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894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包括地上垃圾投递系统、地面系统、地下垃圾分类系统和垃圾回收运输系统;用户把垃圾放入不同二维码的指定垃圾袋,垃圾箱上摄像头人脸识别获取用户信息,显示屏信息传达并且语音交互,用户把垃圾投入投放口后,垃圾进入内部有二维扫描器的垃圾分类装置,确定垃圾类型后,对应闸口开启,垃圾通过传送带滑入指定存储箱。垃圾箱底部滑块在滑槽上移动,使升降杆连接口连接纵向机械升降杆,电机带动垃圾箱上升至地面并投入垃圾车指定运输箱内,转盘转动,以此类推完成垃圾箱回收和运输。该系统可智能化垃圾分类,降低居民错误投递率,减少额外的人员监督,建立地下垃圾存储系统。

Intelligent garbage sorting and recyc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分离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途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用激励法推动生活垃圾自源头处分类,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建立和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我国已研究并试点实施垃圾分类政策,2011年上海市政府将全市1000个小区列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上海市将垃圾分成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在半年的试点中也存在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储备不足、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积极不高以及指导和监督垃圾分类人员人数占用较多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分类垃圾装置,其包括分类处理箱,于分类处理箱顶面设置有可回收垃圾入口和不可回收垃圾入口,分类处理箱底面设置有垃圾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垃圾出口下方、用于引导垃圾排出的垃圾导槽;还设置有分类式垃圾桶组件,其包括可转动的转盘和沿周向均匀分布于转盘上的多个垃圾桶;旋转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转盘转动,使各个垃圾桶依次经过垃圾导槽下方。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转盘的转动驱动不同垃圾桶移动至垃圾出口下方来实现垃圾的分类,但是这种处理方式需要不断的驱动转盘运动,极大降低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分类后的垃圾桶需要人工搬运,不便于垃圾的自动化运输。为缓解目前垃圾分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包括地上投递垃圾系统、地面系统、地下垃圾分类系统和垃圾回收运输系统。该系统可智能化垃圾分类,降低居民错误投递率,同时不需要额外人员进行监督,减少人员浪费,建立的地下垃圾存储系统,也使地面垃圾箱干净整洁;同时,还设置垃圾运送装置实现地下垃圾的自动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垃圾分类问题,设计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包括地上投递垃圾系统、地面系统、地下垃圾分类系统和垃圾回收运输系统。该系统可以智能化垃圾分类,降低居民错误投递率,减少额外的监督人员,建立的地下垃圾存储系统;同时,还设置垃圾运送装置将地下的垃圾箱自动输送至垃圾车,实现垃圾箱至垃圾车之间的自动化运输。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投递垃圾的地上垃圾投递系统;用于垃圾运输车接收垃圾的地面系统;用于对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接收的垃圾进行自动分类并存储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以及,用于接收并运输分类后垃圾的垃圾回收运输系统;其中,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的上方,所述地下垃圾分类系统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连接以实现对投递垃圾的接收、分类;所述垃圾回收运输系统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的上方,并设置于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地上垃圾投递系统包括垃圾箱箱体、可触控显示屏、垃圾投放口、手机支付端、防雨棚和摄像头;所述垃圾投放口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箱体一侧的下部,所述可触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垃圾投放口的上部,所述手机支付端设置于所述可触控显示屏旁,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可触控显示屏的上部,所述防雨棚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箱体的顶部以覆盖所述垃圾箱箱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地面系统设置有垃圾转运口,地面垃圾盖和垃圾运输车停放区,当垃圾运输车开入所述垃圾运输车停放区后,所述地面垃圾盖被旋转打开,垃圾箱从所述垃圾转运口运出,垃圾回收完毕时所述地面垃圾盖被关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包括垃圾分类装置、多个垃圾传送管道、多个垃圾存储箱、支撑杆、底盘、和多个闸口;多个所述闸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分类装置的侧部以将垃圾分配至对应的所述垃圾传送管道中,所述垃圾传送管道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垃圾存储箱以将垃圾传送管道中的垃圾传送至对应的垃圾存储箱中;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与所述垃圾分类装置连接,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垃圾分类装置,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盘连接;多个所述垃圾存储箱设置于所述底盘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还包括多个滑槽、以及多个滑块;多个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底盘上,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存储箱的下部,多个所述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存储箱的底部,并与对应的所述滑槽配合,以使得所述垃圾存储箱能够在所述底盘上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还包括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以及多个升降杆连接口;多个所述升降杆连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存储箱的外侧,便于所述垃圾存储箱通过对应的所述升降杆连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中还设置