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90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正极柱、负极柱、电池本体、底座、连接片、双头螺栓、安装筒、减震座、缓冲板、缓冲弹簧、固定壳以及夹持板,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正极柱,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负极柱,电池本体下端面安装有底座,电池本体上侧设置有固定壳,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双头螺栓,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夹持板,夹持板左右端面连接有连接片,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座,减震座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上侧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上侧连接有安装筒,该设计解决了锂离子电池极柱固定与防震效果不好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固定效果好,减震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属于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的热潮,采用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被视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能源,发展势头迅猛。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极柱稳固性能较差,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与正极柱及负极柱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导接,在汽车驶动过程中会不断产生震动,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导接的电芯与极柱会存在松动脱离的现象,给汽车使用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现在急需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固定效果好,减震效果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正极柱、负极柱、电池本体、底座以及减震固定机构,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正极柱,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负极柱,所述电池本体下端面安装有底座,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固定机构,所述减震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片、双头螺栓、安装筒、减震座、缓冲板、缓冲弹簧、固定壳以及夹持板,所述电池本体上侧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双头螺栓,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左右端面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侧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侧连接有安装筒。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座、缓冲弹簧、缓冲板以及安装筒设置有两组,两组减震座、缓冲弹簧、缓冲板以及安装筒分布在正极柱与负极柱下方,且安装筒规格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规格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板设置为弧形结构,且两个弧形夹持板构成一个圆形夹持板,圆形夹持板规格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壳前后端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双头螺栓与连接孔相匹配,所述双头螺栓环形侧面前后两侧设置有固定螺母。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为弹性较大的缓冲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板内部设置有绝缘防护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因本技术添加了连接片、双头螺栓、安装筒、减震座、缓冲板、缓冲弹簧、固定壳以及夹持板,该设计能够对电池极柱进行固定与防震,解决了锂离子电池极柱固定与防震效果不好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减震固定效果。因减震座、缓冲弹簧、缓冲板以及安装筒设置有两组,两组减震座、缓冲弹簧、缓冲板以及安装筒分布在正极柱与负极柱下方,且安装筒规格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规格相匹配,该设计有利于对正极柱和负极柱进行减震,因夹持板设置为弧形结构,且两个弧形夹持板构成一个圆形夹持板,圆形夹持板规格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规格相同,该设计有利于对正极柱和负极柱进行固定,本技术结构合理,固定效果好,减震效果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中减震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中减震固定机构的俯视剖面图;图中:1-正极柱、2-负极柱、3-电池本体、4-底座、5-减震固定机构、51-连接片、52-双头螺栓、53-安装筒、54-减震座、55-缓冲板、56-缓冲弹簧、57-固定壳、58-夹持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正极柱1、负极柱2、电池本体3、底座4以及减震固定机构5,电池本体3内部设置有正极柱1,电池本体3内部设置有负极柱2,电池本体3下端面安装有底座4,电池本体3内部设置有减震固定机构5。减震固定机构5包括连接片51、双头螺栓52、安装筒53、减震座54、缓冲板55、缓冲弹簧56、固定壳57以及夹持板58,电池本体3上侧设置有固定壳57,固定壳57内部设置有双头螺栓52,固定壳57内部设置有夹持板58,夹持板58左右端面连接有连接片51,电池本体3内部设置有减震座54,减震座54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56,缓冲弹簧56上侧连接有缓冲板55,缓冲板55上侧连接有安装筒53,该设计解决了锂离子电池极柱固定与防震效果不好问题。减震座54、缓冲弹簧56、缓冲板55以及安装筒53设置有两组,两组减震座54、缓冲弹簧56、缓冲板55以及安装筒53分布在正极柱1与负极柱2下方,且安装筒53规格与正极柱1和负极柱2规格相匹配,该设计有利于对正极柱1和负极柱2进行减震,夹持板58设置为弧形结构,且两个弧形夹持板58构成一个圆形夹持板58,圆形夹持板58规格与正极柱1和负极柱2规格相同,该设计有利于对正极柱1和负极柱2进行固定。连接片51内部开设有连接孔,固定壳57前后端面开设有连接孔,双头螺栓52与连接孔相匹配,双头螺栓52环形侧面前后两侧设置有固定螺母,该设计有利于装置的固定,缓冲弹簧56设置为弹性较大的缓冲弹簧56,该设计有利于产生较大弹力,夹持板58内部设置有绝缘防护圈,该设计可以防止夹持板58对正极柱1和负极柱2造成损伤。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将正极柱1和负极柱2分别插入安装筒53中,而后将双头螺栓52贯穿连接孔,使得夹持板58与正极柱1和负极柱2紧密贴合,而后使用固定螺母将双头螺栓52与固定壳57相固定,当正极柱1和负极柱2受到外力震动时,正极柱1和负极柱2通过安装筒53向下挤压缓冲板55,缓冲板55向下挤压缓冲弹簧56,缓冲弹簧56在减震座54内压缩产生弹力,弹力与外界震动相作用,提高了本技术的减震固定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正极柱、负极柱、电池本体、底座以及减震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正极柱,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负极柱,所述电池本体下端面安装有底座,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固定机构;/n所述减震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片、双头螺栓、安装筒、减震座、缓冲板、缓冲弹簧、固定壳以及夹持板,所述电池本体上侧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双头螺栓,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左右端面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侧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侧连接有安装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正极柱、负极柱、电池本体、底座以及减震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正极柱,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负极柱,所述电池本体下端面安装有底座,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固定机构;
所述减震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片、双头螺栓、安装筒、减震座、缓冲板、缓冲弹簧、固定壳以及夹持板,所述电池本体上侧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双头螺栓,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左右端面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电池本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侧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侧连接有安装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缓冲弹簧、缓冲板以及安装筒设置有两组,两组减震座、缓冲弹簧、缓冲板以及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兴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