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载体,用以容置电池。电池载体包含基座及支架。基座包含主板及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主板。主板具有与第一限位件相对设置的定位孔。支架包含主体部、尾部及止挡部。主体部位于主板并包含立于主板的抵靠墙。尾部设置于主体部的一侧并包含定位柱。支架通过定位柱设置于定位孔而设置于基座。止挡部包含弹性臂及止挡块。弹性臂设置于抵靠墙的一侧。止挡块设置于弹性臂并朝第一限位件凸出抵靠墙。主板还具有限位侧缘。限位侧缘位于第一限位件与定位孔之间供主体部抵靠。限位侧缘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一限位件至定位孔的方向。
Battery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载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载体
,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组装且易于安装电池的电池载体。
技术介绍
一般服务器是通过电源来获得所需要的电力。但为了避免电源意外故障而供电失效,大多还会再安装备用电源,以避免服务器遭到断电而导致数据毁损。这些备用电源大多是以电池的形式安装在服务器内部的电池载体上。然而,因为服务器内部的零件相当复杂,无论是将电池载体组装到服务器内部,还是将电池安装到电池载体上,都势必要绕过这些零件后才能够把电池载体或电池送到所欲组装或安装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组装或安装步骤过于复杂,则可能会造成组装或安装上不顺利,徒费组装或安装的时间成本。因此,如何制造一种本身易于组装且易于安装电池的电池载体成了本领域中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载体,仅需要简便的操作便可以将其组装完毕并且将电池安装于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电池载体,用以容置一电池。电池载体包含一基座以及一支架。基座包含一主板以及一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主板上并且用以供电池抵靠。主板具有一定位孔。定位孔与第一限位件相对设置。支架包含一主体部、一尾部以及一止挡部。主体部位于主板上。主体部包含一抵靠墙。抵靠墙立于主板并且用以供电池抵靠。尾部设置于主体部远离第一限位件的一侧。尾部包含一定位柱。支架通过定位柱设置于定位孔而设置于基座。止挡部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止挡块。弹性臂设置于抵靠墙远离主板的一侧。止挡块设置于弹性臂并且朝向第一限位件凸出于抵靠墙。主板还具有至少一限位侧缘。至少一限位侧缘位于第一限位件与定位孔之间供主体部抵靠。至少一限位侧缘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一限位件至定位孔的方向。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载体,当需要将支架组装于基座时,仅需要握持着尾部并且将主体部对准抵靠限位侧缘后,再将尾部的定位柱插入主板的定位孔中,即可完成支架与基座之间的组装;当需要将电池安装于电池载体时,仅需要先将电池的一端抵靠第一限位件,再利用电池推挤止挡块向远离第一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到止挡块至少与抵靠墙齐平后,电池即可顺利地朝主板的方向滑入以将电池的相对另一端抵靠支架的抵靠墙,从而限制电池于第一限位件与抵靠墙之间的移动。在上述过程,无论是组装电池载体本身或是将电池安装于电池载体,皆可仅需要单手即可完成,操作简便。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例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池载体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电池载体的支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至图5为电池安装于图1的电池载体之过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电池载体;100-基座;110-主板;111-定位孔;112-限位侧缘;113-限位孔;120-第一限位件;130-第二限位件;140-第三限位件;150-第四限位件;200-支架;210-主体部;211-抵靠墙;2111-穿孔;212-开孔;213-第一侧缘;214-第二侧缘;215-凸部;220-尾部;221-定位柱;222-斜坡;230-止挡部;231-弹性臂;232-止挡块;2321-斜面;240-第一翼板;241-突起;250-第二翼板;20-电池;21-电线;A1-第一方向;A2-第二方向;D-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载体1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池载体10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电池载体10的支架20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池载体10用以容置例如作为装设在服务器内的备用电源并且具有长方形外观的一电池20(如图4与图5所示)。电池载体10包含一基座100以及一支架200。基座100包含一主板110以及一第一限位件120。第一限位件120设置于主板110上并且用以供电池20抵靠。主板110具有一定位孔111。定位孔111与第一限位件120相对设置。支架200包含一主体部210、一尾部220以及一止挡部230。主体部210位于主板110上。主体部210包含一抵靠墙211。抵靠墙211立于主板110并且用以供电池20抵靠。尾部220设置于主体部210远离第一限位件120的一侧。尾部220包含一定位柱221。支架200通过定位柱221设置于定位孔111而设置于基座100。止挡部230包含一弹性臂231以及一止挡块232。弹性臂231的材质例如为塑料。弹性臂231设置于抵靠墙211远离主板110的一侧。止挡块232设置于弹性臂231并且朝向第一限位件120凸出于抵靠墙211。也就是说,弹性臂231设置于抵靠墙211的上方,并且止挡块232朝向电池20的方向凸出。主板110还具有至少一限位侧缘112。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以及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主板110还具有一限位孔113,主板110于限位孔113处形成二限位侧缘11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侧缘112位于第一限位件120与定位孔111之间供主体部210抵靠。限位侧缘112的延伸方向(如后述的第一方向A1)不同于第一限位件120至定位孔111的方向(如后述的第二方向A2)。举例来说,限位侧缘112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一限位件120至定位孔111的方向。