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提供一种高效节能、提高整体热能利用率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封闭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的管状加热体,电极穿过加热体两端连接在电源上,加热体外套有封闭的内管和外管叠套式双层空腔管构成加热体总成,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管和内管靠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口,由若干个所述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进出水口连接、内管进出水口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是利用加热管总成的外管和内管中的液体热交换,将内管中的液体扩散出来的热量对新进入的液体进行预热,使扩散的热量被吸收,达到了充分利用能量的作用,提高了转换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电加热装置通常采用在封闭的加热管内装有电阻丝的形 式,如电热水器等,还有工业上的使用更为普遍,它们都要求在加热的同时 保证加热装置绝缘,加热的热效率高,热损失小,但是,水在热传导过程中 仍然有较多的散热损失,目前的电加热设备,主要是考虑了电的热转换效率, 而没有注意转换得到的热量的流失,以致降低了整体的热能利用率,或者说 没有充分利用向外流失的热量,提高热能利用率,使热损失降低到最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提高整体热能利用率的液体 加热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封闭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的 管状加热体,电极穿过加热体两端连接在电源上,其中加热体外套有封闭 的内管和外管叠套式双层空腔管构成加热体总成,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 管和内管靠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口,由若干个所述加热体总成平行 排列、且外管进出水口连接、内管进出水口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 出水口连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体总成采用至少 一个加热体总成,其末尾的外管出水口与内管进水口连接构成液体循环的加 热体总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体总成采用四个 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的一端设有一内管入水口和一外管入水口,另 一端设有一内管出水口和一外管出水口,两外管进、出水口分别连接、内管进出水口分别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中贯穿加热体总成两端的所述电极与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体总成同一端的进出水口中心线为错位设置的中心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液体从第一根加热体总成的外管进水口进入时,为低温液体,液体从第 一根加热体总成外管空腔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进入的低温液体受内管中的 高温液体的预热,液体温度略有升高,并从另一端出水口进入第二根加热体 总成管的外管空腔内再次进行预热,然后再进入第三根加热体总成外管的空 腔内第三次进行预热,依次往复循环;主要的目的是将内管里的液体散失的 热量被外管内的液体充分吸收,使热量的散失降到最低,预热的液体到达最 后一根加热管总成时从外层预热后经过连接管进入最后一根加热管总成的 内管里,由加热体进行充分的加热,再从最后加热管总成的内管出口流出进 入下一根加热管总成的内管里对液体进行加热,从这根加热管总成的内管出 口进入下根加热管总成的内管。依次往复循环,直至第一根加热管总成内管 出口,该出口所流出的液体为满足温度要求的液体,整个加热过程完毕。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是利用加热管总成的外管和内管中的 液体热交换,将内管中的液体扩散出来的热量对新进入的液体进行预热,使 扩散的热量被吸收,达到了充分利用能量的作用,提高了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l:表示本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但不作为对 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封闭 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4的管状加热体5,电极1穿过加热体5两端连接 在电源上,加热体5外套有封闭的内管6和外管7叠套式双层空腔管构成加热体总成3,贯穿加热体总成3两端的所述电极1与内管6和外管7固定连 接构成一个整体,即内管6同轴穿套固定在所述管状加热体5上,外管7也 同轴固定在所述管状加热体5上。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管7和内管6靠 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口,由若干个所述加热体总成3平行排列、且 外管7出水口 9和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01外管701的进水口 201相互连接、 内管6的进水口 10与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01内管601的出水口 801相互连 接、以此类推,往复循环,末尾的加热体总成的外管出水口与内管进水口连 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体总成采用四个加热体总成3平行排列构成液体 加热装置,加热体总成3的外管7的一端设有一内管入水口 10和一外管入 水口2,另一端设有一内管出水口 8和一外管出水口 9,同理,第二个加热 体总成3外管7的设有的外管进水口 22、外管出水口92,内管进水口102,内管出水口 82;其中第一加热体总成3与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连接为第一加热体总成3的外管7的内管入水口 10与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外管7 的内管出水口 82连接;第一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外管出水口 9与第二个 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外管进水口 22连接。同理,第三个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一端设有的外管进水口 23、外管 出水口 93,内管进水口 103,内管出水口 83;第四个加热体总成3外管7 的一端设有的外管进水口 24、外管出水口 94,内管进水口 104,内管出水口84;其中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与第三加热体总成3连接为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内管入水口 102与第三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内管出水 口 83连接;第二个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外管出水口 92与第三加热体总成 3外管7的外管进水口 23连接;还有,第三加热体总成3与第四个加热体 总成3连接为第三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内管入水口 103与第四个加热体 总成3外管7的内管出水口 84连接;第三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外管出水 口 93与第四个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外管进水口 24连接;还有,位于末端 的第四加热体总成3外管7的外管出水口 94与内管进水口 104直接通过连 接管11连通形成封闭的可循环回路。所述加热体总成3的同一端的进、出水口中心线可以对应设置,也可以如图l所示错位设置。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可以采用一个加热体总成3构成,这一个加热体总成3的外管出水口 9与内管的进水口 10连通构成液体循环的加热体总成3,也 就是由一个加热体总成3构成了所述液体加热装置。本技术使用的工作介质为液体,例如水或者加热油。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封闭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的管状加热体,电极穿过加热体两端连接在电源上,其特征在于加热体外套有封闭的内管和外管叠套式双层空腔管构成加热体总成,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管和内管靠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口,由若干个所述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进出水口连接、内管进出水口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 总成采用至少一个加热体总成,其末尾的外管出水口与内管进水口连接构成液体循环的加热体总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总成采用四个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的一端设有一内管入水口和一 外管入水口,另一端设有一内管出水口和一外管出水口,两外管进、出水口 分别连接、内管进、出水口分别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贯穿加热 体总成两端的所述电极与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5. 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封闭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的管状加热体,电极穿过加热体两端连接在电源上,其特征在于:加热体外套有封闭的内管和外管叠套式双层空腔管构成加热体总成,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管和内管靠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口,由若干个所述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进出水口连接、内管进出水口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齐青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