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3542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分别在红心莲多肉的穴盘育苗期和袋植培育期进行防控,分别构建“一搭盖、二监测、三控害”和“一监测、二阻断、三控害”的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方案,集成方案可操作性强、控害效率高、安全且环保,能有效控制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发生及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棚室红心莲多肉的绿色生产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A simple and light metho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ink sca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病虫害防控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
技术介绍
红心莲(Echeveria‘PerlevonNürnberg),属景天科(Crassulaceae)石莲花属(Echeveria)观赏植物。近年,随着产业的发展,红心莲多肉已是福建重要的商业化品种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日、韩、欧美等国。目前,红心莲多肉生产以棚室种植为主。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solaniFerri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绵粉蚧属(Phenacoccussp.)。石蒜绵粉蚧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取食植物汁液,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具有孤雌生殖及种群世代重叠等生物学特性,近几年在漳州地区红心莲多肉种植基地常有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有学者对红心莲多肉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蚧壳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但这些措施均基于使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易造成农药的过量施用,与新时代的绿色引领导向相冲突,以农药进行防治,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进而降低防控效率;而且蚧壳虫种类很多,目前研究中提到的均非石蒜绵粉蚧,石蒜绵粉蚧属新检疫害虫,研究极少,所以未见基于“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念的绿色轻简防控措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以“健康栽培+生物防治”为理念的红心莲多肉绿色轻简防控石蒜绵粉蚧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分别在红心莲多肉的穴盘育苗期和袋植培育期进行石蒜绵粉蚧的防治,并根据监测到的虫株率情况,撒放不同量的微生物菌粉和生物天敌,在提高了控害效果的同时,对棚室红心莲多肉的绿色生产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分别在红心莲多肉的穴盘育苗期和袋植培育期进行防控,所述穴盘育苗期的防控过程包括:1)搭盖:在红心莲多肉育苗平台上方搭建多个育苗棚;2)监测:在育苗棚上安装监控成像系统,监测并计算虫株率;3)控害:根据虫株率,进行不同程度地防控,培养得到幼株;当虫株率<3%时,将被石蒜绵粉蚧危害的红心莲多肉幼苗移出育苗穴盘,进行集中处理;或,在穴盘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当3%≤虫株率≤10%时,在穴盘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并在种植架上放置隐唇瓢虫或异色瓢虫卵卡,每张卵卡含瓢虫卵20粒,每个育苗棚放置卵卡1-2张;当虫株率>10%时,对幼苗喷施3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3000-5000倍液或18%吡虫·噻嗪酮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15L/667m2,喷施5-7d后,向穴盘内均匀撒施含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粉的基质拌料,每克菌粉中含80亿孢子,并向棚内喷水直至棚内湿度为70%,停止喷水;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穴盘育苗期:指叶插或组培苗种于穴盘至红心莲多肉幼株生根可定植的整个育苗时期,约20-30d。此阶段,通过“隔离+监控+绿控”手段,构建“一搭盖、二监测、三控害”的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方案,达到控制石蒜绵粉蚧扩繁及危害的目的;其中,搭建育苗棚时,在多肉植物层架式育苗平台上以PVC塑料管(内径8mm×外径10mm)搭建小型育苗棚盖(长600cm×宽120cm×高70cm),由横管及成列均匀布置的拱形管构成,拱形管每隔100cm搭建,各大棚管间通过横管连接固定,并在骨架上覆盖防虫网或遮阴网,阻隔石蒜绵粉蚧的迁入及营造更适的育苗小环境;监测时,在小型育苗棚盖横管下方安装电动滑轨(长600cm×宽6cm×厚度6cm,两侧滑轨宽2cm×深2cm),搭载一体式移动摄像机,其摄像头为全景球形摄像头(镜头焦距3.6MM,缩放调节距离0-5m,视角场107.7°,像素200W,分辨率1920×1080),线型监测红心莲多肉的苗期健康及以石蒜绵粉蚧为主的害虫危害情况。其中,苗期健康情况监测以广角视野不定期观察红心莲多肉幼苗长势及健康情况为主;苗期虫株危害情况监测以微距视野定期定点观察红心莲多肉虫株出现比例及危害程度为主,成像后统计被石蒜绵粉蚧为害的虫株率(有虫株数/总观察株数)作为该虫控害评判措施选择的重要指标;控害时,当虫株率<3%,通过捕食螨携带金龟子绿僵菌FM-03(本实验室自主分离)等具有强杀蚧活力的微生物菌粉控制石蒜绵粉蚧的繁殖捕食螨对石蒜绵粉蚧进行捕食,以螨治虫;捕食螨携带的金龟子绿僵菌绿僵菌FM-03对石蒜绵粉蚧具强侵染力,可有效致死并抑制其繁殖,以菌治虫。3%≤虫株率≤10%,通过加大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及增加瓢虫捕食措施调控石蒜绵粉蚧的虫口量,以减轻石蒜绵粉蚧的危害;虫株率>10%时,对幼苗喷施3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3000-5000倍液或18%吡虫.