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板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99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49
一种活动板房,其包括底板、立柱、顶板、围护板,所述立柱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四角处,所述顶板平行于所述底板,其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围护板连接于所述立柱之间,并垂直于所述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围护板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围护板的顶部与顶板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边缘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围护板的顶部抵接,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围护板及顶板之间设有将其三者紧固以保持稳定连接的紧固调节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易于安装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Prefabricated 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动板房
本技术涉及活动板房,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方便的活动板房。
技术介绍
在很多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呈四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活动板房,这种活动板房是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组合构件并采用螺栓连接,是一种经济环保型活动房屋,现有活动板房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宿舍、建筑工地办公室、学校宿舍、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道路、铁路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用房等。虽然,如今的活动板房已经成为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过渡居住的首选房屋,也是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的首选用房,但是,其依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安装复杂、结构稳定性差、避雨性能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结构稳固,并且能用于避雨的活动板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动板房,其包括底板、立柱、顶板、围护板,所述立柱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四角处,所述顶板平行于所述底板,其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围护板连接于所述立柱之间,并垂直于所述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围护板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围护板的顶部与顶板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边缘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围护板的顶部抵接,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围护板及顶板之间设有将其三者紧固以保持稳定连接的紧固调节件。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的四边边缘分别设有突出于其顶表面的凸沿,所述连接件呈长条状,其分别设于所述围护板的顶部外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套接于所述凸沿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围护板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紧固调节件套设于所述围护板的顶部端面上,并夹紧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围护板,在所述紧固调节件上设有调节螺母,其螺旋连接于所述紧固调节件上而可通过调节顶紧所述顶板与围护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平板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相对的两端,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平行间隔;所述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部平行间隔,所述第一贴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与第一平板部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贴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第一平板部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平板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贴合部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平板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贴合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凸沿勾接,所述第二贴合部则与所述围护板的顶部外侧表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调节件包括呈U型的夹紧部和设于夹紧部上的用于调节松紧的调节件,所述夹紧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平板部、第三平板部和第四平板部,其中,第三平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部和第四平板部之间;所述夹紧部倒扣设于所述围护板的顶部上,且所述第二平板部插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而将所述围护板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夹紧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板部与第四平板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围护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厚度之和,在所述第四平板部上设有内螺纹孔,在所述内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栓,通过所述调节螺栓可顶紧所述第二贴合部、第二平板部与围护板。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平板部上设有与之垂直的螺柱部,所述螺柱部与所述第三平板部一体成型,所述螺柱部的自由端与所述顶板相间隔,在所述螺柱部上设有外螺纹,在所述螺柱部上螺纹连接有所述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厚度大于所述螺柱部的顶部与顶板之间的距离;所述螺柱部、调节螺母、内螺纹孔及调节螺栓形成了所述调节件。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的中央设有遮雨板固定柱,在所述顶板上方设有倾斜的遮雨板,所述遮雨板呈对称设置,其一端分别与所述遮雨板固定柱连接,其另一端搭接于所述凸沿上并延伸至所述凸沿外形成自由端,在所述遮雨板的自由端边缘设有防风拉钩,所述防风拉钩的一端与所述遮雨板的自由端边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预埋于地面上的锚固构件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的边缘设有上固定位,在所述底板的边缘设有下固定位,在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吊筋,所述吊筋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位连接,所述吊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位包括下固定孔和下侧孔,所述下固定孔垂直于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下侧孔设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侧边上,所述下固定孔与所述下侧孔垂直贯通;所述上固定位包括上固定孔和上侧孔,所述上固定孔垂直于所述顶板的表面,所述上侧孔设于所述顶板的边缘侧壁上,所述上固定孔与所述上侧孔垂直贯通;所述吊筋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吊筋两端的螺纹连接部分别穿过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而延伸至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内,所述螺纹连接部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位于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内。