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72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包括一吸尘装置;一吸尘风管,吸尘风管的第一端与吸尘装置的进尘口连接;一吸尘罩,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工作台上,吸尘罩的第一端与吸尘风管的第二端连接;一吹气管,吹气管的第二端与吸尘罩的第一端连接;一吹气装置,与吹气管的第二端连接,设置铠甲皮腔保护导轨丝杆,大大减少掉落到导轨丝杆上的灰尘,也提高了导轨的使用寿命及工件的干净整洁度,通过在工作台顶端固定吸尘罩,并在吸尘罩上设置吸尘风管和吹气管,一吹一吸,吹吸结合的方式使灰尘朝着一个方向聚集,吸尘效率高。

A dedusting system for graphite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石墨模具与电极由于具有很好的导热导电性能以及稳定性、易于加工等特点,广泛用于3C模具、电火花放电加工行业。但是石墨干式加工过程中的粉尘会危害人体健康、损伤设备机械电气部件。而且石墨粉尘容易粘附于刀具上,造成刀具磨损严重,刀具寿命缩短。市场常见的石墨加工机床大部分为专用机床。由金属加工机床改造的石墨加工中心的集尘大多采用左右两侧吸尘的方式,或者直接通过集尘机管道吸尘。没有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现有的专用机床虽然防护灰尘效果极佳,但成本昂贵,是一般小型加工中心的4-6倍。市面上的改造机大多只针对粉尘收集,没有有效的机床防护措施。且如果采用左右两侧同时吸尘的方式,气流会在中间形成驻点,对气流的导向作用较差,石墨粉尘容易在工件及工作台上堆积,影响加工质量。直接通过管道吸尘,则难以形成规范,通用性不强,调整不便,结构刚性差,管道与机床动作有干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包括一吸尘装置;一吸尘风管,所述吸尘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装置的进尘口连接;一吸尘罩,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吸尘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风管的第二端连接;一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吸尘罩的第一端连接;一吹气装置,与所述吹气管的第二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吸尘装置为集尘机或负压吸尘风机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吹气装置为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所述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吹气管之间安装一减压阀。优选地,所述吸尘风管在所述吸尘罩内的吸气方向和所述吹气管在所述吸尘罩内的吹气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吸尘罩的若干侧壁上均固定有毛刷。优选地,还包括一防尘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侧部,位于机床导轨的顶端。优选地,所述防尘装置包括搭在导轨侧部的支架,所述支架顶端设置若干导向板,若干所述导向板共同支撑一铠甲皮腔。优选地,所述铠甲皮腔包括铠甲片和皮腔,所述皮腔为可折叠式皮腔,每一所述铠甲片的均与其相邻的所述铠甲片接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工作台顶端固定吸尘罩,并在吸尘罩上设置吸尘风管和吹气管,一吹一吸,使工作台上加工产生的灰尘粉末有序的吹到吸尘装置内,吹吸结合的方式使灰尘朝着一个方向聚集,避免了两侧吸尘的缺点,且吸尘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系统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铠甲皮腔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尘装置;2-吸尘风管;3-吸尘罩;4-工作台;5-吹气管;6-吹气装置;7-防尘装置;8-支架;9-导向板;10-铠甲皮腔;11-铠甲片;12-皮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包括一吸尘装置1;一吸尘风管2,吸尘风管2的第一端与吸尘装置1的进尘口连接;一吸尘罩3,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工作台4上,吸尘罩3的第一端与吸尘风管2的第二端连接;一吹气管5,吹气管5的第二端与吸尘罩3的第一端连接;为保证吸尘效率,而且由于吸尘距离小,大大降低了粉末灰尘上升所需的动能,从而降低了吸尘装置1的吸力要求。一吹气装置6,与吹气管5的第二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工作台顶端固定吸尘罩,并在吸尘罩上设置吸尘风管和吹气管,一吹一吸,使工作台上加工产生的灰尘粉末有序的吹到吸尘装置内,吹吸结合的方式使灰尘朝着一个方向聚集,避免了两侧吸尘的缺点,且吸尘效率高。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吸尘装置1为集尘机或负压吸尘风机或负压气泵中的任意一种。上述设备均可在吸尘风管2内产生负压气流,从而将工作台4上的加工灰尘吸收,从而转移至吸尘装置1的集尘箱内。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吹气装置6为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的出气口与吹气管之间安装一减压阀。通过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给空气增压然后通过减压阀输出合适的高压气体,并通过吹气管5将气体吹进吸尘罩3内,配合吸尘装置1,可更快地完成灰尘的清除和收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吸尘风管2在吸尘罩3内的吸气方向和吹气管5在吸尘罩3内的吹气方向一致。从而使灰尘顺着一个方向流动,避免灰尘溅起而影响工作台上的刀具或工件的整洁度。吹气管5在吸尘罩3内的吹气口和吸尘风管2在吸尘罩5内的吸尘口均位于吸尘罩3的底端,也就是说在保证吹气管5和吸尘风管2不干涉工作台的工作情况下,吸尘口和吹尘口均位于距离工作台4最近的位置,保证灰尘不会在工作台上乱飞,而是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最后被吸尘装置1吸收。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吸尘罩3的若干侧壁上均固定有毛刷。毛刷可设置在吸尘罩3的内侧壁或外侧壁靠近工作台的位置,在气流使灰尘流动的时候,蹦出的灰尘大多数被毛刷吸收,减少灰尘吹出吸尘罩3的量,可有效防止扬尘,从而减小了车间的灰尘污染。可补充的是,为避免灰尘从工作台4与吸尘罩3之间的缝隙溜出,而且在吹气作用下灰尘一部分会从缝隙喷出,污染车间环境,为解决问题,可在工作台4与吸尘罩3之间粘贴泡沫垫,起到防震、降噪和密封作用,并用T形橡胶块堵住工作台的T型槽的两端出口,尽量减少吸尘罩3的侧向漏风,进一步提高吸尘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一防尘装置7,设置于工作台4的侧部,位于机床导轨的顶端。防尘装置7主要防止灰尘掉落到导轨、丝杆等传动部件上,从而提高传动部件的运行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防尘装置7包括搭在导轨侧部的支架8,支架8顶端设置若干导向板9,若干导向板9共同支撑一铠甲皮腔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铠甲皮腔10包括铠甲片11和皮腔12,相邻两个铠甲片11相贴,保证连接紧密性,减少灰尘掉落。导向板9起到拉伸铠甲皮腔10两端的作用,使铠甲皮腔10保持拉伸的状态,不至于向下凹陷,保证了导轨上物料输送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除尘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过程如下:(1)通过支架8将铠甲皮腔10搭设于导轨上方,通过导向板32卡住铠甲片11的竖直部使铠甲皮腔33保持平整的状态,使铠甲皮腔10平整伸展不影响车床物料的运输;(2)将吸尘罩3安装于工作台4上,再将吸尘风管2和吹气管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吸尘装置;/n一吸尘风管,所述吸尘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装置的进尘口连接;/n一吸尘罩,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吸尘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风管的第二端连接;/n一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吸尘罩的第一端连接;/n一吹气装置,与所述吹气管的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吸尘装置;
一吸尘风管,所述吸尘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装置的进尘口连接;
一吸尘罩,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吸尘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尘风管的第二端连接;
一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吸尘罩的第一端连接;
一吹气装置,与所述吹气管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为集尘机或负压吸尘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为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所述工厂气源空气增压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吹气管之间安装一减压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生产线上的除尘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阳王志龙颜梦启李洋洲丁佳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