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节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07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民用柴灶的循环式节能热水器。该装置的左联结管从环形管一端起成斜上方向垂直贯通水箱底伸出一段上升管,而右联结管则与水箱底部齐平焊接,使两通水口形成明显的高度差。使水流形成定向循环,从而达到了提高热效率,克服假沸腾现象,并减慢水垢沉积的目的。(*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用于民用柴灶的一种热水器。热水器是利用柴灶余热、烟气,加热凉水的节能装置。它主要由环形管、联结管、水箱和出水管组成。现有的热水器,环形管的截面都是圆型,两联结管均成水平放置,然后与水箱联通,两通水口也无明显高度差。这种热水器有几个明显的缺陷。一是随着冷水在环形管内受热后温度的升高,容水虽会多次换向流动,但这种换向流动是不充分的,常常是环形管内热水携带的热量不能及时带入水箱,水箱中的冷水也不能及时流入环形管受热,因而热水器效率不够高,二是当水温升至80℃后,热水中即有汽泡逸出,由于不能及时排放,只能聚集在环形管内,然后突然排出,产生很大声音和震动,造成假沸腾现象,影响热水器的正常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热水器,它能使水流以较快速度作恒定方向循环,提高热效率,防止假沸腾等现象产生。本技术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其方案是这样考虑的。它包括一根环形管,其两端过渡为两段联结管与水箱联通,环形管侧壁联通有一根带阀门的出水管,组成一个不漏水的容水系统,使水箱中两通水口产生明显的高度差。产生这一高度差可以用两种联结方式来完成一种是一联接管从距水箱底部有一定高度的箱壁外部接入,另一联结管与水箱底部联结,形成高度差;另一种是一联结管从水箱底部穿入并垂直伸出一段上升管,管端即为上通水口,与水箱底部的另一联结管口(即下通水口)形成高度差。后者在制作、安装上比前者方便。试验表明,左联结管从环形管一端开始逐渐上升后穿入水箱底部,对于加快水流速度更好。实现左联结管逐渐上升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环形管一端起以平滑上升弧线穿入水箱底部;二是左联结管从环形管一端开始为一直管,向上升一角度后穿入水箱底部。根据液体受热上升的原理,环形管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可使管内水流产生二次环流,有利于提高热效率。由右联结管来实现上述方案,效果是相同的。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后,水流是这样循环的向热水器内加入足够的冷水,使水箱中水平面高于上通水口。冷水在环形管内受热升温,由于左联结管是逐渐上升的,因而热水总是顺左联结管徐徐上升,通过上升管进入水箱,而不是反向。在水箱内,由于上升管的存在,热水只能扩散于水的上部,下部较冷的水便从下通水口经右联结管进入环形管,以补充已进入水箱的热水,因而水流就形成了这种定向循环。定向循环水流速度显然比现有热水器快,因而产生了热效率高、无假沸腾现象的优点,同时也减慢了水垢的沉积。在截面为椭圆的环形管内,管壁热水要顺两壁弧线上升,中部较冷的水则会下沉,以补充上升的水,从而形成了二次环流,强化了热交换过程。使用本热水器,在四口之家做一餐饭的同时,可得到6~8公斤开水。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热水器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热水器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沿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参照图1,该热水器包括水箱(1),它通过左右两联结管(2)(3)与环形管(7)相连,水箱内有上通水口(5)和下通水口(6),图中(8)是一根带有阀门(9)的出水管,图中(10)是水箱盖。水箱由铝板经焊接而成,可容水4~8公斤。水箱埋设在炉灶出口的烟道中,其后背下部有一个斜面(见图2),以利于烟气通过。如图3所示,水箱顶部有一个水箱盖(10)。右联结管(3)与水箱底齐平焊接,形成下通水口(6),左联结管(2)从水箱底板左侧垂直穿入,并连有一段上升管(4),它的管端为上通水口(5)。左联结管(2)是一直管,从环形管(7)的端部起与环形管所在平面成5°~20°斜上方向伸至水箱底部然后折向垂直穿入水箱。联结管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环形管(7)成水平状埋设在炉灶内部,其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弯制环形管时注意长轴与环形管所在平面垂直。如将左右联结管互换位置,热水器功能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灶热水器,由易导热的金属材料制成,它包括一根环形管(7),其两端过渡为两段联结管与水箱(1)联通形成两个通水口,环形管侧壁联通有一根带阀门(9)的出水管(8),组成一个不漏水的容水系统,其特征是下通水口(6)是一根联结管与水箱底的接口,上通水口(5)即为另一根联结管斜上向逐渐上升伸于水箱底后垂直贯通水箱底伸出一段上升管(4)的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灶热水器,由易导热的金属材料制成,它包括一根环形管(7),其两端过渡为两段联结管与水箱(1)联通形成两个通水口,环形管侧壁联通有一根带阀门(9)的出水管(8),组成一个不漏水的容水系统,其特征是下通水口(6)是一根联结管与水箱底的接口,上通水口(5)即为另一根联结管斜上向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昌达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农村能源试验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