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包括两个开口相对的U型板,其特征在于:U型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矩形槽,矩形槽均与对应的U型板内部相通,矩形槽内分别设有能沿之竖向滑动的矩形板,插孔的内端均固定安装磁片,插柱分别位于对应的插孔内且与磁片吸附,U型板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风管的一端,U型板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伸缩杆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稳固的将家具板材夹持住,并能够根据板材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适用范围更广且无需工人手动调整,打孔期间对板材孔位附近施力,能够降低爆孔的几率,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刀座数量,更换刀座也很方便,能够提高钻头更换效率,从而提升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具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中小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办公家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手动加工方式由于其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排钻等机械设备,能够很方便的在板材面上打出孔洞,但目前家具加工行业还存在痛点,尤其是中小型的家具加工厂,即对于板材的侧面无法高效的完成一次性多孔加工,强行通过排钻进行加工,很容易因为没有与之配套的固定结构导致孔偏移甚至爆孔,非常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包括两个开口相对的U型板,其特征在于:U型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矩形槽,矩形槽均与对应的U型板内部相通,矩形槽内分别设有能沿之竖向滑动的矩形板,每个U型板上的两个矩形板的相背面分别铰接连接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压杆的一端,压杆均与对应的U型板铰接连接,U型板内分别设有两个能水平滑动的竖板,竖板分别与对应的U型板通过可形变的封板连接,竖板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杆的一端,U型板的外侧均开设供活动杆穿过的通孔,活动杆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叉杆,叉杆的一端分别开设盲孔,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盲孔内且与之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叉杆的其余端部分别同时与对应的压杆的另一端接触配合,U型板的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套筒的一端,套筒均与U型板内部相通,套筒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传动轮,传动轮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每个U型板对应的传动轮通过一传动带连接,从动轮对应的套筒内分别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刀座,刀座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数个耳板,耳板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插柱,传动轮的外侧分别开设与插柱一一对应的插孔,插孔的内端均固定安装磁片,插柱分别位于对应的插孔内且与磁片吸附,U型板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风管的一端,U型板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伸缩杆的一端。如上所述的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所述的叉杆为Y型或T型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所述的叉杆的其余端部分别设有滚轮,滚轮的外周为内凹面,压杆分别位于对应的滚轮内且与之外周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所述的矩形槽内均固定安装数个导向条,矩形板的四周均开设数个导向槽,导向条分别位于对应的导向槽内且能沿之滑动。如上所述的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所述的插柱的外周均通过扭簧连接弧形板的一端,插孔的内壁均开设弧形槽。如上所述的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所述的U型板的外侧通过扭簧连接数个涨紧轮,涨紧轮均与对应的传动带的外周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所述的U型板的内壁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滑槽,竖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安装滑块,滑块均位于对应的滑槽内且能沿之滑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另设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分别埋设于矩形板的相对面和竖板的相对面,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路连接,伸缩杆选用多级电推杆或液压杆并与控制器电路连接,适用于家具板材加工生产线,通过现有的辊传动系统将板材输送进两个U型板之间,然后在U型板的出料端附近设置光敏传感器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以检测板料是否已经完全进入两个U型板之间,板料进入后,控制器控制伸缩杆伸展使两个U型板靠拢,竖板触及板料的侧面后U型板继续移动,竖板朝向传动轮移动,此时第一弹簧受力压缩,活动杆带动叉杆背离U型板移动,由于叉杆的端部与压杆接触,因此当叉杆向外移动时能够带动压杆翻折,同侧的压杆的另一端相互背离,位于同侧的压杆的一端相互靠拢,压杆通过支杆与矩形板铰接,从而能够带动同侧的矩形板相互靠拢,直至矩形板贴合板料,由于竖板外侧设有封板,因此U型板被封板、竖板、板料和矩形板封死,此时启动电机和工业吸尘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传动轮带动其内的刀座转动,然后伸缩杆继续伸展,此时第二弹簧受力压缩,压杆不再翻折,即可对家具板材的侧面进行打孔,自压力传感器向控制器传输信号,控制器判断已经夹紧板材后,控制伸缩杆伸展定量长度即可控制打孔深度,且风管能够将板材碎屑吸走,无需后期人工清理,也能够保证车间洁净,伸缩杆达到预设伸展长度后控制器控制其收缩直至松开板料。