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角刀、倒角铣削装置及铣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75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角刀、倒角铣削装置及铣削方法,实现对气缸体分开面棱边进行倒角铣削,包括拉刀座以及装配在拉刀座上的倒角刀,所述拉刀座右部的上端面与前侧面的棱角处以及上端面与后侧面形成的棱角处开设安装所述倒角刀的装配槽;所述的倒角刀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机构紧凑、倒角深度可调、刀片反复重磨使用、更换调整方便等优点。

A chamfering cutter, chamfering milling device and mill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角刀、倒角铣削装置及铣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倒角刀、倒角铣削装置及铣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气缸体分开面铣削情况为:拉刀座不能跟随工作滑台对工件分开面进行棱边倒角,只能对分开面平面进行铣削。拉削工件分开面时没能对分开面棱边进行倒角,导致在后续工序装轴承盖时,轴承盖安装边缘容易将工件分开面棱边上毛刺切边,掉落的切边铁屑落在与轴承盖结合的分开面上,导致轴承盖压装后铁屑压伤工件分开面。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倒角刀及对拉刀座的改进,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气缸体分开面棱边进行倒角的技术问题。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包括拉刀座以及装配在拉刀座上的倒角刀,所述拉刀座右部的上端面与前侧面的棱角处以及上端面与后侧面形成的棱角处开设安装所述倒角刀的装配槽;所述的倒角刀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倒角刀呈L形结构,其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在基座上的加工体,所述基座上开设有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槽的底面为斜面,其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或60°;所述倒角刀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螺孔上。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槽的底面为弧面,所述基座的底面与该装配槽的弧面尺寸适配;所述装配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水平面成45°和60°的螺孔;所述倒角刀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螺孔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转轴、压盖,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转轴直径相同的的弧面槽;所述转轴的侧面开设有装配所述倒角刀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底面设有螺孔;所述压盖将所述转轴压紧在所述弧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右端面还开设有沿其轴向的螺孔,所述装配槽的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转轴螺孔位置对应的穿孔,该穿孔中设有螺栓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压盖呈拱桥状,其两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的直径与所述弧面槽的直径相同;所述压盖的内凹面顶部设有与所述转轴直径相同的压紧弧面。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槽的右侧壁上端为与所述转轴直径相同的圆弧面,并在该圆弧面上刻录角度线;所述转轴右端的侧面刻录一条基准线与所述角度线对准;所述转轴与所述装配槽的两端侧壁间隙配合。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的铣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刀具固定:将左拉刀和右拉刀分别固定拉刀座的左部两侧,将两把倒角刀分别固定在拉刀座右部的两个装配槽内;倒角深度调整:根据倒角的尺寸深度要求,在倒角刀和装配槽之间垫塞尺;加工:启动机床,拉刀座左部的拉刀先对气缸体分开面加工,拉刀座右部的两把倒角刀再对分开面的棱边进行倒角。一种可快速转换各种角度的铣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刀具固定:将左拉刀和右拉刀分别固定拉刀座的左部两侧,将转轴预紧在拉刀座右部的两个装配槽内,将两把倒角刀分别固定在两个转轴的安装槽内,可根据倒角的尺寸深度在倒角刀和安装槽之间垫塞尺;倒角角度调节:转动转轴,依据装配槽的角度线和转轴的基准线调节倒角刀刀刃的角度,使之符合倒角角度要求,然后上紧拉紧螺栓,再锁紧压盖;加工:启动机床,拉刀座左部的拉刀先对气缸体分开面加工,拉刀座右部的两把倒角刀再对分开面的棱边进行倒角。