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41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其特征在于,换热体由主换热室和双锥顶组成,主换热室由内、外夹层构成,主换热室的上部设置有内、外夹层式双锥顶,主换热室内、外夹层和双锥顶的内、外夹层构成连通的换热通道;双锥顶内、外夹层的换热通道顶部设置有热水输出口,主换热室内、外夹层换热通道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主换热室的内、外环周夹层中设置有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主换热室的内壁环周设置有数只直立式导流肋片;主换热室的下部设置有内、外夹层的分离仓,分离仓与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连通;分离仓的上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分离仓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气、燃油锅炉类,尤其涉及燃气、燃油锅炉内的换热体。
技术介绍
冷凝锅炉(即高热值锅炉)是当前国际上极力推行的一种节能和更加环保的锅炉,它具有热利用率极高,排烟温度低,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量远小于非冷凝式燃气设备,运行在低回液温度时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小负荷运行时具有很高的热利用率等特点。但目前国外少数几家大型锅炉生产公司推出的国际上常采用的上置预混辐射式燃烧器,全程立逆式冷凝换热、上置预混辐射式燃烧器,一水平径向结合一立逆式冷凝换热的冷凝锅炉,其冷凝换热体结构复杂,对燃烧器和控制部分的技术参数要求过高,整体制作工艺难度大,造价成本高,在发达国家也未得到大量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解决上述难题,以满足结构简单、工艺难度小、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廉、节能、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其换热体由主换热室和双锥顶组成,主换热室由内、外夹层构成,主换热室的上部设置有内、外夹层式双锥顶;主换热室内、外夹层和双锥顶的内、外夹层构成连通的换热通道;双锥顶内、外夹层的换热通道顶部设置有热水输出口,主换热室内、外夹层换热通道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主换热室的内、外环周夹层中设置有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主换热室的内壁环周设置有数只直立式导流肋片;主换热室的下部设置有内、外夹层的分离仓,分离仓与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连通;分离仓的上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分离仓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因而具有以下的优点1,换热体内设置锥顶式主换热室和立逆式冷凝换热通道,形成了一顺一逆平行立式换热结构,一次高温主交换热面积加大,烟气流道的设计长度减短而又平行于主换热室同一个立面上,换热体的整体构造简单、体积小,工艺集成化程度高。2,主换热室内设置有内壁环周的立式导流肋片和锥形顶帽,高温烟气流在主换热室的锥形顶部瞬间达到积聚,对锥顶型密闭夹层通道内的液体媒质快速高温交换,升温速度快,换热体的上下温度梯度大,从而降低了换热体外表面的热损失。3,立逆式冷凝换热通道内设置阻尼性结构和换热体的上下较大的温度梯度,使烟气流经过立逆式冷凝换热通道放出潜热,完成冷凝换热,热利用率极高。4,整体构造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热利用率高,环境污染极小,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型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换热室 2,立式导流肋片 3,双锥顶 4,换热通道5,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6,分离仓7,烟气排放口 8,热水输出口9,进水口10,冷凝水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作如下详述在图1中,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由主换热室1和双锥顶3和等件组成,主换热室1由内、外夹层构成;主换热室1的上部设置有内、外夹层式双锥顶3;主换热室1的内、外夹层和双锥顶3的内、外夹层构成连通的换热通道4。双锥顶3的内、外夹层的换热通道顶部设置有热水输出口8,主换热室1的内、外夹层换热通道4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9。主换热室1的内、外环周夹层中设置有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主换热室1的内壁环周设置有数只直立式导流肋片2。主换热室1的下部设置有内、外夹层的分离仓6,分离仓6与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连通。分离仓6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10,分离6仓的上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7。在制造过程中,主换热室1由内、外夹层构成,其可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外夹层后采用焊接组成。主换热室1的上部设置有内、外夹层式双锥顶3,双锥顶3也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外夹层后采用焊接方法与主换热室1连成一体。双锥顶3的外夹层也可制成平顶式,或弧形式。由此,主换热室1的内、外夹层和双锥顶3的内、外夹层空间构成连通的换热通道4。双锥顶3的内、外夹层的换热通道4的顶部设置有热水输出口8,对外供应热水。主换热室1的内、外夹层中的换热通道4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9,由外部供给冷水。主换热室1的内、外环周夹层中设置有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用于流经的烟道热能与换热通道4内的冷水交换热能,以提高热效率。主换热室1的下部设置有内、外夹层的分离仓6,分离仓6也由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容器式与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连通。分离仓6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10,用于流经的烟道热能与换热通道4内的冷水交换热能时排出冷凝水。主换热室1的内壁环周设置有数只直立式导流肋片2,导流肋片2可采用条形钢板焊接在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的里壁部。为达到制造方便,和降低成本,提高热效率的需要,主换热室1可设置为方形体式,也可设置为圆形体,一般以前者为好。本技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采用下置引射式大气燃烧器的一顺一逆平行立式双锥顶型换热结构,实现了冷凝式采暖、热水加热设备的低成本设计。该热水、采暖锅炉因采用了下置燃烧器的微正压作用,再加上在主换热室1内的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上设置的立式强制导流肋片2的结构,和热气流上升的原理,可使高温烟气流在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的双锥顶3部瞬间达到积聚,对锥顶部的换热媒质进行首次的高温热交换。然后利用热交换后的高温烟气流密度变化,再经过分流进入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的交换系统中作进一步有效的冷凝式换热。为使冷凝式换热在常压下得以完成,在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的中间设有间室式阻尼性装置。为了改善以往容积式锅炉提温速度慢的问题,以及有效抑制与冷凝段处在同一横向温度场中的燃烧室周壁产生的冷凝液膜,在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5的内壁环周设置分布了与火焰相互平行的若干立式导流肋片2,促使高温热烟气对其双锥顶3形成最大的聚焦,从而使一顺一逆平行立式换热体从上到下形成极大的温度梯度。由此,本技术在其换热的全过程中,燃烧标准利用率可大于燃气低位发热量(QDW)100%(标准利用率105%),具有动态时的热利用率高,排烟温度低,{烟气温度(在负荷为100%时,供暖和回水温度偶为80/40℃,环境温度<15℃时)<38℃}。烟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小于非冷凝式燃气设备。并有燃烧功率调制范围宽(在其额定燃烧功率30%时,其热利用率的波动值<2%),等特点。因而本技术具有极高的燃料燃烧率,极大的燃烧利用率和热效率,及极低的环境污染。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其特征在于,换热体由主换热室和双锥顶组成,主换热室由内、外夹层构成,主换热室的上部设置有内、外夹层式双锥顶,主换热室内、外夹层和双锥顶的内、外夹层构成连通的换热通道;双锥顶内、外夹层的换热通道顶部设置有热水输出口,主换热室内、外夹层换热通道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主换热室的内、外环周夹层中设置有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主换热室的内壁环周设置有数只直立式导流肋片;主换热室的下部设置有内、外夹层的分离仓,分离仓与立逆式冷凝换能阻尼通道连通;分离仓的上部设置有烟气排放口,分离仓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其特征在于,主换热室设置为方形体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下置型立式燃气锅炉的换热体,其特征在于,主换热室设置为圆形体式。专利摘要本技术其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强杜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杜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