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及其用于皮内施用有效物质,尤其是药物的用途,其中该微针阵列适合于人类或动物的皮肤穿透并且包含至少一种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
A drug delivery system containing a microneedle array of effective substances for wound hea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含具有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及其用于皮内施用有效物质,尤其是药物的用途,其中该微针阵列适合于人类或动物的皮肤穿透并且包含至少一种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
技术介绍
其中将微针阵列用于物质,尤其是药物的无痛皮内(或者透皮)递送的微针系统和装置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但是存在对促进创伤愈合的高需求。皮肤由多个层组成。最外面的皮肤层(即角质层)具有已知的阻隔性质(Barriereeigenschaften),以阻挡外来物质侵入身体和自身物质从身体逸出。角质层是具有大约10-30微米厚度的由紧密的角化的细胞残余物构成的复杂结构,其为此形成用于保护身体的防水膜。角质层的该天然的不可渗透性阻止了在皮内施用的范围内穿过皮肤递送大多数药剂和其它物质。因此例如通过在角质层中产生微孔或切口和将药物输送或者施用至角质层之中或之下而进行不同的物质的递送。以该方式还可以例如以皮下或皮内(intradermalbzw.intrakutan)方式递送许多药物。在现有技术中,创伤愈合滞后始终成问题,因为在使用微针阵列时,微孔和切口彼此紧邻并且妨碍创伤愈合。由于该滞后,细菌和其它侵入物可能侵入皮肤中并且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引起炎症并且甚至招致感染。在现有技术中,US2011/319865描述了一种微针装置,然而将其用于化妆应用,其中通过所谓的“辊”施用药用物质。然而这样的辊不是具有用于递送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尤其是,给药器系统用于将微针阵列在压力下施加至皮肤上并且导致皮肤的突然负荷。皮肤上的强烈的短时压力负荷可能导致额外的刺激以及微损伤甚至(微)皮肤开裂。该问题可能伴有强烈瘙痒的症状、皮肤发红和皮肤肿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用于皮内施用有效物质,尤其是药物的包含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的任务在于促进在施用期间和之后的创伤愈合,以及预防负面的后遗症,如瘙痒、肿胀、皮肤刺激、发红、水疱、出血和炎症。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所传达的技术教导得以解决。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的教导,尤其是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教导,即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第一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所述微针阵列包括在载体上的多个微针,其中微针和/或载体包含至少一种用于创伤愈合的第二有效物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创伤愈合的这样的合适的有效物质选自苦艾、藻类提取物、尿囊素、Allantoinum、洋葱、芦荟、乙酸铝、鱼石脂、凤梨提取物、杏仁油、摩洛哥坚果油、山金车、小米草提取物、竹子提取物、苯扎氯铵、苄索氯铵、β胡萝卜素、蜂蜡、天仙子油、铋、西蓝花籽油、金盏花、西吡氯铵、软骨素、香茅、咖啡因、胶原蛋白、古朴阿苏果油、右泛醇、右旋樟脑、愈创木、石榴提取物、金缕梅树皮、透析液、尿素、向日葵油、透明质酸、霍霍巴油、甘菊花、高岭土、虞美人、松节油、薰衣草、鱼肝油、左美诺醇、利多卡因、锦葵、杏仁油、聚乙二醇、没药、没药树脂提取物、透明质酸钠、橄榄油、羟基喹啉、泛酸、秘鲁香脂、水杨酸苯酯、松脂、聚多卡醇、溶血素(Pyolysin)、间苯二酚、蓖麻油、迷迭香、海篷子、沙棘籽油、西洋蓍、芝麻油、乳木果油、暹罗安息香、大豆异黄酮、大豆油、葵花油、金光菊、穗花油、百里香酚、妥卢香脂、直立委陵菜根茎、葡萄籽油、短杆菌素、维生素A、维生素E(生育酚)、乳香、小麦胚油、金缕梅(Hamamelis)、氧化锌、洋葱提取物(Alliumcepa)。特别优选的是额外具有皮肤的护理效果的那些有效物质,如右泛醇、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此外优选的是芦荟、橄榄油和尿素。此外可以将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引入具有常规助剂和添加剂的制剂中,尤其是液体或凝胶中。此外,第一有效物质,如药物,应当不同于用于创伤愈合的第二有效物质。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创伤愈合”包括用于再生受损伤的皮肤组织(表皮、真皮)的生理学过程,其尤其通过重新生成结缔组织或毛细血管进行创伤闭合。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区分由于干净创伤的良好供血的任选适应的创伤边缘之间的最少结缔组织重新生成而具有快速的不困难的闭合的原发创伤愈合与由于在具有多个创伤边缘创伤的情况下不能排除的细菌性炎症或者充满具有肉芽组织的组织缺损和膨胀的疤痕形成以及从边缘开始上皮化的创伤感染而具有滞后的创伤愈合的继发创伤愈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创伤愈合的阶段,即在最初几小时具有液体渗出和结痂的潜伏阶段以及随着受损组织降解具有分解自溶的吸收阶段。这之后进行具有合成代谢修复的增生阶段或肉芽形成阶段,通过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成胶原蛋白,最后是其中肉芽组织转变成疤痕组织的修复阶段。现在重要的是,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能够支持创伤愈合,任选地支持上述阶段,并且避免伤口上和伤口中的并发症。