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万绪专利>正文

小型电热水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773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水暖器,其特点是在现有电热水暖器的基础上,通过在内胆中设增温增压管,将加热器置于增温增压管内并增加一调节加热器,调节加热器通过温控探测棒测出水胆的温度反馈给温控线路集成块,集成块控制继电器,继电器触点而控制加热,增温增压管上设增温增压孔和进水孔来与水胆进行热量交换与水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新颖,节电效果非常明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电热取暖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小型电热水暖器,是一种电加热取暖设备,具体地讲是利用温控探测棒随时控制水温而加热的水暖器。现有的家庭电取暖设备,除了空调外还有用明炉丝电加热取暖,即不安全,电炉丝与空气直接接触,容易氧化,使用寿命短,取暖效果差,油浸电取暖器,成本高,升温慢,不能调节室内湿度,而现有的电热水暖器,是直接将加热器置于水胆中,加温慢,且不能达到温度控制。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改进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温控探测棒随时控制水胆温度,将反馈回来的温度信号变成电信号,使集成块控制继电器的开与关,来控制增设的调节加热管加热的电热水暖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具有水胆7,水胆外壳3,散热罩2,进水管1,回水管8,加热器R1,加热器底座6,温控线路,温控线路控制盘9,其特点是在水胆7内设增温增压管5,并与进水管1、回水管8相通,在增温增压管5上方管壁设增温增压进水孔10,在下方设进水孔11,加热器R1设在增温增压管5内下方。并通过连线接在温控线路中漏电保护开关DZL下端两点上,在增温增压管5内增设调节加热器R2,并通过连线接在温控线路中继电器Jc两触点Jc-1上,温控线路中的温控探测棒WZCT安装在水胆7内上方,并通过连线4接在温控线路集成块TDA的两接点上。当将电热水暖器通过进水管1灌满水,把外接电源与控制线路接好以后,集成块TDA开始工作,控制线路盘9上的OFF开关指示灯亮,温度表开始显示系统水温,闭合漏电保护开关DZL,加热器R1开始工作。设定供热水温于某一温度时,假定设定温度高于温控探测棒WZCT所反馈的温度,集成块TDA控制继电器Jc两触点Jc-1立即闭合,调节加热器R2开始工作,此时温控线路控制盘上的指示灯ON亮,温度表的指针缓缓向右移动,随时显示系统水温。温度表所显示的水温与设定水温相同时,通过温控探测棒WZCT反馈给集成块TDA,在集成块TDA的控制下继电器Jc两触点Jc-1断开,此时OFF开关灯亮,此时只有加热器R1工作,随着系统散热,温度下降,温控探测棒WZCT所测温度又反馈给集成块TDA,集成块TDA控制继电器Jc两触点Jc-1闭合。这样又重新上述程序,这样周而复始,如此循环,维持所设温度,当加热器R1、R2加热时,增温增压管5中微量的水,瞬间急剧升温升压,此水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竖直管部分传到所带动的暖气片。同时增温增压管5的上半壁,又在短时间内将水胆7内的水温提高,水胆7内升温的水,一方面用于机体本身散热,另一方面又通过增温增压孔10将热传出,形成二次增温,并通过增温增压孔形成水循环,同时通过进水孔11补充增温增压管5中的水,使整个系统形成热水循环。本技术在现有电热取暖器的基础上在水胆中增设增温增压管,并又增设了加热器,在水胆中设温控探测棒,通过温控探测棒反馈给温控线路能控制调节加热器加热,使电热取暖器加热迅速,增温快,并节电,同时可带动多组暖气片取暖,本技术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电热水暖器。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控制线路原理示意图。图面中各零部件为1进水管,2散热罩,3水胆外壳,4连线,5增温增压管,6加热器底座,7内胆,8回水管,9温控线路控制盘,10增温增压进水孔,11进水孔,TDA集成块,DZL漏电保护开关,Jc继电器,Jc-1继电器触点,WZCT温控探测棒,R1加热器,R2调节加热器。