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2459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包括箱体和冷却板,所述箱体的前侧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冷却板贯穿箱体和储水箱,所述第一水泵的上侧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承载框,所述第二水泵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水阀,且第二电动水阀贯穿第一承载框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的左侧,所述连接管道贯穿箱体的上侧,且连接管道的末端与储水箱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扇和出气孔,且出气孔开设在箱体上。该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连接管道内的水可在冷却扇的作用下进行冷却,从而方便后续的循环使用,且冷却扇可起到换气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
本技术具体涉及双毛细管相关
,具体为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
技术介绍
毛细管是用于自动化仪表信号管,自动化仪表电线保护管等处,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蚀性、耐高温、耐磨损、抗拉性、防水性并提供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建筑材料,在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中需要使用到换气结构。现有的换气结构不便对双毛细管进行循环冷却,且对双毛细管的固定不稳,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换气结构不便对双毛细管进行循环冷却,且对双毛细管的固定不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包括箱体和冷却板,所述箱体的前侧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内设置有冷却扇,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储水箱,且储水箱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水阀,同时第一电动水阀贯穿箱体的左侧,所述冷却板贯穿箱体和储水箱,且储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上侧设置有输送管道,且输送管道贯穿储水箱的上侧和箱体的上侧,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承载框,且第一承载框的上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第二承载框,同时第一承载框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水阀,且第二电动水阀贯穿第一承载框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的左侧,同时左侧第二电动水阀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电动水阀的右侧通过管箍分别与输送管道和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贯穿箱体的上侧,且连接管道的末端与储水箱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扇和出气孔,且出气孔开设在箱体上。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板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框与第二承载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承载框的结构与第二承载框的结构相同,同时第一承载框与第二承载框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一承载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第二螺栓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设置有两个,且2个第二电动水阀反向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1)设置有第一承载框和第二承载框,双毛细管可限位在第一承载框与第二承载框之间,以此得到固定,从而方便后续的冷却工作;(2)设置有储水箱、第一电动水阀和连接管道,打开第一电动水阀后,水可进入到储水箱内,冷却后的水可通过连接管道回到储水箱内,以此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3)设置有冷却扇和连接管道,连接管道内的水可在冷却扇的作用下进行冷却,从而方便后续的循环使用,且冷却扇可起到换气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安装板,3、第一螺栓,4、冷却扇,5、储水箱,6、第一电动水阀,7、冷却板,8、第一水泵,9、输送管道,10、第一承载框,11、第二承载框,12、第二螺栓,13、第二水泵,14、第二电动水阀,15、连接管道,16、管箍,17、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根据图1所示,箱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内设置有冷却扇4,安装板2通过第一螺栓3与箱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拧紧第一螺栓3可将安装板2固定在箱体1的前侧,从而方便后续冷却扇4的使用,箱体1内设置有储水箱5,且储水箱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水阀6,同时第一电动水阀6贯穿箱体1的左侧,冷却板7贯穿箱体1和储水箱5,且储水箱5内设置有第一水泵8,冷却板7等距离分布,冷却板7可对储水箱5内的水进行快速冷却,随后水可通过输送管道9进入到第一承载框10和第二承载框11内,以此对双毛细管进行冷却处理。根据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水泵8的上侧设置有输送管道9,且输送管道9贯穿储水箱5的上侧和箱体1的上侧,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承载框10,且第一承载框10的上侧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有第二承载框11,同时第一承载框10内设置有第二水泵13,第一承载框10与第二承载框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承载框10的结构与第二承载框11的结构相同,同时第一承载框10与第二承载框11对称设置,将双毛细管放置在第一承载框10上后,再将第二承载框11放置在第一承载框10上,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承载框10和第二承载框11可将双毛细管稳定的卡合放置在第一承载框10与第二承载框11之间,第二螺栓12与第一承载框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第二螺栓12对称设置,拧紧第二螺栓12可将第二承载框11固定住,从而使双毛细管得以固定。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水泵13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11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水阀14,且第二电动水阀14贯穿第一承载框10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11的左侧,同时左侧第二电动水阀14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电动水阀14的右侧通过管箍16分别与输送管道9和连接管道15相连接,第二电动水阀14设置有两个,且2个第二电动水阀14反向对称设置,打开左侧的第二电动水阀14后,水可进入到第一承载框10和第二承载框11内,随后打开右侧的第二电动水阀14,水可通过连接管道15流回到储水箱5内进行循环使用,连接管道15贯穿箱体1的上侧,且连接管道15的末端与储水箱5的右侧相连接,连接管道1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扇4和出气孔17,且出气孔17开设在箱体1上。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所需地点,接通至外部电源,将双毛细管放置在第一承载框10上,再将第二承载框11放置在第一承载框10上并拧紧第二螺栓12,以此将双毛细管限位在第一承载框10与第二承载框11之间,将输送管道9与左侧的第二电动水阀14,以及右侧的第二电动水阀14与连接管道15均通过管箍16连接起来,打开第一电动水阀6向储水箱5内通水,冷却板7对水进行快速冷却,启动第一水泵8,以此将水抽到输送管道9内,打开左侧的第二电动水阀14后,水进入到第一承载框10和第二承载框11内,以此对双毛细管进行冷却,随后启动第二水泵13并打开右侧的第二电动水阀14,以此将水抽到连接管道15内,随后水流回到储水箱5内,同时启动冷却扇4,冷却扇4对连接管道15内的水进行冷却处理,随后风通过出气口17排出,以此达到换气的目的,工作结束后,取下第一螺栓3可将安装板2拆卸下来,方便对冷却扇4进行清理维护,以便其下次的使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包括箱体(1)和冷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内设置有冷却扇(4),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储水箱(5),且储水箱(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水阀(6),同时第一电动水阀(6)贯穿箱体(1)的左侧,所述冷却板(7)贯穿箱体(1)和储水箱(5),且储水箱(5)内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的上侧设置有输送管道(9),且输送管道(9)贯穿储水箱(5)的上侧和箱体(1)的上侧,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承载框(10),且第一承载框(10)的上侧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有第二承载框(11),同时第一承载框(10)内设置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11)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水阀(14),且第二电动水阀(14)贯穿第一承载框(10)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11)的左侧,同时左侧第二电动水阀(14)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电动水阀(14)的右侧通过管箍(16)分别与输送管道(9)和连接管道(15)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15)贯穿箱体(1)的上侧,且连接管道(15)的末端与储水箱(5)的右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1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扇(4)和出气孔(17),且出气孔(17)开设在箱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毛细管的制冷系统的换气结构,包括箱体(1)和冷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内设置有冷却扇(4),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储水箱(5),且储水箱(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水阀(6),同时第一电动水阀(6)贯穿箱体(1)的左侧,所述冷却板(7)贯穿箱体(1)和储水箱(5),且储水箱(5)内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的上侧设置有输送管道(9),且输送管道(9)贯穿储水箱(5)的上侧和箱体(1)的上侧,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承载框(10),且第一承载框(10)的上侧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有第二承载框(11),同时第一承载框(10)内设置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11)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水阀(14),且第二电动水阀(14)贯穿第一承载框(10)的右侧和第二承载框(11)的左侧,同时左侧第二电动水阀(14)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电动水阀(14)的右侧通过管箍(16)分别与输送管道(9)和连接管道(15)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15)贯穿箱体(1)的上侧,且连接管道(15)的末端与储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林王勇强金施艳陈建浩周春利王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