有二维码扫描器,以实现通过扫描垃圾袋上二维码快速判断垃圾类型,对应的闸口向上移动,使垃圾从对应的所述垃圾传送管道滑入对应的垃圾存储箱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多个所述滑块上分别设置有电机,电机带动所述滑块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上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升降杆连接口与所述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地下垃圾分类系统还包括第一纵向机械升降杆,所述第一纵向机械升降杆和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内部可伸缩,当垃圾存储状态时,所述第一纵向机械升降杆伸缩并完全隐藏至所述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内部;当垃圾进入清运模式时,所述第一纵向机械升降杆从所述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伸出并延伸至垃圾转运口;并且,多个所述升降杆连接口内分别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带动垃圾存储箱沿着所述第一纵向机械升降杆和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上升和下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垃圾回收运输系统包括无人驾驶垃圾运输车,多个垃圾运输箱,以及分别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垃圾运输箱上的多个垃圾箱盖。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包括地上投递垃圾系统、地面系统、地下垃圾分类系统和垃圾回收运输系统。该系统可智能化垃圾分类,降低居民错误投递率,同时不需要额外人员进行监督,减少人员浪费,建立的地下垃圾存储系统,也使地面垃圾箱干净整洁;同时,还设置垃圾运送装置实现地下垃圾的自动输送。2、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设置有垃圾分类装置、多个垃圾传送管道、多个垃圾存储箱和多个设置于垃圾分类装置侧部的闸口,通过闸口将垃圾分配至对应的所述垃圾传送管道中,垃圾传送管道分别对应连接垃圾存储箱将垃圾传送管道中的垃圾传送至对应的垃圾存储箱中;使得通过控制闸口即可将不同类型的垃圾传送至对应的垃圾存储箱,无需通过控制垃圾存储箱的转动来实现垃圾分类,极大降低了装置中电器装置的使用频率和强度,极大增强系统中电器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3、通过在本专利技术的垃圾存储箱底部设置滑槽和滑块,侧部设置与第二纵向机械升降杆连接的升降杆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接收投递垃圾的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n用于垃圾运输车接收垃圾的地面系统(2);/n用于对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接收的垃圾进行自动分类并存储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3);以及,/n用于接收并运输分类后垃圾的垃圾回收运输系统(4);/n其中,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2)的上方,所述地下垃圾分类系统(3)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2)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连接以实现对投递垃圾的接收、分类;所述垃圾回收运输系统(4)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2)的上方,并设置于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投递垃圾的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
用于垃圾运输车接收垃圾的地面系统(2);
用于对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接收的垃圾进行自动分类并存储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3);以及,
用于接收并运输分类后垃圾的垃圾回收运输系统(4);
其中,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2)的上方,所述地下垃圾分类系统(3)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2)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连接以实现对投递垃圾的接收、分类;所述垃圾回收运输系统(4)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2)的上方,并设置于所述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上垃圾投递系统(1)包括垃圾箱箱体(11)、可触控显示屏(12)、垃圾投放口(13)、手机支付端(14)、防雨棚(15)和摄像头(16);所述垃圾投放口(13)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箱体(11)一侧的下部,所述可触控显示屏(12)设置于所述垃圾投放口(13)的上部,所述手机支付端(14)设置于所述可触控显示屏(12)旁,所述摄像头(16)设置于所述可触控显示屏(12)的上部,所述防雨棚(15)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箱体(11)的顶部以覆盖所述垃圾箱箱体(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系统(2)设置有垃圾转运口(21),地面垃圾盖(22)和垃圾运输车停放区(23),当垃圾运输车开入所述垃圾运输车停放区(23)后,所述地面垃圾盖(22)被旋转打开,垃圾箱从所述垃圾转运口(21)运出,垃圾回收完毕时所述地面垃圾盖(22)被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3)包括垃圾分类装置(31)、多个垃圾传送管道(32a,32b,32c,32d)、多个垃圾存储箱(33a,33b,33c,33d)、支撑杆(34)、底盘(35)、和多个闸口(310a,310b,310c,310d);多个所述闸口(310a,310b,310c,310d)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分类装置(31)的侧部以将垃圾分配至对应的所述垃圾传送管道(32a,32b,32c,32d)中,所述垃圾传送管道(32a,32b,32c,32d)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垃圾存储箱(33a,33b,33c,33d)以将垃圾传送管道中的垃圾传送至对应的垃圾存储箱中;所述支撑杆(34)的一侧与所述垃圾分类装置(31)连接,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垃圾分类装置(31),所述支撑杆(34)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盘(35)连接;多个所述垃圾存储箱(33a,33b,33c,33d)设置于所述底盘(3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垃圾分类系统(3)还包括多个滑槽(38a,38b,38c,38d)、以及多个滑块(39a,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军张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