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润滑助剂和纱线润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60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润滑助剂,包括重量组分为50‑80%抛射剂、1‑10%附着剂和5‑25%润滑组剂;抛射剂用于溶解润滑组剂、附着剂,常温常压下抛射剂可迅速挥发为气态;附着剂用于辅助润滑组剂在纱线表面附着,在纱线表面形成一层膜状附着层;所述附着剂为带羟基的醇类化合物;润滑组剂用于在烷烃挥发后于附着层形成润滑表面,润滑剂组包括类硅油物质和硅酸盐。通过助剂中的抛射剂、润滑组剂和附着剂,待润滑助剂干燥后,可以在纱线表面形成一层相对干燥且润滑层,降低纱线的摩擦阻力(相比水基润滑剂无张力影响),降低纱线的断线概率。同时本案中的润滑助剂均为亲水材料制成,以本案中的润滑助剂取代传统油剂润滑,避免润滑助剂在织物表面的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润滑助剂和纱线润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润滑助剂和纱线润滑方法。
技术介绍
纺丝润滑助剂作为纺丝(化纤)加工中的重要助剂,利于纱线顺利通过纺丝、牵伸、卷绕、加捻、织造等工序,使得纱线在经过旋梭、机头等部位时,由于纱线与所经过的载体表面之间存在摩擦,在相对滑动时易产生静电影响纱线表面张力,导致纱线在正常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断线等现象,需要工人对纱线进行重新连接。因此要提高加工效率、质量及产品性能,就必须使用化纤油剂。化纤油剂主要由平滑剂、乳化剂和抗静电剂等组成。白油作为开发较早而且廉价易得的一种原料,在化纤油剂中主要用做平滑剂。因不同纤维加工过程中对油剂要求不同,其相应的油剂所需的平滑剂也不相同。白油在涤纶DTY油剂、涤纶FDY油剂、丙纶油剂、锦纶油剂、人造纤维油剂等中属于基础油,用量较大,其用量占油剂组成的30%—90%,甚至更高。在纱线出线后,于纱线表面涂抹化纤油剂,使纱线表面形成润滑层,降低摩擦阻力,同时也避免了静电产生,以此降低断线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停机次数和频率。r>而目前所使用的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润滑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组分为50-80%抛射剂、1-10%附着剂和5-25%润滑组剂;/n-抛射剂,用于溶解润滑组剂、附着剂,常温常压下抛射剂可迅速挥发为气态;/n-附着剂,用于辅助润滑组剂在纱线表面附着,在纱线表面形成一层膜状附着层;所述附着剂为带羟基的醇类化合物;/n-润滑组剂,用于在烷烃挥发后于附着层形成润滑表面,所述润滑剂组包括类硅油物质和硅酸盐;类硅油物质用于降低表面摩擦,硅酸盐于烷烃挥发后,在附着层表面形成片层状润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润滑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组分为50-80%抛射剂、1-10%附着剂和5-25%润滑组剂;
-抛射剂,用于溶解润滑组剂、附着剂,常温常压下抛射剂可迅速挥发为气态;
-附着剂,用于辅助润滑组剂在纱线表面附着,在纱线表面形成一层膜状附着层;所述附着剂为带羟基的醇类化合物;
-润滑组剂,用于在烷烃挥发后于附着层形成润滑表面,所述润滑剂组包括类硅油物质和硅酸盐;类硅油物质用于降低表面摩擦,硅酸盐于烷烃挥发后,在附着层表面形成片层状润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润滑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剂采用烷烃,附着剂采用丙二醇,类硅油物质采用二甲基硅氧烷醇,
所述纺织润滑助剂的各个组分的重量比例为:烷烃:60-80%、二甲基硅氧烷醇10-15%、硅酸盐2-8%、丙二醇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润滑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润滑助剂的各个组分的重量比例为:烷烃72%、二甲基硅氧烷醇12%、硅酸盐5%、丙二醇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润滑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剂包括三氯一氟甲烷和氯四氟乙烷,抛射剂的沸点为-5至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润滑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来洋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富鸿绣花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