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料装置,包括导料轨道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所述接料装置用于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承接半管,所述承接半管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出口位置处的堵头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上述的接料装置包含的承接半管随着转运机构动作,并且实施对导料轨道出料端位置处堵头的卡接操作,使得堵头卡置在承接半管的卡槽内,从而有效实施对承接,承接好的堵头随着转运机构运转,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内进行掉头操作,使得堵头的卡爪端朝向一致,进而完成对堵头的稳定且可靠的供料操作。
Rece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接料装置。
技术介绍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种堵头应用在水管的一端,用于将管口端进行封堵,管口在输送线上,需要自动化的实现堵头与管口的封堵,然而,堵头的机构包括一个台阶轴及台阶轴轴端周向布置的弹性爪,由于整个堵头的尺寸较小,大约在1cm×1cm×1.5cm(高),并且堵头的前端弹性爪的周向尺寸与台阶轴的轴向尺寸相差无几,简单的通过振动盘进行振动排布导出时,很难将堵头的前后端进行有效的区分导出,亦即,从振动盘出口端导出的堵头的弹性爪的端部与尾端无法做出有效的区分,进而该种堵头在实际供料中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料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对堵头进行供料,对堵头额姿态进行有效的调整。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接料装置,包括导料轨道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所述接料装置用于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承接半管,所述承接半管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出口位置处的堵头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本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特征:所述承接半管的一端管口位置设置有吸气嘴,所述吸气嘴一端与吸气气源连通,所述吸气嘴的吸气方向与承接半管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吸气嘴的吸气端管口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外径略小于堵头一端的台阶孔的直径外径,所述吸气管的管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圈,所述吸气管的管身上设置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堵头一端的台阶孔的直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循环带,所述循环带的环面竖直布置,所述承接半管的管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循环带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承接半管长度方向呈现水平状态,所述循环带旁侧设置有偏转机构,所述偏转机构使得承接半管的管口呈现水平及竖直向下两种状态。所述循环带整体呈现矩形结构,包括两侧的竖直段及上下方向的水平段,所述导料轨道的出口位置设置在循环带的一侧竖直段旁侧位置,所述偏转机构设置在循环带的另一侧竖直段旁侧位置。所述循环带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齿轮,所述四个齿轮分别转动式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承接半管的铰接轴固定在循环带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槽板的条形滑槽内,所述条形滑槽的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水平滑槽板竖直设置在滑杆上,所述滑杆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与支架连接。所述四个齿轮中的一个齿轮通过变速机构与电机连接。所述偏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一侧竖直段的偏转折板,所述承接半管靠近吸气嘴的一端设置有偏转滚轮,所述偏转滚轮的轮芯水平且轮缘与偏转折板抵靠。所述偏转折板包括第一折板段及第二折板段,所述偏转滚轮与第一折板段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呈现倾斜布置状态,所述偏转滚轮与第二折板段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呈现管口竖直向下的状态。所述第一折板段上设置有锯齿面,所述锯齿面沿着第一折板段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偏转滚轮的轮缘与锯齿面抵靠。所述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两组托杆,所述两组托杆水平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端位置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承接半管的管壁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沿着承接半管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与两组托杆构成避让。堵头供料方法,所述堵头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堵头投放在振动盘内,启动振动盘,使得堵头按照长度方向水平的状态导出至导料轨道内,并且使得堵头挨个排布前进;第二步、在导料轨道的出口位置设置两组托杆,使得堵头蓬设在两组托杆上;第三步、启动转运机构,使得循环带转动,连动承接半管位于循环带转动,并且位于两组托杆上方实现对堵头的承接;第四步、循环带继续转动,并且转运至偏转机构位置处,使得承接半管管口向下的状态,若堵头的尾端与吸气嘴结合时,堵头跟随循环带继续转动,直至转运至掉头管管口上方位置处,吸气嘴的抽气机构断气,使得堵头掉落至掉头管位置处,并且启动吸气机构,使得堵头移动至掉头管另一端管口处,以实现对堵头的掉头操作,而后吸气机构停止吸气,堵头卡爪朝上的方式顺着导出管导出,并且导出至轨道位置处;第五步、若堵头的卡爪端与吸气嘴靠近时,承接半管偏转,使得堵头朝下并且掉落至接料管位置处,并且使得堵头卡爪朝上的方式顺着导出接料管下端管口导出,并且导出至轨道位置处;第六步、所述第四步及第五步中的轨道上的堵头合流至合并轨道上,并且合并轨道导出至下游进行装配。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的接料装置包含的承接半管随着转运机构动作,并且实施对导料轨道出料端位置处堵头的卡接操作,使得堵头卡置在承接半管的卡槽内,从而有效实施对承接,承接好的堵头随着转运机构运转,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内进行掉头操作,使得堵头的卡爪端朝向一致,进而完成对堵头的稳定且可靠的供料操作。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堵头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堵头供料装置的主视图;图4和图5是堵头供料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8是接料装置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9和图10是承接半管与导料轨道出口端配合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结合整个堵头供料装置,对本专利技术的接料装置作详尽的说明: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0,对本专利技术的堵头供料装置作详尽的说明:一种堵头供料装置,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与导料轨道2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30,所述接料装置30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A,所述接料装置30的出口与掉头机构连接,所述掉头机构用于将接料装置30承接的堵头A进行掉头操作;结合图1至图5所示,堵头A物料放置在振动盘内振动,使得堵头A呈现长度方向水平并且挨个排布的方式导出至导料轨道20上,利用接料装30实施对导料轨道20上的堵头A进行单个承接,承接后的堵头A导出至掉头机构内,使得导出的堵头A朝向一致并且导出至生产下下游的装配设备内进行装配,进而完成对该种类型堵头A的有效供料操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料装置30包括承接半管31,所述承接半管31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出口位置处的堵头A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上述的接料装置30包含的承接半管31随着转运机构动作,并且实施对导料轨道20出料端位置处堵头A的卡接操作,使得堵头A卡置在承接半管31的卡槽内,从而有效实施对承接,承接好的堵头A随着转运机构运转,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内进行掉头操作,使得堵头A的卡爪端朝向一致,进而完成对堵头A的稳定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料轨道(2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30),所述接料装置(30)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A),所述接料装置(30)包括承接半管(31),所述承接半管(31)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出口位置处的堵头(A)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料轨道(2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30),所述接料装置(30)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A),所述接料装置(30)包括承接半管(31),所述承接半管(31)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出口位置处的堵头(A)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半管(31)的一端管口位置设置有吸气嘴(32),所述吸气嘴(32)一端与吸气气源连通,所述吸气嘴(32)的吸气方向与承接半管(31)的长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嘴(32)的吸气端管口设置有吸气管(321),所述吸气管(321)的外径略小于堵头(A)一端的台阶孔(a)的直径外径,所述吸气管(321)的管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圈(322),所述吸气管(321)的管身上设置有限位圈(323),所述限位圈(323)的外径大于堵头(A)一端的台阶孔(a)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循环带(33),所述循环带(33)的环面竖直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的管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循环带(33)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承接对半管(31)长度方向呈现水平状态,所述循环带(33)旁侧设置有偏转机构,所述偏转机构使得承接半管(31)的管口呈现水平及竖直向下两种状态;所述循环带(33)整体呈现矩形结构,包括两侧的竖直段(331)及上下方向的水平段(332),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设置在循环带(33)的一侧竖直段(331)旁侧位置,所述偏转机构设置在循环带(33)的另一侧竖直段(331)旁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33)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齿轮(33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选明,梁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