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曾祥专利>正文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99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金属管道、保温层、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线圈外罩、温度传感器、高频发生器和电源线,其中,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安装在金属管道的外部并通过线圈连接线与高频发生器相连接,高频发生器再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连接,又,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内表面与金属管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生产中实际需要,结合热上升的原理,使用同一电磁线圈即可对横向安装的同一管道中的不同层面施加不同的加热功率,即管道底部加热功率大于管道上部加热功率,使得管道底部的热能尽可能多的被管道中的液体吸收,同时不断向管道上方传递,这样一方面使管道加热均匀,同时又提高了热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节约能源、设 计合理的用于管道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圈装置,该装置可应用于对原油输 送管道的加热上,同时也可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的管道加热技术等领 域。
技术介绍
如图l、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专利号为200610031824.0的文件 公开了 一种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该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 安装在金属管道1的外部并通过导线13与电磁控制器5相连接,电磁控制器 5再通过电源线4与外接电源连接。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无磁芯, 它的内表面与金属管道l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层3,其特征是在 需加热负载的金属管道l外安装有由双层电磁线圈所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半 圆状平面绕线的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其中,复合叠层电磁感应 加热线圈2是双层线圈叠合构成的,双层电磁加热圈叠加后的磁力线叠加 作用在需加热负载的金属管道l上。而该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是经 过将平面绕制螺旋形线圈,然后再多层叠合起来,并根据金属管道l的外 形巻成半圆状线圈,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置于绝缘材料制成 的外套6和内套7之间,并在外套6和内套7的结合部设有用于连接两半圆形 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的连接件8,两半圆形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 线圈2通过连接件8形成一个与负载金属管道1相配的整圆。双层电磁加热 圈之间的电磁导线通过串连进行连接,采用一根导线绕制而成,每层线圈的入口和出口正好相接,线圈采用同名端相连的接线方式,即第一线圈9 的线尾为第二线圈10的线头。当电流通过电源线4输入到电磁控制器5之 后,电磁控制器5则产生超音频电流接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上, 形成强烈的交变磁场。该磁场与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内部的金属 管道形成磁回路,该电流又通过金属管道的自身电阻作用而转化为热能, 从而金属管道l被加热升温,并作用在金属管道l内需要加热的介质(如塑 料、原油、水)上。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上述技术中,同一电磁加热线圈是沿加热管道以 两层或多层、整圆式、圆弧式的方式基本均匀分布于管道外壁,这种分布 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热利用率低在油田采油井的管道加热中,由于从采油井所抽 出的是由原油、水、气体三种物质所组成,这就使得横向安装的输油管道 中的底部,中部经常为水和原油,而上部经常为气体,由于水、原油、气 体的比热不同,所需的热量也是不同的,同时结合热上升的原理, 一般输 送管道的底部、中部所需热量多,需要加热功率也大,而上部所需加热功 率较小,而传统的同一电磁加热线圈是均匀分布在管道圆周上的,加热的 功率也是均匀分布的,所以经常造成管道上部加热功率有余量,而水和油 比例最多且最需要加热的管道下部的加热功率却不足,使得管道上部没有 被利用的热能散失到空气当中去,这对于热能的综合利用是有影响的。同 时也不利于热效率的提高。第二、加热不均匀在塑胶行业的生产中,需要对横向安装的料筒进 行加热,因为传统同一电磁线圈均匀分布在料筒上,使得料桶的上半部加 热功率和下半部加热功率相同,由于热上升的原理使得横向安装的料筒上 半部分温度高于下半部分,这对于上下两部分需要均匀加热的料筒来说是 不利的,对生产质量也是有影响的,同时对热能的利用率的提高同样是不 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圈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磁感应加热圈,以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使得同一复 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的不同部分对管道底部和管道上部的加热功率不同。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金属 管道、保温层、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线圈外罩、温度传感器、高频发 生器和电源线,其中,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安装在金属管道的 外部并通过线圈连接线与高频发生器相连接,高频发生器再通过电源线与 外接电源连接,又,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无磁芯,它的内表面 与金属管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叠层电磁 感应加热线圈是由至少两层不同面积的线圈叠合构成,该至少两层线圈是 经过将一根导线在至少两个平面上螺旋绕制成线圈,然后再多层叠合起 来,每层线圈的入口和出口正好相接,每层线圈采用同名端相连的接线方 式,即第一线圈的线尾为第二线圈的线头,将绕制好的所述复合叠层电磁 感应加热线圈根据金属管道的外形巻成圆筒状后,贴置于金属管道的保温 层的外部。由于本技术的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是由至少两层不 同面积的线圈叠合构成,因此,同一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巻成筒状 贴置于保温层上后,对加热管道的圆周各部分的线圈密度和层数是不一 样,对加热管道的不同部分的加热结果也会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根据生 产中实际需要,结合热上升的原理,使用同一复合叠层电磁线圈即可对横 向安装的同一管道中的不同部分施加不同的加热功率,具体地说,可以使 管道底部加热功率大于管道上部加热功率,使得管道底部的热能尽可能地 被吸收的同时不断向管道上方传递,这样不仅一方面使管道加热均匀,同 时又提高了热效率。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每层线圈的面积不同。 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每层平面的形状为半圆形、圆形、 方形或椭圆形。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根据金属管道的外形巻成圆筒状,该圆筒巻成整圆全封闭,或巻成非整圆非全封闭。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由两到六层线圈叠合构成。 根据需要,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内设有磁芯。 沿着所述金属管道的外部可贴置多个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该多个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为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生产中实际需要,结合热上升的原理,使用同一电磁线圈即可对横向安装的同一管道中的不同层面施加不同的加热功率,即管道底部加热功率大于管道上部加热功率,使得管道底部的热能尽可能多的被管道中的液体吸收,同时不断向管道上方传递,这样一方面使管道加热均匀,同时又提高了热效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电磁感应线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双层电磁感应线圈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双层电磁感应线圈的工作原理说明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双层电磁感应线圈的平移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双层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双层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的平移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的双层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金属管道1、保温层2、 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3、线圈外罩4、温度传感器5、高频发生器7和电 源线8,其中,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安装在金属管道的外部并 通过线圈连接线6与高频发生器7相连接,高频发生器7通过电源线8与 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的内表面与金属管道1 的外表面之间,设有保温层2,其特征在于如图7、图8、图9所示,所 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是由至少两层不同的绕制线圈31和32叠 合构成,该至少两层线圈是经过将一根导线在至少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金属管道、保温层、复合叠层电磁感应线圈、线圈外罩、温度传感器、高频发生器和电源线,其中,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安装在金属管道的外部并通过线圈连接线与高频发生器相连接,高频发生器再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连接,又,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内表面与金属管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是由至少两层线圈叠合构成,该至少两层线圈是经过将一根导线在至少两个平面上螺旋绕制成线圈,然后再多层叠合起来,每层线圈的入口和出口正好相接,每层线圈采用同名端相连的接线方式,即第一线圈的线尾为第二线圈的线头,将绕制好的所述复合叠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根据金属管道的外形卷成圆筒状后,贴置于金属管道的保温层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凤柱
申请(专利权)人:肖曾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