当需要将支架200组装于基座100时,仅需要握持着尾部220并且将主体部210对准抵靠限位侧缘112后,再将尾部220的定位柱221插入主板110的定位孔111中,即可完成支架200与基座100之间的组装。接着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为电池20安装于图1的电池载体10的过程的示意图。当需要将电池20安装于电池载体10时,仅需要先将电池20的一端抵靠基座100的第一限位件120,再利用电池20推挤止挡块232并借着弹性臂231的材质本身容许些许弹性变形的特性让止挡块232一并随着弹性臂231向远离第一限位件120的方向移动到止挡块232至少与抵靠墙211齐平后,电池20即可顺利地朝主板110的方向滑入以将电池20的相对另一端抵靠支架200的抵靠墙211,从而限制电池20于第一限位件120与抵靠墙211之间的移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以及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止挡块232于远离主板110的一侧具有一斜面2321。斜面2321用以在安装电池20的过程中供电池20接触并作为受压面而如上所述地带动弹性臂231朝远离第一限位件120的方向移动,以达到上述止挡块232至少与抵靠墙211齐平而不致阻挡到电池20的安装路径的效果。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组装电池载体10本身或是将电池20安装于电池载体10,皆可仅需要单手即可完成,操作简便。此外,在安装电池20后,止挡块232会随着弹性臂231的弹性特质被带动回复到原本的位置,而此时电池20位于主板110与止挡块232之间。若是电池20受到震动或冲击时,止挡块232可作为电池20在远离主板110方向上的止挡,使电池20不至自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载体,用以容置一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载体包含:/n一基座,包含一主板以及一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并且用以供所述电池抵靠,所述主板具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设置;以及/n一支架,包含一主体部、一尾部以及一止挡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主板上,所述主体部包含一抵靠墙,所述抵靠墙立于所述主板并且用以供所述电池抵靠,所述尾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所述尾部包含一定位柱,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定位孔而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止挡部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止挡块,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抵靠墙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止挡块设置于所述弹性臂并且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凸出于所述抵靠墙,/n其中,所述主板还具有至少一限位侧缘,所述至少一限位侧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定位孔之间供所述主体部抵靠,并且所述至少一限位侧缘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定位孔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载体,用以容置一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载体包含:
一基座,包含一主板以及一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并且用以供所述电池抵靠,所述主板具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设置;以及
一支架,包含一主体部、一尾部以及一止挡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主板上,所述主体部包含一抵靠墙,所述抵靠墙立于所述主板并且用以供所述电池抵靠,所述尾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所述尾部包含一定位柱,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定位孔而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止挡部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止挡块,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抵靠墙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止挡块设置于所述弹性臂并且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凸出于所述抵靠墙,
其中,所述主板还具有至少一限位侧缘,所述至少一限位侧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定位孔之间供所述主体部抵靠,并且所述至少一限位侧缘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定位孔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开孔,所述开孔朝向所述主板,所述基座还包含一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并且穿过所述开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抵靠墙与所述尾部之间,所述主体部于所述开孔处形成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以及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抵靠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缘至所述第二侧缘的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抵靠墙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载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秉威,周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