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沟道碳化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化硅MOSFET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自对准制造方法来实现短沟道碳化硅MOSFET器件。
技术介绍
由于N型及P型杂质在碳化硅中的扩散系数极小,因此无法像制作硅基MOSFET一样,通过N阱或P阱的横向扩散来实现沟道自对准。目前传统方法的碳化硅MOSFET器件主要采用非自对准工艺进行制作,工艺主要流程如下:①在N型碳化硅外延上淀积氧化层(后续称之为hardmask),P+光刻,并刻蚀氧化层,去胶,然后注入P型杂质形成P+接触,去除hardmask;②淀积氧化层,P阱光刻,并刻蚀氧化层,去胶,然后注入P型杂质形成P阱,去除hardmask;③淀积氧化层,N+光刻并刻蚀氧化层,去胶然后注入N型杂质形成N+源区,去除hardmask;④热退火,激活P型和N型杂质;⑤淀积或生长栅介质层,淀积栅极材料,栅极光刻并刻蚀栅极材料,去胶;⑥淀积介质层,进行源极孔光刻及刻蚀,形成源极接触孔,淀积源极金属并合金形成源极接触;⑦进行栅极孔光刻及刻蚀,形成栅极接触孔;⑧淀积金属,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沟道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在碳化硅衬底的上表面沉积碳化硅外延层,在碳化硅外延层上沉积一层第一氧化层,在第一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第一氧化层,然后向碳化硅外延层注入P型杂质形成P+接触,并去除第一氧化层;/n(2)在碳化硅外延层上再次沉积一层第二氧化层,在第二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第二氧化层,然后向碳化硅外延层注入P型杂质形成P阱1,并去除第二氧化层;/n(3)在碳化硅外延层上再次沉积一层第三氧化层,在第三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第三氧化层,然后向碳化硅外延层注入P型杂质形成P阱2,保留第三氧化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沟道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碳化硅衬底的上表面沉积碳化硅外延层,在碳化硅外延层上沉积一层第一氧化层,在第一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第一氧化层,然后向碳化硅外延层注入P型杂质形成P+接触,并去除第一氧化层;
(2)在碳化硅外延层上再次沉积一层第二氧化层,在第二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第二氧化层,然后向碳化硅外延层注入P型杂质形成P阱1,并去除第二氧化层;
(3)在碳化硅外延层上再次沉积一层第三氧化层,在第三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第三氧化层,然后向碳化硅外延层注入P型杂质形成P阱2,保留第三氧化层;
(4)在碳化硅外延层上再次沉积一层第四氧化层,第四氧化层位于第三氧化层之上,利用干法回刻第四氧化层,形成侧墙氧化层,刻蚀侧墙氧化层形成侧墙,然后通过侧墙之间的区域向P阱2注入N型杂质形成N+源区,N+源区设置于P+接触两侧,并去除第三和第四氧化层;
(5)高温退火处理,以激活P型和N型杂质;
(6)在P阱2上表面淀积或生长栅介质层,然后在栅介质层的上表面两侧对称淀积栅极材料,在栅极材料上涂覆光刻胶,光刻并刻蚀栅极材料,形成栅极后去除光刻胶;
(7)在栅介质层及栅极材料上沉积层间介质层,在栅介质层上进行接触孔的光刻及刻蚀,形成栅极接触孔,并在层间介质层上沉积金属,形成源极接触孔;
(8)在层间介质层上沉积一层第一金属层,并对第一金属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形成源极和栅极接触引出;
(9)钝化保护层的淀积及光刻刻蚀;
(10)在碳化硅衬底的背面沉积一层第二金属层,形成漏极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沟道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氧化层采用LPCVD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在超,罗寅,丁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