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方法及其专用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2433794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包括:钢管、中间轴假体、前定位体、后定位体;前定位体、中间轴假体、后定位体顺序且同轴设置于钢管上,中间轴假体与中间轴承的轴瓦对应且间隙配合,前定位体、后定位体分别与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后两端壳体对应且间隙配合;前、后光靶分别设置于钢管的前后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专用工装对水面船舶中间轴承进行检查定位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专用工装本体两端光靶中心连线代表轴承中心线,在船体尾部设置照光点,调整中间轴承使光靶中心连线与轴系理论中心线重合,从而对中间轴承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精度高且容易达成,适用范围广。

A method of checking and locating the middle bearing of surface ship and its special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方法及其专用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
,用于水面船舶中间轴承内场检查及轴系照光时中间轴承定位。
技术介绍
水面船舶在对中间轴进行安装时,需要对中间轴承进行定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拉钢丝的方法对中间轴承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但拉钢丝法由于存在一定的扰度,一般超过15米该方法就难以适用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方法及其专用工装,使得中间轴承的定位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包括:本体、光靶;所述本体包括:钢管、中间轴假体、前定位体、后定位体;所述前定位体、所述中间轴假体、所述后定位体顺序设置于所述钢管上,并且,前定位体、中间轴假体、后定位体、钢管四者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轴假体与中间轴承的轴瓦对应且间隙配合,所述前定位体、所述后定位体分别与所述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后两端壳体对应且间隙配合;所述光靶包括前光靶、后光靶;所述前光靶与所述后光靶分别以可拆方式设置于钢管的前后两端。对上述基础结构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中间轴假体包括:前支撑盘、后支撑盘;所述前支撑盘与所述后支撑盘同轴设置于所述钢管上,钢管上,所述前定位体、前支撑盘、后支撑盘、所述后定位体顺序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定位体、所述后定位体均为圆盘状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支撑盘及所述后支撑盘的盘面上,均对称且均匀分布开设有减轻孔。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定位体及所述后定位体的盘面上,均对称且均匀分布开设有减轻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方法,采用上述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包括:S1.将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的本体设置于中间轴承上,所述专用工装中的中间轴假体落位于中间轴承的轴瓦上,专用工装的前定位体及后定位体分别落位于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后两端的壳体上;S2.在专用工装本体的钢管两端安装光靶;S3.在船体尾部设置照光点,观察光靶,不断调整中间轴承,使前光靶及后光靶的中心与轴系理论中心线重合,此时中间轴承定位达到安装要求。对上述方法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步骤S1与S2之间还包括:S1a.通过调整前定位体、后定位体在中间轴承壳体上的位置,对专用工装进行微调。进一步改进的使用方法为,还包括:S1b.检查专用工装本体中的前定位体、后定位体与中间轴承壳体的间隙是否满足要求,是,则S3,否,更换符合规定的中间轴承。进一步优选的使用方法为,采用塞规尺对前定位体、后定位体与中间轴承壳体的间隙进行检查。更加优选的使用方法为,所述步骤S3中,采用准直望远镜观察光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专用工装模拟中间轴,固定在中间轴承上,用于中间轴承的定位,使用时,利用专用工装本体两端光靶中心连线代表轴承中心线,在船体尾部设置照光点,调整中间轴承使光靶中心连线与轴系理论中心线重合,从而对中间轴承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精度高且容易达成,能够保证轴承的安装精度。相对于传统拉钢丝线确定中心的方法,解决了钢丝线存在扰度,超过15米范围不能适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定位精度高,适用范围广。2.本工装可通过测量前、后定位体与中间轴承的间隙,用于检查中间轴承来货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准直望远镜,观察中间轴承检查定位工装光靶,使其偏差值在仪器观察偏差范围内来实现中间轴承上船后的初步定位。3.中间轴承假体用于固定工装,同时用于中间轴承的精确调整。通过调整中间轴承,确保中间轴承固定工装的中间轴承假体与中间轴承轴瓦左右间隙均匀,来实现中间轴承的精确定位。