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铣削装置采用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对工件分开面棱边进行倒角去毛刺,可有效解决轴承盖装配时切边使铁屑落入结合面等难题,降低了生产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提升了工件产品质量;采用塞尺垫高倒角刀,能够加工不同深度尺寸的倒角;通过转动转轴,可以调节倒角刀所能加工的倒角角度,提高转化转化倒角刀的效率,在配合角度线和基准线能够快速锁定倒角刀的位置,工作效率高;通过在拉刀座前进方向的后方设置倒角刀,加工和倒角一次完成,工作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气缸体的整体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去除气缸体分开面的棱边毛刺、披锋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铣削装置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2-1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其中一种装配槽实施方法示意图。图4是铣削装置另一实施例俯视图。图5是铣削装置的压盖主视图。图5-1是铣削装置的压盖其中一种实施方方式示意图。图6是铣削装置的转轴立体图。图7是倒角刀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侧视图。图9是倒角刀另一实施方法示意图。图10是待加工气缸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如图1、图2、图2-1所示的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包括拉刀座11以及装配在拉刀座11上的倒角刀(1,6),拉刀座11的左部的两侧固定有拉刀(2,4),拉刀沿拉刀座11的长度方向固定。拉刀座11的右部安装有所述的倒角刀(1,6)。在拉刀座11右部的上端面9与前侧面10、后侧面13形成的棱角处开设安装倒角刀(1,6)的装配槽(15,16)。所述的倒角刀(1,6)安装在该装配槽(15,16)中,倒角刀(1,6)的刃角与工件待倒角的部位位置对应。使用时,将拉刀座11通过上紧螺钉8安装在机床工作滑台12上,通过机床工作滑台12移动,使安装在拉刀座11左部两侧上的左拉刀2及右拉刀4先对工件分开面平面进行铣削加工;当装配在拉刀座11右部的倒角刀(1,6)与工件接触时即可对加工后的分开面棱边进行倒角,同时又可以去除该分开面棱边的披锋和毛刺。参照图7-8,所述倒角刀(1,6)包括基座17以及垂直固定在基座17上的加工体19,所述基座17上开设有沉头通孔18,加工体19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片体状。所述基座17、加工体19组成呈L形的倒角刀。安装倒角刀时,利用螺栓7将倒角刀(1,6)的基座17底部和装配槽(15,16)的底面贴合并用螺栓7固定,同时,固定好的倒角刀的刀刃20背面应该与装配槽(15,16)的右侧壁21抵接,以提高倒角刀(1,6)的刚度和抗剪切力。上述技术方案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2-1,所述装配槽(15,16)的底面为斜面且开设有连接倒角刀的螺孔22,其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或60°,所述倒角刀(1,6)的基座17为四方体结构。使用时,可在倒角刀(1,6)与装配槽(15,16)之间垫塞尺,以提高倒角刀加工的倒角大小。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3、图9,所述装配槽(15,16)的底面为弧面23且开设有连接倒角刀的螺孔(24,25),所述倒角刀(1,6)的基座17底面为与装配槽底面直径相同的弧面。装配槽的底面开设有2个螺孔(24,25),将倒角刀分别固定在前述螺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刀座以及装配在拉刀座上的倒角刀,所述拉刀座右部的上端面与前侧面的棱角处以及上端面与后侧面形成的棱角处开设安装所述倒角刀的装配槽;所述的倒角刀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刀座以及装配在拉刀座上的倒角刀,所述拉刀座右部的上端面与前侧面的棱角处以及上端面与后侧面形成的棱角处开设安装所述倒角刀的装配槽;所述的倒角刀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刀呈L形结构,其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在基座上的加工体,所述基座上开设有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面为斜面,其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或60°;所述倒角刀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螺孔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面为弧面,所述基座的底面与该装配槽的弧面尺寸适配;所述装配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水平面成45°和60°的螺孔;所述倒角刀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螺孔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压盖,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转轴直径相同的的弧面槽;所述转轴的侧面开设有装配所述倒角刀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底面设有螺孔;所述压盖将所述转轴压紧在所述弧面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倒角的拉刀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右端面还开设有沿其轴向的螺孔,所述装配槽的右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转轴螺孔位置对应的穿孔,该穿孔中设有螺栓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压盖呈拱桥状,其两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的直径与所述弧面槽的直径相同;所述压盖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赞李进杨靖益梁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