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包括平行线对、第一屏蔽带及第二屏蔽带,所述第一屏蔽带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带和第二屏蔽带,可以有效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并且线缆的稳定性更好,线缆的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单通道可满足50G的传输。
Double shielded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传输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电线心置于密封护套中构成的绝缘导线。其外可加保护覆盖层,用于传输、分配电能或传送电信号。它与普通电线的差别主要是电缆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然而,现有的线缆中都设置有一层的屏蔽层,而由于传输速率的提高,现有的线缆单层的屏蔽效果较差,而且现有的线缆的结构稳定性较差,使其线缆的传输性能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可以有效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并且线缆的稳定性更好,线缆的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单通道可满足50G的传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包括:平行线对、第一屏蔽带及第二屏蔽带,所述第一屏蔽带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带以纵向包覆方式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以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行线对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传输芯线,所述传输芯线包括中心导体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根地线,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平行线对的两侧边,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带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层外层包带,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地线和所述第二屏蔽带的外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包带为聚酯包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为发泡绝缘层或实心绝缘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带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胶水层及第一PET层,所述第一胶水层的一侧面贴附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一PET层贴附于所述第一胶水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面,并且所述第一PET层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带包括第二金属层、第二胶水层及第二PET层,所述第二胶水层的一侧面贴附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并且所述第二屏蔽带的第二金属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外,以使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相互贴合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铜层、铝层或银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为铜层、铝层或银层。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带和第二屏蔽带,可以有效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并且线缆的稳定性更好,线缆的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单通道可满足50G的传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另一视角的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10,包括:平行线对100、第一屏蔽带200及第二屏蔽带300,所述第一屏蔽带200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100外,所述第二屏蔽带300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200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平行线对100用于实现高频数据的传输;所述第一屏蔽带200用于对线对进行第一次屏蔽;所述第二屏蔽带300用于实现对线对的第二次屏蔽。如此,通过设置两层的屏蔽带,可以有效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并且两层的屏蔽带包覆平行线对使得线缆的稳定性更好,线缆的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单通道可满足50G的传输。另外,两个屏蔽带使得线缆的结构更牢固,结构稳定性更好,进而可以保证线缆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屏蔽带以纵向包覆方式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以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外。如此,通过对平行线对进行纵包的,一方面可以使得线缆的结构更平整,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得线缆的屏蔽效果更好。但是如此则无法保证线缆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纵包包覆后,又进行绕包包覆,则可以使得线缆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屏蔽掉更多的干扰信号,进一步提高线缆的数据传输能力。请参阅图1,所述平行线对10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传输芯线,所述传输芯线包括中心导体110及绝缘层120,所述绝缘层120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110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心导体110用于传输高速数据,所述绝缘层120用于隔绝两个导体,并没相互干扰,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绝缘层为发泡绝缘层或实心绝缘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定绝缘层的材料,而且由于发泡绝缘层为泡孔结构的绝缘层,在相同的性能下,发泡绝缘结构的整体介电常数较小,从而使得线缆整体的尺寸较小,有以利于客户运输和包装,并且还可以使用发泡绝缘结构还可以使得线缆的高频性能更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高速传输线缆还包括两根地线400,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平行线对的两侧边,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带外。如此,通过设置双地线,一方面可以方便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得线缆的结构稳定性更好,高速传输性能相比于单地线结构来说,速度更快,数据传输更稳定。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高速传输线缆还包括至少一层外层包带500,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地线和所述第二屏蔽带的外侧壁上。优选的,所述外层包带为聚酯包带。优选的,所述高速传输线缆包括两层外层包带。如此,通过设置一层或者两层外层包带,可以使得线缆的结构更牢靠,更稳定,从结构上可以保证了线缆的高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线对、第一屏蔽带及第二屏蔽带,所述第一屏蔽带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线对、第一屏蔽带及第二屏蔽带,所述第一屏蔽带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带以纵向包覆方式包覆于所述平行线对外,所述第二屏蔽带以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带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线对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传输芯线,所述传输芯线包括中心导体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地线,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平行线对的两侧边,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带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屏蔽高速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外层包带,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地线和所述第二屏蔽带的外侧壁上。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豫超,舒钱章,徐竞争,金哲,陈丹,
申请(专利权)人: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