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活动板房的立柱固定于底板上,顶板固定于立柱上,围护板围合在立柱之间;由于围护板的高度小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因此,围护板可以方便的推入至安装位置中;且由于底板的边缘设有定位台阶,且立柱设有第一挡边部部和第二挡边部部,因此,围护板可以方便的进行限位安装,并利用立柱进行支撑;而连接件、紧固调节件的设置,则可以实现围护板与顶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保证围护板的稳固。通过该结构,不仅利于安装,而且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利于拆装。此外,遮雨板的设置,不仅可用于遮雨、避免漏雨,而且可保证连接件、紧固调节件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提高连接件、紧固调节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拉筋的设置,可用于进一步加强活动板房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本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易于安装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底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底板与立柱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底板、立柱、顶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围护板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安装示意图。图7是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8是围护板、连接件、紧固调节件、顶板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其中,底板1、定位台阶11、下固定位12、下固定孔121、下侧孔122、顶板2、凸沿21、遮雨板固定柱22、上固定位23、立柱3、第一挡边部31、第二挡边部32、固定部33、螺钉34、围护板4、连接件5、第一平板部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第一贴合部54、第二贴合部55、第一凹槽56、第二凹槽57、紧固调节件6、第二平板部61、第三平板部62、第四平板部63、调节螺栓64、螺柱部65、调节螺母66、遮雨板7、防风拉钩8、吊筋9、螺纹连接部91、固定螺母92、墩柱10。【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活动板房包括底板1、顶板2、立柱3、围护板4、连接件5、紧固调节件6、遮雨板7、防风拉钩8和吊筋9。如图1、图2所示,所述底板1设于地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板房,其包括底板(1)、立柱(3)、顶板(2)、围护板(4),所述立柱(3)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1)的四角处,所述顶板(2)平行于所述底板(1),其固定于所述立柱(3)的顶部,所述围护板(4)连接于所述立柱(3)之间,并垂直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板(4)的高度小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2)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围护板(4)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底板(1)上,在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与顶板(2)之间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一端与所述顶板(2)的边缘连接,所述连接件(5)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抵接,在所述连接件(5)与所述围护板(4)及顶板(2)之间设有将其三者紧固以保持稳定连接的紧固调节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板房,其包括底板(1)、立柱(3)、顶板(2)、围护板(4),所述立柱(3)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1)的四角处,所述顶板(2)平行于所述底板(1),其固定于所述立柱(3)的顶部,所述围护板(4)连接于所述立柱(3)之间,并垂直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板(4)的高度小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2)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围护板(4)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底板(1)上,在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与顶板(2)之间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一端与所述顶板(2)的边缘连接,所述连接件(5)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抵接,在所述连接件(5)与所述围护板(4)及顶板(2)之间设有将其三者紧固以保持稳定连接的紧固调节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2)的四边边缘分别设有突出于其顶表面的凸沿(21),所述连接件(5)呈长条状,其分别设于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外侧,所述连接件(5)的一端套接于所述凸沿(21)上,所述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围护板(4)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紧固调节件(6)套设于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端面上,并夹紧所述连接件(5)和所述围护板(4),在所述紧固调节件(6)上设有调节螺母(66),其螺旋连接于所述紧固调节件(6)上而可通过调节顶紧所述顶板(2)与围护板(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平板部(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第一贴合部(54)和第二贴合部(55),所述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53)设于所述第一平板部(51)相对的两端,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平板部(51),所述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53)平行间隔;所述第一贴合部(54)和第二贴合部(55)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板部(51)平行间隔,所述第一贴合部(54)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2)的与第一平板部(51)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贴合部(55)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3)的与第一平板部(51)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平板部(51)、第一连接部(52)和第一贴合部(54)之间形成第一凹槽(56),所述第一平板部(51)、第二连接部(53)和第二贴合部(55)之间形成第二凹槽(57);所述第一凹槽(56)与所述凸沿(21)勾接,所述第二贴合部(55)则与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外侧表面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调节件(6)包括呈U型的夹紧部和设于夹紧部上的用于调节松紧的调节件,所述夹紧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平板部(61)、第三平板部(62)和第四平板部(63),其中,第三平板部(62)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部(61)和第四平板部(63)之间;所述夹紧部倒扣设于所述围护板(4)的顶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良杨宗祥张晶周洪刚王春花李选锋何永金陈毅张文俊谢汝菊李学忠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