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871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调节机构,壳体包括底壳和密封地盖设于底壳上的顶盖,底壳设置有端子组件,调节机构包括压簧和调节组件,压簧设置于顶盖和调节组件之间,压簧其中一侧抵于顶盖,另一侧压向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置于压簧和底壳之间,调节组件可调节地与端子组件相互连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将传统的车载座椅控制开关的顶盖设计为封闭式结构,采用两侧按压的方式替代传统垂直驱动部的按压方式,消除顶盖开口结构,从而使开关整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提高整体的稳固性,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少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A rocker type seat adjustment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特指一种用于车载座椅并采用双边按压调节的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
技术介绍
在车载调节开关中,通常都会采用拨动调节块的方式,使导通部件与端子之间实现相互接触或脱离,现有的开关装置中,其壳体内的两侧都设置有调节孔,且其调节块设置有驱动部,其驱动部垂直于水平方向向上延伸并外露于本体壳体外,借由按钮的左右双向拨动或摇动,进而使驱动部收到左向或右向的推力,由驱动部带动调节块实现摇动,使导通部件与端子间实现导通或断开的状态切换,其驱动部贯穿于顶盖而外露于开关本体外侧,使整体结构复杂,导致调节开关的加工成本增加,并降低了调节开关的稳固性,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顶盖具有开口,导致整体密封性差,容易入水或摄入杂物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控制开关,特指一种用于车载座椅并采用双边按压调节的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密封地盖设于所述底壳上的顶盖,所述底壳设置有端子组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压簧和调节组件,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调节组件之间,所述压簧其中一侧抵于所述顶盖,另一侧压向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压簧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可调节地与所述端子组件相互连通或断开。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由第一调节组和第二调节组所组成,所述第一调节组和所述第二调节组呈中心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一调节组和所述第二调节组均包括调节块和翘板弹片,所述调节块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压柄和按压部,所述压柄可按压摆动地外露于所述底壳,所述按压部随所述调节块的按压操作可旋动地压设于所述翘板弹片上,所述翘板弹片可摆动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底壳底部,所述翘板弹片的两端通过所述调节块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实现连接或断开的状态。其中,所述底壳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压柄可按压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并延伸外露于所述底壳的外侧,所述按压部设置有挂扣,所述挂扣随所述调节块的按压操作可旋动地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上。其中,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呈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壳两侧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均可调节地电性连接于所述翘板弹片。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均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均设置有接触凸点,并通过所述接触凸点分别与所述翘板弹片的两侧实现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一体成型地设置有支点,所述翘板弹片可摆动地挂设于所述支点上。其中,所述顶盖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若干个所述连接块均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底壳的外侧壁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与若干个所述卡接孔相配合的倒扣,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壳上,使若干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夹紧于所述底壳的外侧,并使若干个所述卡接孔对应地与若干个倒扣相互卡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将传统的车载座椅控制开关的顶盖设计为封闭式结构,采用两侧按压的方式替代传统垂直驱动部的按压方式,消除顶盖开口的结构,从而使开关整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提高整体的稳固性,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少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调节组和第二调节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壳体;2-调节机构;3-底壳;4-顶盖;5-压簧;6-调节组件;7-端子组件;8-第一调节组;9-第二调节组;10-调节块;11-翘板弹片;12-压柄;13-按压部;14-第一卡槽;15-第二卡槽;16-挂扣;17-第一端子组;18-第二端子组;19-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21-第三端子;22-接触凸点;23-支点;24-连接块;25-卡接孔;26-倒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调节机构2,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3和密封地盖设于所述底壳3上的顶盖4,所述底壳3设置有端子组件7,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压簧5和调节组件6,所述压簧5设置于所述顶盖4和所述调节组件6之间,所述压簧5其中一侧抵于所述顶盖4,另一侧压向所述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组件6设置于所述压簧5和所述底壳3之间,所述调节组件6可调节地与所述端子组件7相互连通或断开。其中,所述调节组件6由第一调节组8和第二调节组9所组成,所述第一调节组8和所述第二调节组9呈中心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底壳3上,所述第一调节组8和所述第二调节组9均包括调节块10和翘板弹片11,所述调节块10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压柄12和按压部13,所述压柄12可按压摆动地外露于所述底壳3,所述按压部13随所述调节块10的按压操作可旋动地压设于所述翘板弹片11上,所述翘板弹片11可摆动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底壳3底部,所述翘板弹片11的两端通过所述调节块10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7实现连接或断开的状态。其中,所述底壳3设置有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所述压柄12可按压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14,并延伸外露于所述底壳3的外侧,所述按压部13设置有挂扣16,所述挂扣16随所述调节块10的按压操作可旋动地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15上。其中,所述端子组件7包括呈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壳3两侧的第一端子19组17和第二端子20组18,所述第一端子19组17和所述第二端子20组18均可调节地电性连接于所述翘板弹片11。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9组17和所述第二端子20组18均包括第一端子19、第二端子20和第三端子21,所述第一端子19和所述第三端子2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20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19和所述第三端子21均设置有接触凸点22,并通过所述接触凸点22分别与所述翘板弹片11的两侧实现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端子20一体成型地设置有支点23,所述翘板弹片11可摆动地挂设于所述支点23上。其中,所述顶盖4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24,若干个所述连接块24均设置有卡接孔25,所述底壳3的外侧壁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与若干个所述卡接孔25相配合的倒扣26,所述顶盖4盖设于所述底壳3上,使若干个所述连接块24分别夹紧于所述底壳3的外侧,并使若干个所述卡接孔25对应地与若干个倒扣26相互卡接固定。在操作本技术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按压调节块10进行整体的切换控制,将压柄12向下按压,使按压部13推动翘板弹片11产生按压力,当按压部13滑动到翘板弹片11与第二端子20的支点23相配合处时,翘板弹片11便可发生切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密封地盖设于所述底壳上的顶盖,所述底壳设置有端子组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压簧和调节组件,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调节组件之间,所述压簧其中一侧抵于所述顶盖,另一侧压向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压簧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可调节地与所述端子组件相互连通或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密封地盖设于所述底壳上的顶盖,所述底壳设置有端子组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压簧和调节组件,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调节组件之间,所述压簧其中一侧抵于所述顶盖,另一侧压向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压簧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可调节地与所述端子组件相互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由第一调节组和第二调节组所组成,所述第一调节组和所述第二调节组呈中心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一调节组和所述第二调节组均包括调节块和翘板弹片,所述调节块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压柄和按压部,所述压柄可按压摆动地外露于所述底壳,所述按压部随所述调节块的按压操作可旋动地压设于所述翘板弹片上,所述翘板弹片可摆动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底壳底部,所述翘板弹片的两端通过所述调节块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实现连接或断开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翘板式座椅调节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压柄可按压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并延伸外露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林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