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剥皮装置及智能装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剥皮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剥皮装置及智能装备。
技术介绍
配网线路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检查和维修。配网带电作业已成为了减少配网停电时间、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其中,带电剥除导线的绝缘皮是带电作业的必要步骤之一,因此合适的剥皮装置对于配网带电作业非常关键。目前的剥皮装置虽然能够实现自主剥皮作业,但是由于是高空作业,因此作业较为复杂。通常会在夹持机构上设有电机,以驱动夹持机构夹持或释放主导线,在切割装置剥除主导线的绝缘皮时,夹持机构会沿着主导线的周向转动,以切割主导线,但是在旋转的过程中,电机与夹持机构之间连接的连接线可能会缠绕在主导线上,或切割装置出现将连接线切断的情况,导致在作业完成后,夹持机构不能释放主导线,从而影响剥皮装置的正常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与夹持机构与供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可能会缠绕在主导线上,或切割装置出现将连接线切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剥皮装置及智能装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剥皮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夹持主导线;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分离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的第二状态,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夹持或释放所述主导线。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中的第三旋转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二移动组件,且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三旋转件位于同一轴线上。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旋转件转动的万能套筒,和驱动所述万能套筒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用于支撑所述万能套筒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滑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连接板端部,且位于所述连接板两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一步,在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三支架和与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转动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沿所述转动件延伸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转动件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丝杆和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固定杆。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滑块,具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底座上,且在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设有、用于驱动两个第二滑块做相对运动的第三旋转件,其中所述第三旋转件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上用于切割主导线的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座,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固接;刀具,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刀座内,所述刀具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主导线呈50°-85°的夹角,在所述刀座上设有调节所述刀具旋转位置的长度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装备,包括所述的剥皮装置,和安装所述剥皮装置的移动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剥皮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夹持主导线;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分离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的第二状态,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夹持或释放所述主导线。在需要对主导线进行夹持时,传动机构由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从而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夹持主导线,在需要对主导线进行释放时,传动机构由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从而驱动第二夹持机构释放主导线,该剥皮装置采用传动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间接的连接方式,防止了切割机构在进行剥除主导线的绝缘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切断连接线的情况,保证了剥皮作业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剥皮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中的第三旋转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二移动组件,且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三旋转件位于同一轴线上。将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三旋转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便于第三旋转件与第二移动组件的连接,只需要发生轴向上的位移,即可使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三旋转件连接,提高了连接精度,同时也提高了连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剥皮装置中传动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剥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后视图;图4为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动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旋转机构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第一夹持机构;3-架体;4-第一架体;5-第二架体;6-导向架;7-导向面;8-第一滑块;9-第二旋转件;10-主导线;11-第二驱动机构;12-第二夹持机构;13-第二滑块;14-第三旋转件;15-光杠;16-传动机构;17-保护罩;18-行走机构;19-滑轨;20-滑座;21-第一旋转件;22-第一驱动机构;23-限位板;24-第一检测组件;25-旋转机构;26-壳体;27-第一开口;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第三齿轮;31-第二开口;32-第三驱动机构;37-第二检测组件;38-定位杆;39-凸块;42-供电设备;43-切割机构;44-刀座;45-刀具;46-长度测量装置;47-绝缘皮导出杆;48-摄像头;49-控制器;50-快装接头;51-第三检测组件;52-第一移动组件;53-第二移动组件;55-万能套筒;56-第二驱动电机;57-第一支架;58-连接板;59-第一固定板;60-第二固定板;61-第三支架;62-第二支架;63-第一驱动电机;64-转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第二夹持机构(12),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用于夹持主导线(10);/n传动机构(16),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分离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连接的第二状态,在所述传动机构(16)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夹持或释放所述主导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第二夹持机构(12),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用于夹持主导线(10);
传动机构(16),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分离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连接的第二状态,在所述传动机构(16)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夹持或释放所述主导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6)包括:
第一移动组件(52),设置在底座(1)上,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中的第三旋转件(14)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52)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52)滑动连接的第二移动组件(53),且所述第二移动组件(53)与所述第三旋转件(14)位于同一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53)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旋转件(14)转动的万能套筒(55),和驱动所述万能套筒(55)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56),以及用于支撑所述万能套筒(55)的第一支架(57),所述第一支架(57)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5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7)包括连接板(58)和设置在连接板(58)端部,且位于所述连接板(58)两侧的第一固定板(59)和第二固定板(60)。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阳,李文华,滕济林,张东辉,张五福,赵崇,胡维斌,卢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华电电力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