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其包括有主齿轮和从齿轮,所述主齿轮的顶端面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卡口,所述从齿轮位于所述凹口内,且所述从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从齿轮的侧部形成有向外伸展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形成有凸块,借由所述弹性臂施加的弹力令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卡口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逆向动力达到足够强度时反向运转,同时能避免因正向驱动力过大而造成不良影响。
A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ree-axis linkage mobile phon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及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支架,尤其涉及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及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手机支架是安装于桌面、汽车中控台等处,用于对手机起到夹持和支撑作用的设备。随着手机支架产品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电动式手机支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此类电动式手机支架采用内置马达和传动机构来驱使两侧夹爪执行张、夹动作,对于内部传动机构,现有的实现方式一般是采用减速齿轮组件,马达驱动减速齿轮组件运转时,通过齿轮与直齿条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夹爪的横向运动,这种结构虽然能够将手机夹紧,但是当设备断电时(例如停车熄火之后),因齿轮减速机构无法逆向施力,导致两侧夹爪无法通过外力手动张开,手机卡在手机支架上无法取下或者很难取下,此外,一旦马达输出的扭力过大,将会支架导致夹爪对手机的夹持力过大,这种大力夹持的情况容易对手机造成损伤,不仅为用户的使用过程造成了很大不便,用户体验较差,而且容易对手机构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逆向动力达到足够强度时反向运转,同时能避免因正向驱动力过大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满足应用需求的齿轮传动机构及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其包括有主齿轮和从齿轮,所述主齿轮的顶端面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卡口,所述从齿轮位于所述凹口内,且所述从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从齿轮的侧部形成有向外伸展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形成有凸块,借由所述弹性臂施加的弹力令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卡口内。优选地,多个卡口沿所述凹口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令所述凹口的内侧壁呈波纹状。优选地,所述卡口为半圆形卡口,所述凸块为半圆形凸块。优选地,所述从齿轮的侧部形成有两个弹性臂,两个弹性臂对称设于所述从齿轮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呈弓形,且所述弹性臂与所述从齿轮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弹性臂上形成有多个凸块,多个凸块均匀分布于所述弹性臂的中间处。优选地,所述从齿轮上套设有输出齿轮且二者相互卡合。优选地,所述从齿轮的顶端形成有套接部,所述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上,所述输出齿轮的底部开口处形成有内齿牙,所述内齿牙与所述从齿轮的外齿牙相互卡合。一种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齿轮传动机构以及马达驱动机构,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两个横向夹臂及一纵向托臂,所述横向夹臂和纵向托臂呈“品”形分布,两个横向夹臂分设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横向夹臂是包括有横向滑块和竖向夹块的“L”形夹臂,所述横向滑块插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滑块的端部形成有横向直齿条;所述纵向托臂是包括有纵向滑块和竖向托块的“L”形托臂,所述纵向滑块插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滑块的端部设有纵向直齿条;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有主齿轮和从齿轮,所述主齿轮的顶端面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卡口,所述从齿轮位于所述凹口内,且所述从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从齿轮的侧部形成有向外伸展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形成有凸块,借由所述弹性臂施加的弹力令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卡口内;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包括有马达和减速齿轮组,所述马达的驱动轴、所述减速齿轮组和所述主齿轮依次传动配合;所述横向直齿条和所述纵向直齿条分别与所述从齿轮传动配合,当所述从齿轮运转时,驱使所述横向夹臂和所述纵向托臂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优选地,所述从齿轮上套设有输出齿轮且二者相互卡合,所述输出齿轮夹设于两个横向直齿条之间,且两个横向直齿条均与所述输出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