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专用工装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能大幅降低轴承安装的复杂度,提高轴承安装精度。5.一套专用工装对于同类轴承的船型可以重复使用。6.本专利技术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7.同时该工装亦可用于设备的到货质量检查。8.本专利技术能够直接采用测量基准即轴线理论中心线与照光测量设备配合,避免引入额外测量误差,从而保证定位精度符合要求。9.通过照光测量设备可实时监控中间轴承的定位过程,及时反馈,降低中间轴承安装定位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其中,1-钢管,2-1-前支撑盘,2-2-后支撑盘,3-1前定位体,3-2后定位体,4-中间轴承轴瓦,5-1-中间轴承前壳体,5-2中间轴承后壳体,6-减轻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方法及其专用工装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介绍的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包括:本体、光靶。其中,本体包括:钢管1、中间轴假体、前定位体、后定位体。如图所示,前定位体、中间轴假体、后定位体顺序设置于钢管1上,并且,前定位体、中间轴假体、后定位体、钢管1四者同轴设置。中间轴假体与中间轴承的轴瓦4对应且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此处间隙为0.03mm。前定位体、后定位体分别与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端壳体5-1、后端壳体5-2对应且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此处间隙为1mm。钢管1两端可拆设置有光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前定位体、后定位体都采用圆圆盘状结构,即采用前定位盘3-1作为前定位体,采用后定位盘3-2作为后定位体。为减轻中间轴假体的重量,本实施例中,采用圆盘状结构的前支撑盘2-1、后支撑盘2-2来作为中间轴假体。各组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前定位盘3-1、前支撑盘2-1、后支撑盘2-2、后定位盘3-2顺序设置在钢管1上,前定位盘3-1、前支撑盘2-1、后支撑盘2-2、后定位盘3-2、钢管1均同轴设置。为进一步减轻本体的重量,如图2所示,在前支撑盘2-1、后支撑盘2-2上均匀开设有4个通孔,该通孔为减轻孔6,用于减轻工装重量,减轻孔6要求对称布置,不影响本工装刚度。还可以在前定位盘3-1、后定位盘3-2的盘面上也对称且均匀分布开设减轻孔。钢管1的两端开设有光靶座,光靶座与光靶的间隙值为0.01mm。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专用工装对中间轴承进行检查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的本体设置于中间轴承上,将专用工装中的中间轴假体落位于中间轴承的轴瓦上,专用工装的前定位体及后定位体分别落位于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后两端的壳体上。S1a.通过调整前定位体、后定位体在中间轴承壳体上的位置,对专用工装进行微调。S2.在专用工装本体的钢管两端安装光靶,此时前、后光靶中心位于钢管1轴线上,即钢管1两端的光靶中心连线代表中间轴中心线。S3.在船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光靶;/n所述本体包括:钢管、中间轴假体、前定位体、后定位体;所述前定位体、所述中间轴假体、所述后定位体顺序设置于所述钢管上,并且,前定位体、中间轴假体、后定位体、钢管四者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轴假体与中间轴承的轴瓦对应且间隙配合,所述前定位体、所述后定位体分别与所述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后两端壳体对应且间隙配合;/n所述光靶包括前光靶、后光靶;所述前光靶与所述后光靶分别以可拆方式设置于钢管的前后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光靶;
所述本体包括:钢管、中间轴假体、前定位体、后定位体;所述前定位体、所述中间轴假体、所述后定位体顺序设置于所述钢管上,并且,前定位体、中间轴假体、后定位体、钢管四者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轴假体与中间轴承的轴瓦对应且间隙配合,所述前定位体、所述后定位体分别与所述中间轴承沿轴长方向的前后两端壳体对应且间隙配合;
所述光靶包括前光靶、后光靶;所述前光靶与所述后光靶分别以可拆方式设置于钢管的前后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假体包括:前支撑盘、后支撑盘;
所述前支撑盘与所述后支撑盘同轴设置于所述钢管上,钢管上,所述前定位体、前支撑盘、后支撑盘、所述后定位体顺序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体、所述后定位体均为圆盘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盘及所述后支撑盘的盘面上,均对称且均匀分布开设有减轻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船舶中间轴承检查定位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体及所述后定位体的盘面上,均对称且均匀分布开设有减轻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剑张少勇刘梦刘明鄢寒冰
申请(专利权)人: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