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68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连接工厂废气管路的总进气管连接内部设有氨气净化剂的第一氨气吸收塔和第二氨气吸收塔,第一氨气吸收塔和第二氨气吸收塔连接催化燃烧塔,催化燃烧塔的总出气管连接换热器,总出气管连接两路回气管和回路出气管,回气管和回路出气管分别连接两个氨气吸收塔内的通气管两端,氨气吸收塔设有换气阀,含氨废气先通过氨气吸收塔由净化剂中的酸性吸附剂组分将氨气吸附储存,净化后的气体经补充空气后再通过催化燃烧塔催化燃烧,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回收利用,氨气净化剂和吸附剂可以再生,两个氨气吸收塔交替使用,构成一个不间断的含氨气可燃废气的处理系统,从而可以处理大量的工厂废气,工艺简单、成本低。

A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with ammon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厂废气处理

技术介绍
各类生产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如果未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工业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长期低浓度或短期高浓度接触可造成人体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目前,许多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并且通常还伴有刺鼻的恶臭气昧,其中就包括了氨气。氨气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PH值为11.1。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口因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剌激症状。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氢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渍痛等症状。现有的氨气处理装置通常采用回收或燃烧的方式,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端连接工厂废气管路的总进气管(500)的另一端连接内部设有氨气净化剂(101)的第一氨气吸收塔(100),第一氨气吸收塔(100)通过第一出气管(502)连接内部设有催化燃烧催化剂(301)的催化燃烧塔(300),催化燃烧塔(300)的总出气管(601)连接换热器(400),总出气管(601)连接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分别连接第一氨气吸收塔(100)内的第一通气管(102)两端,第一氨气吸收塔(100)设有换气阀(705);/n含氨废气经总进气管(500)进入第一氨气吸收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端连接工厂废气管路的总进气管(500)的另一端连接内部设有氨气净化剂(101)的第一氨气吸收塔(100),第一氨气吸收塔(100)通过第一出气管(502)连接内部设有催化燃烧催化剂(301)的催化燃烧塔(300),催化燃烧塔(300)的总出气管(601)连接换热器(400),总出气管(601)连接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分别连接第一氨气吸收塔(100)内的第一通气管(102)两端,第一氨气吸收塔(100)设有换气阀(705);
含氨废气经总进气管(500)进入第一氨气吸收塔(100),由氨气净化剂(101)将氨气吸附储存,净化后的气体经第一出气管(502)进入催化燃烧塔与催化燃烧催化剂(301)接触进行催化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经催化燃烧塔总出气管(601)进入换热器(400)进行热量回收利用,在第一吸收塔(100)吸收氨气饱和后,关闭第一进气管(501)和第一出气管(502),接通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催化燃烧后的高温气体的一部分流通第一通气管(102)对第一氨气吸收塔加热,使净化剂中吸附的氨气脱附并与净化剂中氧化物组分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同时完成净化剂中酸性吸附剂组分再生,然后打开第一氨气吸收塔换气阀(705),使空气进入第一氨气吸收塔(100),将被氨气还原后的净化剂中的氧化物组分再次氧化再生,完毕后关闭第一氨气吸收塔换气阀(705),关闭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完成第一氨气吸收塔再生。


2.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端连接工厂废气管路的总进气管(50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气管(501)和第二进气管(503)分别连接第一氨气吸收塔(100)和第二氨气吸收塔(200),第一氨气吸收塔(100)的第一出气管(502)和第二氨气吸收塔(200)的第二出气管(504)连接催化燃烧塔(300)的进气管(600),催化燃烧塔(300)的总出气管(601)连接第一回气管(603)、第一回路出气管(602)、第二回气管(605)和第二回路出气管(604),第一回气管(603)和第一回路出气管(602)分别连接第一氨气吸收塔(100)内的第一通气管(10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臻张景才陈志强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