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建立区域碳排放特征的指标集并进行计量;根据指标集对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进行类型识别;根据类型识别结果制定低碳规划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要点:第一,建立碳排放特征指标集;第二,类型识别;第三,碳排放特征类型雷达图的图示方法;第四,制定与不同碳排放特征类型匹配的低碳规划策略,科学、全面、便捷地对任一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进行碳排放特征类型识别,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低碳规划策略,为区域的碳排放特征评价与控制体系构建良好的基础。
The method and system of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ed treatment for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碳发展治理与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对全球碳减排具有重要推动的作用。省、市、县等行政区域是实现中国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主体,但由于各区域存在着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差异等特征,导致了不同区域的碳排放也存在显著差异。因而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需要全面地把握各区域与碳排放紧密联系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碳排放特征,并将碳排放特征不同的区域进行类型区分,从而针对不同碳排放特征类型制定行之有效且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策略,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各级行政区域控碳的有效管理途径。因此,建立起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及系统,目标紧迫且意义重大。既有区域碳排放特征类型识别技术方法主要包含三类:(1)直接划定法。如采用已有的东中西、八大经济区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方式来简单区分区域碳排放的特征类型;(2)双指标划定法。如采用人均GDP、碳排放强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评价矩阵的构建将区域碳排放特征区分为四种类型;(3)多指标聚类分析法。如以碳排放直接量指标(如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以及人均碳排放等)和相关影响因素指标(如人口、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能源结构等)进行聚类分析来识别不同聚类结果下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既有研究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区域碳排放特征类型的差异性,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采用已有区位划分方式容易受到原本的区域划分条件(如经济、区域功能等)的限制,并不能反映各区域低碳治理的类型化的需求,并且相同区域内部在碳排放特征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在各区域减排路径的制定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2)既有研究中的指标往往源自所研究方向的特定社会角度,并没有较全面地从区域本身的多维度视角来考究区域与碳排放相关的综合特征;(3)既有研究仅针对同一级别区域尺度(省、市)以不同的方法体系来进行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划分,而难以实现以统一的方法标准体系下对多个级别区域层面(省、市、县等)的碳排放特征类型进行归类或识别。综上,针对以区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多维因素碳排放特征类型的划分、识别和治理,目前并没有较强针对性的研究与统一的方法标准,也尚未形成综合性佳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操作性强、适用性高的方法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及系统,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建立区域碳排放特征的指标集并进行计量。一些实施例中,该区域为基于单一行政区划分得到的区域,该单一行政区包括省、市或县;该指标集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空间平衡指标、工业结构指标、家庭生活指标、重型能源指标、清洁能源指标和/或技术水平指标;该指标集的计量包括:对指标集中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基于各项指标的值并结合全国平均水平对该指标集进行标准化。进一步的,其中:对指标集中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包括:经济发展指标:其中,GDPR表示区域内生产总值,GDPN表示国家生产总值,CAPR表示区域年末人口总数,CAPN表示国家年末人口总数;空间平衡指标:其中,FAR表示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FAN表示国家林业用地面积,CAR表示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CAN表示国家建设用地面积,AAR表示区域内农业耕地面积,AAN表示国家农业耕地面积;工业结构指标:其中,IER表示区域内工业总能耗,IEN表示国家工业总能耗,IAR表示区域内工业增加值,IAN表示国家工业增加值;家庭生活指标:其中,RER表示区域内家庭生活终端能耗,REN表示国家家庭生活终端能耗;重型能源指标:其中,HER表示区域内重型能源消耗量,HEN表示国家重型能源消耗量,TER表示区域内能源消耗总量,TEN表示国家能源消耗总量;清洁能源指标:其中,CGR表示区域内清洁能源发电量,CGN表示国家清洁能源发电量,TGR表示区域内总发电量,TGN表示国家总发电量;技术水平指标:其中,SRFR表示区域内科研经费投入,SRFN表示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对指标集进行标准化包括:所述指标集中存在某指标的值<1,表示该指标<全国平均水平;所述指标集中存在某指标的值≥1,表示该指标≥全国平均水平。和/或,所述指标集中存在某指标的值>2时,将该指标的值定义为2,表示该指标>>全国平均水平。然后,根据该指标集对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进行类型识别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将该区域的碳排放特征的指标集分别与不同标准类型的指标集进行欧氏距离计算,该欧氏距离最小时对应的该标准类型作为该区域的类型;类型识别的结果显示为特征雷达图。一些实施例中,该欧氏距离计算包括:其中,x表示该区域的指标集,y表示标准类型的指标集,i表示各种不同的标准类型,j表示1~n项指标的数值,xj表示该区域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yij表示第i种标准类型下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Di表示该区域中各个指标与不同标准类型中所对应的各个指标值的欧氏距离;K=MinDi,其中,K表示所述欧式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值,i表示该区域的类型。最后,根据类型识别结果制定低碳规划策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系统,该系统基于上述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实现。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及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利用区域社会经济属性来反映区域碳排放内因特征的指标集,形成了基于“经济发展”、“空间平衡”、“工业结构”、“家庭生活”、“能耗结构”、“清洁能源”和“技术水平”7个维度的对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碳排放特征类型的界定,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推动作用;(2)本专利技术结合区域碳排放特征指标集、类型识别方法、类型特征雷达图的图示方法以及类型与低碳规划策略的匹配方法,科学、全面、便捷地对区域进行碳排放特征类型识别,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低碳规划策略,填补了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中进行碳排放特征识别与分类治理的方法空白,为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制定行之有效且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区域碳排放调控评价指标体系;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I类指标特征雷达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II类指标特征雷达图;图5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建立区域碳排放特征的指标集并进行计量;/n根据所述指标集对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进行类型识别;/n根据类型识别结果制定低碳规划策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区域碳排放特征的指标集并进行计量;
根据所述指标集对区域碳排放特征的类型进行类型识别;
根据类型识别结果制定低碳规划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为基于单一行政区划分得到的区域,所述单一行政区包括省、市或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集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空间平衡指标、工业结构指标、家庭生活指标、重型能源指标、清洁能源指标和/或技术水平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集的计量包括:
对所述指标集中各项指标进行计算;
基于所述各项指标的值并结合全国平均水平对所述指标集进行标准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类型识别及分类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指标集中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包括:
经济发展指标:
其中,GDPR表示区域内生产总值,GDPN表示国家生产总值,CAPR表示区域年末人口总数,CAPN表示国家年末人口总数;
空间平衡指标:
其中,FAR表示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FAN表示国家林业用地面积,CAR表示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CAN表示国家建设用地面积,AAR表示区域内农业耕地面积,AAN表示国家农业耕地面积;
工业结构指标:
其中,IER表示区域内工业总能耗,IEN表示国家工业总能耗,IAR表示区域内工业增加值,IAN表示国家工业增加值;
家庭生活指标:
其中,RER表示区域内家庭生活终端能耗,REN表示国家家庭生活终端能耗;
重型能源指标:
其中,HER表示区域内重型能源消耗量,HEN表示国家重型能源消耗量,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凤英,杨一苇,杨宇灏,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