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24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包括减速带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减速带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并且固定槽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收费技术领域。该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升降挡板可限制车辆双轮的移动,且位于停车位较为中间位置,避免车辆限制不足仍可移动的问题,也可让车辆规范停泊,该设计外形为减速带形状,放置在路面上,除安装设备需对路面打孔固定外,无需对道路大幅改造,所有设施均于道路表面,安装简易,工程量小,适合大范围推广。

An intelligent charging system for public parking with deceleration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收费
,具体为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车道管理设备搭建的一套对停车场车辆出入、场内车流引导、停车费收取工作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是专业车场管理公司必备的工具,它通过采集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场内位置,实现车辆出入和场内车辆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系统一般以射频感应卡为载体,通过感应卡记录车辆进出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完成收费策略实现,收费账务管理,车道设备控制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同时公共停车场的管理难度也大幅增大,目前城市公共停车场主要是城市干道两侧的开放式公共停车场,这种停车场存在很大的机动性,政府不便管理,现行的公共管理收费系统大多是人工管理收费,但由于车辆机动性大,人工管理存在疏忽易导致秩序混乱,效率较低,而部分管理收费系统采用智能化系统,但这些系统存在需要在地下安装设备、布置电路等的复杂施工问题和存在对私家车限制不足仍可移动的限位问题,以及缴费所使用的缴费软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包括减速带(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并且固定槽(4)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所述固定槽(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并且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转动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7)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所述固定槽(4)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套筒(9),所述限位套筒(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0),所述螺纹套筒(10)的顶部贯穿限位套筒(9)并延伸至限位套筒(9)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包括减速带(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并且固定槽(4)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所述固定槽(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并且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转动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7)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所述固定槽(4)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套筒(9),所述限位套筒(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0),所述螺纹套筒(10)的顶部贯穿限位套筒(9)并延伸至限位套筒(9)的外部,所述螺纹套筒(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顶端贯穿螺纹套筒(10)并延伸至螺纹套筒(10)的外部,所述螺纹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并且减速带(1)的顶部开设有与挡板(12)相适配的限位槽(13),所述挡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雷达感应器(27),所述固定箱(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广告牌(14),并且固定箱(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1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16),所述转动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轮(16)相啮合的蜗杆套筒(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板(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成弧形,并且挡板(12)上表面和下表面过渡区较圆滑,并且挡板(12)升起的最大高度为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10)的底部且位于限位套筒(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9),所述限位套筒(9)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板(19)相适配的第一卡槽(20),所述螺纹杆(11)的底端且位于螺纹套筒(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涛郑屿禾潘根基刘佳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