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增温增压管5可采用普通镀锌管直角连通焊接为“L”型,横管直径比竖管直径路大一些,一方面是为了将加热器安装在里面,另一面竖管直径小,使加温的水向外输出流动可产生压力,使水流动加速,在增温增压管5横端头内壁带螺纹,以便与加热器底座配合相拧密封连接,在竖直管上端连接一进水管1,在增温增压管5竖直端壁上钻增温增压孔10,可钻3个18mm的孔,在横端壁上钻进水孔11,可钻3个18mm的孔。连接好以后,制作水胆7,水胆7是由水胆外壳3与散热罩2前壁构成,可模压,也可焊接,并预留进水管1,回水管8与温控探测棒WZCT安装孔,水胆外壳3后壁下端宽度稍微宽一些,以便使水胆下端容积大,上端容积小,可使水产生一定的增压力,使水循环加快,散热罩2前壁设凸筋,既作内胆的一个侧壁,又作电热水暖器的一散热片,散热罩2后壁与前壁配合安装,并在其上预留进水管1、回水管8与温控探测棒WZCT孔,将增温增压管5置于水胆7中,并焊接密封好,在水胆7下方预留的回水管8安装孔上焊上回水管8,温控探测棒WZCT可采用已有技术的探测棒使用,将温控探测棒置于水胆7内上方,并焊接密封好,将连线4接好,已备与控制线路连接,将加热器R1与调节加热器R2可分别弯成U型管,将加热丝缠成螺旋状,并在其内填充绝缘材料镁砂,并加工一加热器底座6,可采用圆铁管制作,在外壁上带螺纹,并在其内固定四个接线柱分别绝缘,将加热器R1、调节加热器R2互相交叉成“+”字样安装在加热器底座6上,并引出四根引线分别与控制线路连接好,将加热器拧在增温增压管带螺纹的一端,并带一密封垫拧紧。将控制线路中的各零件连接好,并配备一温度表,温度设定旋钮,这些是与TDA集成块配套使用,将各零件安装在温控线路控制盘9上,并将温控探测棒连线4、加热器R1、调节加热器R2连线与控制线路连好,将温控线路控制盘9安在散热罩前壁右面上。下面通过进水管1、回水管8连接暖气片,可同时带动10片,通过进水管1注满水,合上漏电保护开关DZL即开始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电热水暖器,它具有水胆(7),水胆外壳(3),散热罩(2),进水管(1),回水管(8),加热器(R1),加热器底座(6),温控线路,温控线路控制盘(9),其特征是在水胆(7)内设增温增压管(5),并与进水管(1)、回水管(8)相通,在增温增压管(5)上方管壁设增温增压进水孔(10),在下方设进水孔(11),加热器(R1)设在增温增压管(5)内下方,并通过连线接在温控线路中漏电保护开关(DZL)下端两点上,在增温增压管(5)内增设调节加热器(R2),并通过连线接在温控线路中继电器(Jc)两触点(Jc-1)上,温控线路中的温控探测棒(WZCT)安装在水胆(7)内上方,并通过连线(4)接在温控线路集成块(TDA)的两接点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水暖器,其特点是在现有电热水暖器的基础上,通过在内胆中设增温增压管,将加热器置于增温增压管内并增加一调节加热器,调节加热器通过温控探测棒测出水胆的温度反馈给温控线路集成块,集成块控制继电器,继电器触点而控制加热,增温增压管上设增温增压孔和进水孔来与水胆进行热量交换与水循环,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新颖,节电效果非常明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电热取暖器。文档编号F24H1/20GK2328935SQ98220588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叶积祥, 于万绪, 于万成, 王桂莲 申请人:于万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电热水暖器,它具有水胆(7),水胆外壳(3),散热罩(2),进水管(1),回水管(8),加热器(R1),加热器底座(6),温控线路,温控线路控制盘(9),其特征是在水胆(7)内设增温增压管(5),并与进水管(1)、回水管(8)相通,在增温增压管(5)上方管壁设增温增压进水孔(10),在下方设进水孔(11),加热器(R↓[1])设在增温增压管(5)内下方,并通过连线接在温控线路中漏电保护开关(DZL)下端两点上,在增温增压管(5)内增设调节加热器(R↓[2]),并通过连线接在温控线路中继电器(Jc)两触点(J↓[c-1])上,温控线路中的温控探测棒(WZCT)安装在水胆(7)内上方,并通过连线(4)接在温控线路集成块(TDA)的两接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积祥于万绪于万成王桂莲
申请(专利权)人:于万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