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8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机燃油系统技术领域,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该装置由第一放油管、第二放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组成;第一放油管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二放油管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插拔式对接。本装置通过快卸接头将放油装置分为两部分,其实质是两个相关联的单向阀:在分离状态下,两单向阀均关闭,各自密封;在对接状态下,第一单向阀的固定件顶开第二单向阀的活门,两单向阀均打开,从而实现两个单向阀的通流。本装置密封结构紧凑;自锁可靠;采用了钢珠卡套式自锁机构,对接和分离过程均不需使用工具,操作简单方便,且操作力小。

A quick release and self sealing oil drain device for wing oil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燃油系统
,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
技术介绍
飞机机翼放油装置是地面设备,用于在地面时放出机翼中的燃油。某平台飞机的机翼放油口安装在机翼下壁板,地面放油装置是一根直杆,约3.5米由于装置过长,机上存放位置受限,因此提出一种可快速拆卸的放油装置很有必要;然而,快卸自封接头须解决两个问题:一,需要实现接头的密封,包括拆卸后的自密封以及对接端面密封;二,快速对接自锁和快速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飞机机翼地面放油装置过长问题,提供了一种拆装方便、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操作力小的结构形式。技术方案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由第一放油管、第二放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组成;第一放油管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二放油管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插拔式对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由第一接管嘴、阀芯、管套、第一弹簧、钢球、弹簧、外套、卡圈、第一导套、阀套组成;第一接管嘴与管套连接;将密封圈装入阀套后,随弹簧一起装入接管嘴的内腔;阀芯通过螺纹拧入接管嘴;弹簧、第一导套、钢球以及外套等共同构成自锁装置,用于产品对接时的自锁;钢球和卡圈用于对接时限位。对接时,弹簧随阀套的打开而压缩,产品两端接通,钢球滑入第二单向阀凹槽内,实现对接时限位;当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分离后,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阀套回位,产品两端油路断开,实现自封。所述第二单向阀由外壳、活门、密封圈、弹簧、第二导套、第二接管嘴组成;将密封圈装入垫圈后,一起装入外壳的密封槽,用于活门在活动时的减磨和动密封;外壳与管头螺纹连接处的也设有密封圈,以实现外部密封。对接时,弹簧随活门的打开而压缩,与第一单向阀接通;与单向阀分离后,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活门回位,实现自封。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通过快卸接头将放油装置分为两部分,其实质是两个相关联的单向阀:在分离状态下,两单向阀均关闭,各自密封;在对接状态下,第一单向阀的固定件顶开第二单向阀的活门,两单向阀均打开,从而实现两个单向阀的通流。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产品的特点是:密封结构紧凑;自锁可靠;采用了钢珠卡套式自锁机构,对接和分离过程均不需使用工具,操作简单方便,且操作力小。附图说明图1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单向阀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单向阀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接管嘴、2-阀芯、3-螺母、4-第一紧定螺钉、5-管套、6-第一弹簧、7-第一钢球、8-第二弹簧、9-第一密封圈、10-第三弹簧、11-外套、12-第二钢球、13-卡圈、14-第一导套、15-阀套、16-第二密封圈、17-外壳、18-活门、19-第三密封圈、20-垫圈、21-第四弹簧、22-第二导套、23-第二紧定螺钉、24-第二接管嘴、25-第四密封圈、26-第一放油管、27-第二放油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该装置由第一放油管、第二放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组成;第一放油管与第一单向阀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放油管与第二单向阀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插拔式对接。该装置用于飞机机翼油箱放油。其中,第一单向阀结构如图2所示,该单向阀由第一接管嘴1、阀芯2、螺母3、第一紧定螺钉4、管套5、第一弹簧6、第一钢球7、第二弹簧8、第一密封圈9、第三弹簧10、外套11、第二钢球12、卡圈13、第一导套14、阀套15、第二密封圈16,将第二密封圈16装入阀套15后,随第二弹簧8一起装入第一接管嘴1的内腔;阀芯2通过螺纹拧入第一接管嘴1;第一弹簧6、第一钢球7、第一导套14、第二钢球12以及外套11等共同构成自锁装置,用于产品非对接时的自锁;第二钢球12和卡圈13用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对接后限位。第二单向阀结构如图2所述,该单向阀由外壳17、活门18、第三密封圈19、垫圈20、第四弹簧21、第二导套22、第二紧定螺钉23、第二接管嘴24、第四密封圈25组成;将第三密封圈19装入垫圈后,一起装入外壳17的密封槽,用于活门18在活动时的减磨和动密封,活门18配合第四弹簧21装入第二接管嘴24内腔;外壳17与第二接管嘴24螺纹连接处的也设有第四密封圈25,以实现外部密封;外壳17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当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对接后第一单向阀的第二钢球12滑入外壳17上的凹槽内,实现两个单向阀的限位。对接时,弹簧随活门的打开而压缩,与第一单向阀接通;与单向阀分离后,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活门18回位,实现自封。快卸自封接头的机械环境要求主要为振动、冲击和加速度。它们对产品的主要危害为结构破坏、紧固件松动或脱开、密封副失效等。产品各处的薄壁厚度均按较高的安全系数进行设计,能耐受机械环境的破坏作用。螺纹连接处采用紧定螺钉防松。第二单向阀:静密封处采用了第四密封圈的Ⅱ型密封结构,按航标选用标准密封件,能够耐受工作压力下机械环境对产品的密封性要求;动密封处采用了第三密封圈和垫圈的组合密封结构,该结构在其他机型中经受了21MPa高压下机械环境的考验,能满足使用要求。第一单向阀:外部动密封有两处,一处采用了第一密封圈的Ⅰ型密封结构,另一处采用第二密封圈的胶垫密封结构;满足使用要求。快卸自封接头所有金属零组件的材料均根据使用状况进行了适当的热表处理,非金属件也在其他产品中多次长期使用,均能稳定的保持其良好性能。产品中除受力件及耐磨件采用钢料外,其余金属件均为硬铝2A12,非金属件使用较少,整体重量轻便。分离状态下:第一单向阀的阀套15在第二弹簧8的作用下紧压在密封圈16上,实现自密封,而密封圈9用于实现外部活动密封;第二单向阀的密封圈19装在垫圈20的U型槽内,通过U型垫圈20与活门18的紧配合,实现产品的密封。对接时,第一单向阀的外壳17顶开第二单向阀的阀套15,第一单向阀的阀芯2随之顶开第二单向阀的活门18,两个产品管道接通,实现通流;另一方面,当两者活门打开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单向阀的钢球12在外套11的推压下,压入第二单向阀外壳17的环槽内,实现自锁。分离时,用力拉开外套11,在第三弹簧10作用下,钢球回位至管套5的小孔内,同时活门回位关闭,实现自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第一放油管、第二放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组成;第一放油管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二放油管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插拔式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第一放油管、第二放油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组成;第一放油管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二放油管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插拔式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由第一接管嘴、阀芯、管套、钢球、弹簧、外套、卡圈、第一导套、阀套组成;第一接管嘴与管套连接;第一接管嘴与第一接管嘴连接;将密封圈装入阀套后,随弹簧一起装入第一接管嘴的内腔;阀芯穿过阀套拧入第一接管嘴内;钢球、弹簧、第一导套以及外套共同构成自锁装置,用于产品非对接时的自锁;钢球和卡圈用于对接时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管嘴与第一接管嘴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卸自封式机翼油箱放油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萍李新军吴川白莉婷高翔方海林孔德良王浩陈志涛许立夫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