纵向直齿条与所述从齿轮相互啮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齿轮传动机构中,所述主齿轮和从齿轮同轴设置,具体可将二者套设于同一支撑轴上,同时在所述主齿轮的顶端设置具有多个卡口的凹口,所述从齿轮外侧的弹性臂上具有凸块,在所述弹性臂施加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凸块弹性抵接于卡口内,使得所述从齿轮与所述主齿轮紧密配合,当预设的马达驱动机构驱使所述主齿轮运转时,利用所述凸块与所述卡口的卡合作用实现动力传导,使得所述主齿轮带动从齿轮同步运转,当设备发生断电等情况时,可从动力输出端向所述从齿轮施加逆向动力,当所述从齿轮获取的逆向动力克服所述凸块与所述卡口之间的卡合力时,所述从齿轮会相对所述主齿轮发生滑动,进而实现了在逆向动力作用下驱使所述从齿轮反向运转的功能,此外,一旦预设的马达驱动机构施加的扭力过大时,同样能够克服所述凸块与所述卡口之间的卡合力,使得所述主齿轮与所述从齿轮相对滑动,避免因所述从齿轮输出过大扭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较好地满足了多种应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夹持手机后的立体图;图2为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的立体图;图3为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的侧视图;图4为三轴联动式手机支架的局部分解图;图5为壳体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马达驱动机构、横向夹臂和纵向托臂的结构图;图7为图6的分解图;图8为齿轮传动机构以及马达驱动机构的结构图;图9为齿轮传动机构的分解图一;图10为齿轮传动机构的分解图二;图11为齿轮传动机构、横向夹臂、纵向托臂和内壳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分解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立体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分解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剖视图;图17为承载块和压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齿轮传动机构,结合图1至图13所示,其包括有主齿轮40和从齿轮41,所述主齿轮40的顶端面开设有凹口400,所述凹口400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卡口401,所述从齿轮41位于所述凹口400内,且所述从齿轮41与所述主齿轮40同轴设置,所述从齿轮41的侧部形成有向外伸展的弹性臂410,所述弹性臂410上形成有凸块411,借由所述弹性臂410施加的弹力令所述凸块411卡接于所述卡口401内。上述结构中,结合图8至图10所示,所述主齿轮40和从齿轮41同轴设置,具体可将二者套设于同一支撑轴上,同时在所述主齿轮40的顶端设置具有多个卡口401的凹口400,所述从齿轮41外侧的弹性臂410上具有凸块411,在所述弹性臂410施加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凸块411弹性抵接于卡口401内,使得所述从齿轮41与所述主齿轮40紧密配合,当预设的马达驱动机构驱使所述主齿轮40运转时,利用所述凸块411与所述卡口401的卡合作用实现动力传导,使得所述主齿轮40带动从齿轮41同步运转,当设备发生断电等情况时,可从动力输出端向所述从齿轮41施加逆向动力,当所述从齿轮41获取的逆向动力克服所述凸块411与所述卡口401之间的卡合力时,所述从齿轮41会相对所述主齿轮40发生滑动,进而实现了在逆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齿轮(40)和从齿轮(41),所述主齿轮(40)的顶端面开设有凹口(400),所述凹口(400)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卡口(401),所述从齿轮(41)位于所述凹口(400)内,且所述从齿轮(41)与所述主齿轮(40)同轴设置,所述从齿轮(41)的侧部形成有向外伸展的弹性臂(410),所述弹性臂(410)上形成有凸块(411),借由所述弹性臂(410)施加的弹力令所述凸块(411)卡接于所述卡口(40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齿轮(40)和从齿轮(41),所述主齿轮(40)的顶端面开设有凹口(400),所述凹口(400)的内侧壁形成有多个卡口(401),所述从齿轮(41)位于所述凹口(400)内,且所述从齿轮(41)与所述主齿轮(40)同轴设置,所述从齿轮(41)的侧部形成有向外伸展的弹性臂(410),所述弹性臂(410)上形成有凸块(411),借由所述弹性臂(410)施加的弹力令所述凸块(411)卡接于所述卡口(40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卡口(401)沿所述凹口(400)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令所述凹口(400)的内侧壁呈波纹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401)为半圆形卡口,所述凸块(411)为半圆形凸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齿轮(41)的侧部形成有两个弹性臂(410),两个弹性臂(410)对称设于所述从齿轮(41)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410)呈弓形,且所述弹性臂(410)与所述从齿轮(41)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410)上形成有多个凸块(411),多个凸块(411)均匀分布于所述弹性臂(410)的中间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齿轮(41)上套设有输出齿轮(42)且二者相互卡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齿轮(41)的顶端形成有套接部(412),所述输出齿轮(42)套设于所述套接部(412)上,所述输出齿轮(42)的底部开口处形成有内齿牙(420),所述内齿牙(420)与所述从齿轮(41)的外齿牙相互卡合。
9.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