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包括第一顶块、第二顶块、驱动块、立柱、定位套筒和调节部件;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分别置于定位套筒两端内,定位套筒一侧设置有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顶块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顶块的中间设有第三通孔;立柱两端分别插入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立柱中部设有槽,驱动块的第一端从定位套筒的开口进入,经过槽从定位套筒的第一通孔穿出后与调节部件连接;驱动块的第二端的端面处设有刻度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和驱动块之间的移动配合找平铸件内腔基准平面,准确指示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并能够适应多种表面质量的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可置于铸件内腔中使用。
A kind of alignment device for casting inner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件找正
,尤其涉及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
技术介绍
铸件加工通常需要根据划线加工工件的粗基准面,划线则需要参考铸件自身非加工平面,该平面一般通过多个参考点确定,如何找正非加工铸造平面、找正时参考点的数量多少,是铸件工件加工质量的关键。非加工铸造平面一般以外形面和内腔面两种形式存在,外形面通过常规的划针、高度尺即可找正,而对于铸件内腔、尤其是常规划针不可达的内腔平面则不易找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内腔非加工平面难以准确找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包括第一顶块、第二顶块、驱动块、立柱、定位套筒和调节部件;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分别置于所述定位套筒两端内,所述定位套筒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除上下方向以外的自由度,且所述定位套筒一侧设置有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顶块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块的中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立柱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立柱中部设有槽,所述驱动块的第一端从所述定位套筒的开口进入,经过所述槽从所述定位套筒的第一通孔穿出后与所述调节部件连接;所述驱动块的第二端的端面处设有用于指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的刻度线,其中,第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端的尺寸;所述调节部件通过调节所述驱动块在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在上下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顶块与所述第二顶块的长度之和。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顶块与所述第二顶块的长度之和。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块的上部;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块的下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为橡胶材料。优选的,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的弧面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铣扁平面;所述定位套筒内部设有与所述铣扁平面相适配的平面。优选的,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和所述调节部件之间。优选的,所述垫块为金属材料。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采用螺母,所述驱动块的第一端与螺母螺纹连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和驱动块之间的移动配合找平铸件内腔基准平面,准确指示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并能够适应多种表面质量的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可置于铸件内腔中使用。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示出了铸件内腔找正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b示出了铸件内腔找正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铸件内腔找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铸件内腔找正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顶块;2、第二顶块;3、驱动块;4、立柱;5、定位套筒;6、调节部件;7、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9、垫块;10、工作台;11、待找正铸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图1a、1b分别示出了铸件内腔找正装置的正面和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1b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包括:第一顶块1、第二顶块2、驱动块3、立柱4、定位套筒5和调节部件6;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分别置于所述定位套筒5两端内,所述定位套筒5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除上下方向以外的自由度,且所述定位套筒5一侧设置有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顶块1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块2的中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立柱4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立柱4中部设有槽,所述驱动块3的第一端从所述定位套筒5的开口进入,经过所述槽从所述定位套筒5的第一通孔穿出后与所述调节部件6连接;所述驱动块3的第二端的端面处设有用于指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的刻度线,其中,第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端的尺寸;所述调节部件6通过调节所述驱动块3在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在上下方向移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顶块1、第二顶块2和驱动块3之间的移动配合找平铸件内腔基准平面,准确指示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可置于铸件内腔中使用。图2示出了铸件内腔找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立柱4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顶块1与第二顶块2的长度之和。此时,本实施例可置于铸件内腔中准确指示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为避免存在第一顶块1或第二顶块2与铸件内腔的高点硬接触现象,在第一顶块1的上部端面粘接有第一垫片7,在第二顶块2的下部端面粘接有第二垫片8。其中,根据铸件内腔的表面质量、精度等级确定第一垫片7和第二垫片8的材料、厚度和硬度,一般情况选用橡胶材料。设置的第一垫片7和第二垫片8不但增加了找正装置与铸件内腔的接触面积、找正的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块(1)、第二顶块(2)、驱动块(3)、立柱(4)、定位套筒(5)和调节部件(6);/n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分别置于所述定位套筒(5)两端内,所述定位套筒(5)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除上下方向以外的自由度,且所述定位套筒(5)一侧设置有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n所述第一顶块(1)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块(2)的中间设有第三通孔;/n所述立柱(4)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线重合;/n所述立柱(4)中部设有槽,所述驱动块(3)的第一端从所述定位套筒(5)的开口进入,经过所述槽从所述定位套筒(5)的第一通孔穿出后与所述调节部件(6)连接;所述驱动块(3)的第二端的端面处设有用于指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的刻度线,其中,第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端的尺寸;/n所述调节部件(6)通过调节所述驱动块(3)在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在上下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块(1)、第二顶块(2)、驱动块(3)、立柱(4)、定位套筒(5)和调节部件(6);
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分别置于所述定位套筒(5)两端内,所述定位套筒(5)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除上下方向以外的自由度,且所述定位套筒(5)一侧设置有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顶块(1)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块(2)的中间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立柱(4)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立柱(4)中部设有槽,所述驱动块(3)的第一端从所述定位套筒(5)的开口进入,经过所述槽从所述定位套筒(5)的第一通孔穿出后与所述调节部件(6)连接;所述驱动块(3)的第二端的端面处设有用于指示铸件内腔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的刻度线,其中,第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端的尺寸;
所述调节部件(6)通过调节所述驱动块(3)在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顶块(1)和所述第二顶块(2)在上下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内腔找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顶块(1)与所述第二顶块(2)的长度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东溥,刘洋,李永强,刘森,史凌峰,沈阳,侯为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