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给药器系统是包含这样的装置的系统,所述装置的作用在于,将用于递送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提供至皮肤上,并且皮内施用用于创伤愈合的第一和第二有效物质。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给药器系统可以包括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以电学或机械方式控制。给药器系统例如可以具有柱塞,所述柱塞将微针阵列放置或施加在皮肤上,从而使微针穿透皮肤。触发装置可以例如包括泵、注射器或弹簧,从而可以以足够的能量推动柱塞。柱塞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和特性,并且首先应当实现将微针阵列从第一位置提供至第二位置以将有效物质递送到皮肤上。给药器系统还可以包括按钮或螺纹。此外,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构造给药器系统,从而例如通过开启有效物质储存器释放第一有效物质。微针阵列可以具有多个微针,以能够将物质释放在患者的皮肤上或皮肤中,其中将微针阵列施加在患者的皮肤上。微针阵列的每个微针优选包括具有两个端部的延伸的杆,所述杆的一个端部是微针的基部,以该基部将微针固定在平面载体上,或者以该基部将微针集成在平面载体中。优选将杆的与基部相对的端部构造为尖角状收尾,以使微针能够尽可能容易地侵入皮肤中。中空的微针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或者管道或至少一个钻孔,其从微针的基部延伸至微针的尖端或大致延伸至微针的尖端。通道优选具有圆形的直径。微针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备并且例如由下述组成:金属、陶瓷材料、半导体、有机材料、聚合物或复合材料,其各自可以以实心、部分实心或中空的方式进行设计。用于制备这样的微针的优选的材料例如为药学上可接受的不锈钢、钢、金、钛、镍、铁、锡、铬、铜、钯、铂、所述金属的合金、硅、二氧化硅、玻璃、塑料和聚合物。聚合物可以特别优选为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或水溶性聚合物,尤其是生物或非生物来源的,优选聚合物,如α-羟基酸的那些,如乳酸和/或乙醇酸、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共-乙交酯,和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聚酸酐、聚(原酸)酯、聚氨酯、聚丁酸、聚戊酸和聚丙交酯-共-己内酯。聚合物同样可以为非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例如来自下组:聚碳酸酯、聚酯、聚氯乙烯、聚丙烯酰胺、环烯烃-(共)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热塑性塑料。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微针由单晶材料组成,例如由单晶硅组成。微针可以包括具有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第一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所述微针阵列包含在载体上的多个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和/或所述载体包含至少一种用于创伤愈合的第二有效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4 DE 102017117784.11.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第一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所述微针阵列包含在载体上的多个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和/或所述载体包含至少一种用于创伤愈合的第二有效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第一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效物质为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第一有效物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效物质不同于所述第二有效物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系统包括触发机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是平面状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载体上的微针的密度为5-5,000件/cm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针阵列和/或载体之上和/或之中以0.01-200mg/cm2的量包含所述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的微针阵列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微针的尖端被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润湿或至少一个微针的尖端中包含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包含用于皮内施用的微针阵列给药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有效物质选自:苦艾、藻类提取物、尿囊素、Allantoinum、洋葱、芦荟、乙酸铝、鱼石脂、凤梨提取物、杏仁油、摩洛哥坚果油、山金车、小米草提取物、竹子提取物、苯扎氯铵、苄索氯铵、β胡萝卜素、蜂蜡、天仙子油、铋、西蓝花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汉克,K·胡瑟,
申请(专利权)人:LTS勒曼治疗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