结晶析出;/n3)催化剂回收套用:/n向步骤2)制得的四溴环辛烷体系中加入定量的水,回收水溶性的催化剂经脱水干燥后循环使用;/n4)四溴环辛烷脱溶干燥:/n将步骤3)制得的四溴环辛烷半成品水洗除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真空条件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后,减压蒸出残留水分,产品以白色颗粒形式结晶析出,后经过100℃真空干燥制得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溴化剂的合成:
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定量的催化剂,降温至30℃以下,向体系中加入定量的溴素,制备出溴化剂;
2)四溴环辛烷的合成:
向反应装置中加入脂肪醇与卤代烷烃的混合溶剂,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0℃,搅拌状态下将步骤1)制得的溴化剂与1,5-环辛二烯(COD)同时滴加至反应装置中,滴加完毕,升温至体系回流反应,四溴环辛烷产品随反应进行,以白色固体结晶析出;
3)催化剂回收套用:
向步骤2)制得的四溴环辛烷体系中加入定量的水,回收水溶性的催化剂经脱水干燥后循环使用;
4)四溴环辛烷脱溶干燥:
将步骤3)制得的四溴环辛烷半成品水洗除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真空条件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后,减压蒸出残留水分,产品以白色颗粒形式结晶析出,后经过100℃真空干燥制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类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溶剂与所述溴素的加入的质量之比为5-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溴环辛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季铵盐类相转移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多坤秦善宝王东全杨效禹杨丽丽孙盛元孟玉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润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