本专利技术能够稳固的将家具板材夹持住,并能够根据板材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如厚度相差不超过10mm,宽度相差不超过200mm,适用范围更广且无需工人手动调整,打孔期间对板材孔位附近施力,能够降低爆孔的几率,同时解决了侧孔不便于清理碎屑的问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刀座数量,将空余的套筒用橡木塞等封死即可,更换刀座也很方便,能够提高钻头更换效率,从而提升生产线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C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D向视图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模块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个开口相对的U型板1,其特征在于:U型板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矩形槽2,矩形槽2均与对应的U型板1内部相通,矩形槽2内分别设有能沿之竖向滑动的矩形板3,矩形板3穿过矩形槽2,每个U型板1上的两个矩形板3的相背面分别铰接连接支杆4的一端,每个矩形板3对应两根支杆4,两根支杆4一前一后分布,支杆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压杆5的一端,压杆5均与对应的U型板1铰接连接,压杆5的中部分别通过铰接座连接U型板1的外侧,铰接座的铰接轴上设置扭簧,扭簧使同侧的两根压杆5的外端相互靠拢,U型板1内分别设有两个能水平滑动的竖板6,竖板6的顶面和底面均与U型板1的内壁接触配合,矩形板3的前后两面分别与对应的竖板6接触配合,竖板6分别与对应的U型板1通过可形变的封板7连接,封板7为折叠板,U型板1对应的两个封板7一前一后分布,封板7的顶面和底面均与U型板1的内壁接触配合,竖板6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杆8的一端,U型板1的外侧均开设供活动杆8穿过的通孔9,活动杆8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10,其端部分别同时固定连接U型板1的内壁内侧、竖板6外侧,活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叉杆11,叉杆11的一端分别开设盲孔12,活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盲孔12内且与之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其端部分别同时固定连接盲孔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包括两个开口相对的U型板(1),其特征在于:U型板(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矩形槽(2),矩形槽(2)均与对应的U型板(1)内部相通,矩形槽(2)内分别设有能沿之竖向滑动的矩形板(3),每个U型板(1)上的两个矩形板(3)的相背面分别铰接连接支杆(4)的一端,支杆(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压杆(5)的一端,压杆(5)均与对应的U型板(1)铰接连接,U型板(1)内分别设有两个能水平滑动的竖板(6),竖板(6)分别与对应的U型板(1)通过可形变的封板(7)连接,竖板(6)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杆(8)的一端,U型板(1)的外侧均开设供活动杆(8)穿过的通孔(9),活动杆(8)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10),活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叉杆(11),叉杆(11)的一端分别开设盲孔(12),活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盲孔(12)内且与之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叉杆(11)的其余端部分别同时与对应的压杆(5)的另一端接触配合,U型板(1)的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套筒(14)的一端,套筒(14)均与U型板(1)内部相通,套筒(14)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传动轮(15),传动轮(15)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每个U型板(1)对应的传动轮(15)通过一传动带(16)连接,从动轮对应的套筒(14)内分别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刀座(17),刀座(17)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数个耳板(18),耳板(18)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插柱(19),传动轮(15)的外侧分别开设与插柱(19)一一对应的插孔(20),插孔(20)的内端均固定安装磁片(21),插柱(19)分别位于对应的插孔(20)内且与磁片(21)吸附,U型板(1)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风管(22)的一端,U型板(1)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伸缩杆(23)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具板材多孔打孔装置,包括两个开口相对的U型板(1),其特征在于:U型板(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矩形槽(2),矩形槽(2)均与对应的U型板(1)内部相通,矩形槽(2)内分别设有能沿之竖向滑动的矩形板(3),每个U型板(1)上的两个矩形板(3)的相背面分别铰接连接支杆(4)的一端,支杆(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压杆(5)的一端,压杆(5)均与对应的U型板(1)铰接连接,U型板(1)内分别设有两个能水平滑动的竖板(6),竖板(6)分别与对应的U型板(1)通过可形变的封板(7)连接,竖板(6)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杆(8)的一端,U型板(1)的外侧均开设供活动杆(8)穿过的通孔(9),活动杆(8)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10),活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叉杆(11),叉杆(11)的一端分别开设盲孔(12),活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盲孔(12)内且与之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叉杆(11)的其余端部分别同时与对应的压杆(5)的另一端接触配合,U型板(1)的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套筒(14)的一端,套筒(14)均与U型板(1)内部相通,套筒(14)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传动轮(15),传动轮(15)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每个U型板(1)对应的传动轮(15)通过一传动带(16)连接,从动轮对应的套筒(14)内分别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刀座(17),刀座(17)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数个耳板(18),耳板(18)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插柱(19),传动轮(15)的外侧分别开设与插柱(19)一一对应的插孔(20),插孔(20)的内端均固定安装磁片(21),插柱(19)分别位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罗鑫,夏良祺,邵安宁,马青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