噻嗪酮悬浮剂1500-2000倍液,可快速降低石蒜绵粉蚧虫口量,施用基质拌料后适度喷水以加大育苗棚的湿度,促进菌孢子萌发以持续控制石蒜绵粉蚧的危害及繁殖。所述袋植培育期的防控过程包括:4)再监测:将幼株移栽至营养袋,并将营养袋放置在种植架上,当种植架上有蚂蚁活动时,观察并计算虫株率;5)阻断:通过地下阻断和层架阻断2种方式对石蒜绵粉蚧进行防控;6)控害:前期预防:对幼株喷施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3000-5000倍液或6%寡糖·链蛋白(由3%氨基寡糖素+3%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组成)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喷施1-2d后,在营养袋内撒放含内吸性杀虫剂的麦麸拌料1-1.5g,喷施30-45d后,同量重复喷施免疫调节剂1次;当虫株率<5%时,对幼株喷施生物合成抑制剂ZR-777600-800倍液或10%氟铃脲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当5%≤虫株率≤15%时,对幼株喷施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FM-03孢子悬浮液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间隔3-5d后,再在营养袋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的麦麸拌料1-1.5g,并在种植架上放置隐唇瓢虫或异色瓢虫卵卡,每张卵卡含瓢虫卵20粒,每个种植架放置卵卡2-3张;当虫株率>15%时,对幼株喷施9%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6%阿维·啶虫脒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5-7d后,重新调查虫株率,并选择相应的生防控害措施。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袋植培育期:指红心莲多肉幼株从穴盘移植于含有栽培基质的营养袋直至其在棚室内长至株高3-5cm、直径5-8cm的整个培育时期,约60-90d。此阶段,通过“抽查+隔离+绿控”手段,构建“一监测、二阻断、三控害”的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方案,达到控制石蒜绵粉蚧危害及扩繁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穴盘育苗期防控和袋植培育期防控;/n其中,所述穴盘育苗期防控过程包括:/n1)搭盖:在红心莲多肉育苗平台上方搭建多个育苗棚;/n2)监测:在育苗棚上安装监控成像系统,监测并计算虫株率;/n3)控害:根据虫株率,进行不同程度地防控,培养得到幼株;/n当虫株率<3%时,将被石蒜绵粉蚧危害的红心莲多肉幼苗移出育苗穴盘,进行集中处理;或,在穴盘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n当3%≤虫株率≤10%时,在穴盘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并在种植架上放置隐唇瓢虫或异色瓢虫卵卡,每张卵卡含瓢虫卵20粒,每个育苗棚放置卵卡1-2张;/n当虫株率>10%时,对幼苗喷施3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3000-5000倍液或18%吡虫·噻嗪酮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15L/667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穴盘育苗期防控和袋植培育期防控;
其中,所述穴盘育苗期防控过程包括:
1)搭盖:在红心莲多肉育苗平台上方搭建多个育苗棚;
2)监测:在育苗棚上安装监控成像系统,监测并计算虫株率;
3)控害:根据虫株率,进行不同程度地防控,培养得到幼株;
当虫株率<3%时,将被石蒜绵粉蚧危害的红心莲多肉幼苗移出育苗穴盘,进行集中处理;或,在穴盘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
当3%≤虫株率≤10%时,在穴盘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携菌体的麦麸拌料;并在种植架上放置隐唇瓢虫或异色瓢虫卵卡,每张卵卡含瓢虫卵20粒,每个育苗棚放置卵卡1-2张;
当虫株率>10%时,对幼苗喷施3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3000-5000倍液或18%吡虫·噻嗪酮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15L/667m2,喷施5-7d后,向穴盘内均匀撒施含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粉的基质拌料,每克菌粉中含80亿孢子,并向棚内喷水直至棚内湿度为70%,停止喷水;
所述袋植培育期防控过程包括:
4)再监测:将幼株移栽至营养袋,并将营养袋放置在种植架上,当种植架上有蚂蚁活动时,观察并计算虫株率;
5)阻断:通过地下阻断和层架阻断2种方式对石蒜绵粉蚧进行防控;
6)控害:
前期预防:对幼株喷施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3000-5000倍液或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喷施1-2d后,在营养袋内撒放含内吸性杀虫剂的麦麸拌料1-1.5g,喷施30-45d后,同量重复喷施免疫调节剂1次;
当虫株率<5%时,对幼株喷施生物合成抑制剂ZR-777600-800倍液或10%氟铃脲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
当5%≤虫株率≤15%时,对幼株喷施80亿孢子/ml的金龟子绿僵菌FM-03孢子悬浮液的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间隔3-5d后,再在营养袋内撒放含胡瓜新小绥螨的麦麸拌料1-1.5g,并在种架上放置隐唇瓢虫或异色瓢虫卵卡,每张卵卡含瓢虫卵20粒,每个种植架放置卵卡2-3张。
当虫株率>15%时,对幼株喷施9%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6%阿维·啶虫脒水乳剂1500-2000倍液,喷施量为20L/667m2;5-7d后,重新调查虫株率,并选择相应的生防控害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简防控红心莲多肉石蒜绵粉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德亿黄鹏姚锦爱侯翔宇陈汉鑫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