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检测设备在检测时工件易与传感器发生碰撞导致传感器损坏的问题。本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用于放置钢材的放置架,底板上设有外壳,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外壳之外,外壳上设有开口一,开口一内设有支撑部一,支撑部一上设有检测时位于钢材正上方的第一传感器,底板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支撑部一运动并使第一传感器缩回/伸出外壳的驱动组件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未检测时将传感器缩回至外壳,使得传感器不受工件碰撞,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
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涉及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在零部件加工生产过程中,检测零件外形是判断待测零件加工是否合格的必要手段。传统圆柱状螺纹钢或螺旋肋钢的外形参数检测都是利用检测工具进行接触式的手动检测,通过此种方式对批量生产的零件进行检测时,存在以下弊端:1.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检测结果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2.检测工具易磨损,对检测人员要求较高。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零件外形检测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9131599U],包括放置待测零件的零件放置架;测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位移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距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扫描待测零件的外形尺寸参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位移传感器扫描完待测零件一个截面后沿垂直于待测零件截面方向移动的位移;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零件放置架或者测试机构在直线、平面或立体范围内运动的驱动机构。上述的零件外形检测装置,由于未设置保护罩,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位于装置外部,在放入与取出钢材时,钢材会与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发生碰撞,或者因操作不当造成碰撞,导致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损坏,从而造成检测装置的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对传感器进行保护的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用于放置钢材的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外壳,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外壳之外,所述的外壳上设有开口一,所述的开口一内设有支撑部一,所述的支撑部一上设有检测时位于钢材正上方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支撑部一运动并使第一传感器缩回/伸出外壳的驱动组件一。检测时,驱动组件一驱动支撑部一向外壳外部运动,使第一传感器运动至钢材的正上方;检测完毕后,驱动组件一驱动支撑部一向外壳内部运动,使第一传感器缩回外壳。外壳对第一传感器进行保护,防止因碰撞造成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外壳上具有由顶部向下凹入的凹部,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凹部内,所述的开口一位于凹部的侧面;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支撑部二,所述的支撑部二上设有检测时位于钢材正下方的第二传感器,所述凹部的底面设有开口二。检测时,第一传感器位于钢材的正上方,第二传感器位于钢材的正下方,此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正对设置。第二传感器透过开口二检测钢材下表面的参数。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驱动组件一包括设于底座上的轨道一、滑动配合设于轨道一上的滑座一和用于驱动滑座一动作的动力单元一,所述的轨道一与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的轴线垂直,上述的支撑部一和支撑部二设于滑座一上。当动力单元收到命令时,带动滑座一在轨道一上运动,从而带动支撑部一和支撑部二运动,使支撑部一上的第一传感器缩回/伸出外壳,使支撑部二上的第二传感器作相应动作。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动力单元一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丝杠副一与滑座一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在丝杠副一的作用下使滑座一直线运动。可将电机设于导轨一靠近钢材的一端,且将电机设于凹部的下方。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滑座一上设有与轨道一垂直的轨道二,所述的轨道二上滑动配合有滑座二,上述的支撑部一和支撑部二设于滑座二上,所述的滑座一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滑座二动作的动力单元二。开口一呈条状且沿钢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开口二呈条状且沿钢材的长度方向延伸。轨道一沿水平延伸,轨道二沿水平延伸,滑座一驱动支撑部一、支撑部二垂直于钢材的轴线运动,滑座二驱动支撑部一、支撑部二平行于钢材的轴线运动。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动力单元二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丝杠副二与滑座二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在丝杠副二的作用下使滑座二直线运动。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滑座二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部一位于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的支撑部二位于支撑板的下端。可在支撑板上设置安装孔,通过螺栓将支撑板固定到滑座二上。在上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中,所述的放置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架一和支架二,所述的支架一上设有V型槽一,所述的支架二上设有V型槽二,所述的V型槽一与V型槽二同向延伸。支架一和支架二的上端由凹部的底面向上伸出,V型槽一与V型槽二设于凹部内,开口二位于支架一与支架二之间。本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在动力单元一的作用下支撑部一、支撑部二缩回外壳。检测时,将圆柱状的钢材放入V型槽一与V型槽二内,动力单元一工作时支撑部一伸出外壳,支撑部二运动至开口二的下方,当第一传感器位于钢材的正上方、钢材位于第二传感器的正上方时,动力单元一停止;动力单元二工作,带动滑座二在轨道二上滑动给,从而带动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沿着钢材的长度方向运动,对钢材的外形参数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131599U的中国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具有以下优点:当它处于非检测状态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位于外壳内,有效降低了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受碰撞而损坏的几率,提高了使用寿命;将钢材置于凹部内,凹部两侧的凸起也起到对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外壳;3、开口一;4、支撑部一;5、凹部;6、支撑部二;7、第二传感器;8、开口二;9、轨道一;10、滑座一;11、动力单元一;12、轨道二;13、滑座二;14、动力单元二;15、支撑板;16、支架一;17、支架二;18、V型槽一;19、V型槽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的用于放置钢材的放置架,底板1上设有外壳2,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外壳2之。具体的,如图2所示,外壳2上具有由顶部向下凹入的凹部5,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凹部5内,钢材沿凹部5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凹部5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开口一3,在凹部5的底面设有开口二8。如图2所示,放置架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支架一16和支架二17,支架一16上设有V型槽一18,支架二17上设有V型槽二19,V型槽一18与V型槽二19同向延伸。支架一16和支架二17的上端由凹部5的底面向上伸出,V型槽一18与V型槽二19设于凹部5内,开口二8位于支架一16与支架二17之间。其中,开口一3与开口二8呈长条状且沿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的用于放置钢材的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有外壳(2),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外壳(2)之外,所述的外壳(2)上设有开口一(3),所述的开口一(3)内设有支撑部一(4),所述的支撑部一(4)上设有检测时位于钢材正上方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的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支撑部一(4)运动并使第一传感器缩回/伸出外壳(2)的驱动组件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的用于放置钢材的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有外壳(2),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外壳(2)之外,所述的外壳(2)上设有开口一(3),所述的开口一(3)内设有支撑部一(4),所述的支撑部一(4)上设有检测时位于钢材正上方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的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支撑部一(4)运动并使第一传感器缩回/伸出外壳(2)的驱动组件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2)上具有由顶部向下凹入的凹部(5),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位于凹部(5)内,所述的开口一(3)位于凹部(5)的侧面;所述的外壳(2)内设有支撑部二(6),所述的支撑部二(6)上设有检测时位于钢材正下方的第二传感器(7),所述凹部(5)的底面设有开口二(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材外形参数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一包括设于底座上的轨道一(9)、滑动配合设于轨道一(9)上的滑座一(10)和用于驱动滑座一(10)动作的动力单元一(11),所述的轨道一(9)与置于放置架上的钢材的轴线垂直,上述的支撑部一(4)和支撑部二(6)设于滑座一(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达,陈世强,邓磊,吕俊,钱楷,向长城,张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