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及轨道列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6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及轨道列车,该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一牵引绳;第一连杆可转动的与转向架连接,且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连杆的中心线垂直;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第一牵引绳连接,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且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第一连杆的动力臂大于第一连杆的阻力臂,与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直接拉拔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相比,较小的拉拔第一牵引绳的拉力即可驱动具有较大阻力的活塞杆由缸体内伸出,操作省力。

Release device of parking brake cylinder and rail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及轨道列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列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及轨道列车。
技术介绍
为了避免轨道列车在驻车停放时列车在轨道上移动,常需在轨道列车的转向架上设置停放制动装置,以阻止转向架上的轮对转动,实现驻车。现有技术中,停放制动装置包括停放制动缸以及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的驻车块,在列车驻车停放时,控制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向停放制动缸内收缩,进而带动驻车块与轮对接触,以阻止轮对转动;在需移动列车时,工作人员拉拔活塞杆,以使活塞杆由停放制动缸内伸出,进而使驻车块与轮对分离。然而,停放制动缸活塞杆在停放制动缸的缸体内移动的阻力较大,工作人员拉拔活塞杆困难,操作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及轨道列车,以解决停放制动缸活塞杆在停放制动缸的缸体内移动的阻力较大,工作人员拉拔活塞杆困难,操作费力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的与转向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牵引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第一连接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到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间隔的设置。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杆、第二牵引绳以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的与所述转向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活动端通过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第二连接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内。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调节孔沿所述第二连杆的驱动端到所述第二连杆的活动端间隔的设置。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与所述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杆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行程开关、报警器以及供电装置,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壁上,所述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报警器连接;当拉拔所述第一牵引绳以使所述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二连杆触碰所述行程开关,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优选地,所述报警器包括指示灯和/或蜂鸣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及轨道列车,通过在转向架上设置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可转动的与转向架连接,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第一牵引绳连接,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并且,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即第一连杆的动力臂大于第一连杆的阻力臂;与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直接拉拔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相比,较小的拉拔第一牵引绳的拉力即可驱动具有较大阻力的活塞杆由缸体内伸出,操作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连杆;20、第一牵引绳;30、第一连接板;40、第二连杆;50、第三连杆;60、第二牵引绳;70、第二连接板;80、箱体;101、第一调节孔;301、第一连接孔;302、第一转轴;401、第二调节孔;701、第二连接孔;702、第二转轴;801、报警装置;802、第一轴座;803、第二轴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轨道列车在不使用时,需停放在轨道上,为了避免轨道的不平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轨道列车在轨道上移动,常在轨道列车的转向架上设置停放制动装置。停放制动装置包括停放制动缸以及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的驻车块,在轨道列车停放时,控制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向停放制动缸内部收缩,进而带动驻车块移动,使的驻车块与转向架上的轮对接触,以阻止轮对转动,进而避免停放在轨道上的轨道列车移动。在轨道列车编组时,需移动轨道列车,此时工作人员拉拔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进而使活塞杆由停放制动缸的缸体内伸出,进而带动驻车块移动,以使驻车块与轮对脱离。然而,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在缸体内移动的阻力较大,工作人员拉拔活塞杆困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包括:第一连杆10以及第一牵引绳20;第一连杆10可转动的与转向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1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10的中心线垂直;第一连杆10的驱动端与第一牵引绳20连接,第一连杆10的活动端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且第一连杆10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的与转向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牵引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的与转向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牵引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第一连接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调节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端到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间隔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制动缸缓解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杆、第二牵引绳以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的与所述转向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活动端通过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停放制动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童生孙会智李化明焦东明张冬冬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