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99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选取封育区外围作为复合林带种植区;在秋末季节,沿垂直主风向的方向挖种植坑;在次年的春末夏初季节,借助自然风力在种植坑内填充形成积沙层,然后引水对种植坑进行灌溉,引水过程的淤泥与种植坑内的积沙混合为泥沙土;秋末季节待种植坑内的水分蒸发减少,进行苗木移栽或者播种植物种子,在移栽或者播种过程中,苗木根系和植物种子外围均包覆泥沙土,表面覆盖积沙;种植完成后再次进行灌溉,待表层没有水层淤积之后喷涂固沙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封育区的自然和人为条件,通过复合林带的种植逐渐的对戈壁环境进行改善,并很好的保障了戈壁外围农田网络的生长环境。

A system of using compound forest belt to modify sand body to control Gob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风沙防护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
技术介绍
戈壁沙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中国的戈壁广泛分布于温都尔庙-百灵庙-鄂托克旗-盐池一线以西北的广大荒漠、半荒漠平地,中国几个主要的、大的沙漠和沙地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地,沙漠(包括沙丘和风蚀土地)总面积为71.29万平方千米,戈壁总面积为56.9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3.36%,其中新疆沙漠总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戈壁面积为29.3万平方千米,位居全国沙漠和戈壁面积的首位。戈壁地区一般比较空旷,土壤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并且风力较大,风中携带大量的沙粒和细石,对植物的冲打作用大,致使植物难以生存,但是戈壁地区的光资源丰富,土壤渗透性强,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近年来主要是在戈壁区大量种植红枣、枸杞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没有其他较好的方式对戈壁进行治理充分利用,导致当地的作物品种单一,不适应多样化发展的要求,而且由于枣树的高度问题,不能很好的阻挡戈壁飞沙。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及应用该系统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方法,利用封育区的自然和人为条件,通过复合林带的种植逐渐的对戈壁环境进行改善,并很好的保障了戈壁外围农田网络的生长环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包括戈壁飞沙区、封育区、复合林带区和农田网络区,其中所述复合林带区设置于所述封育区与所述戈壁飞沙区之间,以及所述封育区与所述农田网络区之间,形成戈壁飞沙区-复合林带区-封育区-复合林带区-农田网络区的格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封育区外围与所述戈壁飞沙区之间设置所述复合林带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隔绝沙土对封育区环境的危害,改善封育区外围的环境,不仅改善了周围土质,而且有利于封育区植物的生长。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中,所述封育区与所述戈壁飞沙区之间的所述复合林带区宽度为50-100m,并排设置有5-10行,行间距为5-10m。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中,所述封育区与所述农田网络区之间的所述复合林带区宽度为10-20m,并排设置有4-6行,行间距为2-4m。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复合林带区行间距的设置能够对戈壁飞沙侵入封育区和农田网络区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中,所述复合林带区为林草复合带、林药复合带或者林农复合带。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沙土的改性情况,合理调控复合林带生物种群的时空分布结构,充分发挥不同生物种群的共生效能,同时实现戈壁治理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中,所述复合林带区的植物为樟子松、沙地云杉、新疆杨、沙枣、榆树和柽柳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樟子松、沙地云杉、新疆杨、沙枣、榆树和柽柳均为耐干旱植物且防风御沙能力强。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选取封育区外围作为复合林带的种植带,不仅可以以封育区的植物作为过渡缓冲带,进一步阻挡飞沙侵入农田网络,而且可以借助封育区内的水力条件等满足复合林带的灌溉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复合林带的调水灌溉改性沙体,通过多次灌溉后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戈壁整体土壤情况,达到对戈壁的有效治理,并且同时实现了对育林区外围农田网络的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封育区与戈壁飞沙区之间的复合林带区的布局;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封育区与农田网络区之间的复合林带区的布局。在图中:1为戈壁飞沙区、2为封育区、3为复合林带区、4为农田网络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利用封育区的自然和人为条件,通过复合林带的种植逐渐的对戈壁环境进行改善,并很好的保障了戈壁外围农田网络的生长环境。参见附图1-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包括戈壁飞沙区1、封育区2、复合林带区3和农田网络区4,其中复合林带区3设置于封育区2与戈壁飞沙区1之间,以及封育区2与农田网络区4之间,形成戈壁飞沙区-复合林带区-封育区-复合林带区-农田网络区的格局。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封育区2与戈壁飞沙区1之间的复合林带区3的宽度为50-100m,并排设置有5-10行,行间距为5-10m。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封育区2与农田网络区4之间的复合林带区3的宽度为10-20m,并排设置有4-6行,行间距为2-4m。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林带区3为林草复合带、林药复合带或者林农复合带。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林带区3的植物为樟子松、沙地云杉、新疆杨、沙枣、榆树和柽柳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通过上述系统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戈壁飞沙区与封育区之间,以及封育区与农田网络区之间作为复合林带区;(2)在秋末季节,沿垂直主风向的方向挖种植坑,坑深65-75cm,直径50-60cm;(3)在次年的春末夏初季节,借助自然风力在种植坑内填充形成积沙层,然后引水对种植坑进行灌溉,引水过程的淤泥与种植坑内的积沙混合为泥沙土;(4)秋末季节待种植坑内的水分蒸发减少,进行苗木移栽或者播种植物种子,在移栽或者播种过程中,苗木根系和植物种子外围均包覆泥沙土,表面覆盖积沙;(5)种植完成后再次进行灌溉,使泥沙土与周围的积沙混合为一体,待表层没有水层淤积之后喷涂固沙剂。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4)中将植物种子直接埋入泥沙土中,表面覆盖积沙,或者将植物种子与积沙混合,然后将积沙与泥沙土混合均匀。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戈壁飞沙区(1)、封育区(2)、复合林带区(3)和农田网络区(4),其中所述复合林带区(3)设置于所述封育区(2)与所述戈壁飞沙区(1)之间,以及所述封育区(2)与所述农田网络区(4)之间,形成戈壁飞沙区-复合林带区-封育区-复合林带区-农田网络区的格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戈壁飞沙区(1)、封育区(2)、复合林带区(3)和农田网络区(4),其中所述复合林带区(3)设置于所述封育区(2)与所述戈壁飞沙区(1)之间,以及所述封育区(2)与所述农田网络区(4)之间,形成戈壁飞沙区-复合林带区-封育区-复合林带区-农田网络区的格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复合林带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育区(2)与所述戈壁飞沙区(1)之间的所述复合林带区(3)的宽度为50-100m,并排设置有5-10行,行间距为5-1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富博赵艳丽徐先英刘淑娟赵赫然张剑挥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