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牡丹中黄酮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364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牡丹中黄酮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臭牡丹药材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80%乙醇溶液,50‑60℃下提取1‑2h,逆流提取级数为3级,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以适量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甲醇萃取物;甲醇萃取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依次用纯水、乙醇梯度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位,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洗脱,收集17: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臭牡丹进行提取、除杂、富集处理,能得到黄酮类成分,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力,可以作为臭牡丹的有效部位应用于药品制备。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flavonoids in Peon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牡丹中黄酮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牡丹中黄酮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一种发生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的恶性肿瘤,属于中医“肺积、肺岩、息贲、虚劳”等范畴。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全球引起死亡的最常见癌症,肺癌居于首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肿瘤疾病的首位。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肿瘤病程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80%以上的肺癌患者确诊时癌细胞已发生全身侵犯和转移,进入疾病晚期。臭牡丹是从湖南民间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方发掘,并经过反复临床与科研实践筛选出来的一味中药。臭牡丹性平,味辛、苦,历代本草记载其有“祛风除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之功,对多种肿瘤具有临床治疗作用,尤以肺癌为佳。研究表明臭牡丹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预防肺癌发生及转移的作用。Wnt/β-catenin通路作为一条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发育成熟动物个体中的异常激活,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涉及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黏附等多方面,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牡丹中黄酮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臭牡丹药材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80%乙醇溶液,50-60℃下提取1-2h,逆流提取级数为3级,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以适量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甲醇萃取物;甲醇萃取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依次用纯水、体积分数20%、40%、60%、70%、80%、95%的乙醇梯度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位,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39:1、26:1、17:1、6: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17: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牡丹中黄酮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臭牡丹药材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80%乙醇溶液,50-60℃下提取1-2h,逆流提取级数为3级,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以适量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甲醇萃取物;甲醇萃取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依次用纯水、体积分数20%、40%、60%、70%、80%、95%的乙醇梯度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位,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39:1、26:1、17:1、6: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茂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